理解=爱——德育工作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5-05-20 16:32

《爱的教育》- 深入解读亲子之爱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书籍#

□青岛第五十三中学

王静

爱是理解的别名,没有理解就没有爱,只有理解才能爱得更深。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学生,保持一颗童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教师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个角色的功能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德育工作需要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先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在平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幽默风趣的动作,热情爱抚的目光,都能给学生以鼓励和勇气。作为教师应该多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不妨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最爱、最讨厌的事等,与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由喜爱自己的老师到愿意接受教师的感化。爱学生必然就会关心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体贴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爱护他们的身体,指导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例如:小乐同学学习基础差,而且没有好习惯,作业经常不写。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在为他补课的同时,还不失时机的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不断地鼓励他进步。而且,与其家长取得了联系,共同讨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措施,我们几乎每两天就通一次电话或见一次面,及时交换意见。每次联系,我都会指出小乐在知识上存在的缺漏,让家长一起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从而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现在他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此外,我还在生活上关心他。使他愿意与我亲近,更加愿意接受教导。作为老师,应该做到诲人不倦;在交换思想时又是朋友,应该做到心心相印;在集体活动时是兄弟姐妹,应该做到亲密无间;在关心同学时又是母亲,做到无微不至。

二、德育工作形式需要有

创新

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我们往往过多的依靠说教,教师常常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但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缺乏内心的感触,也就缺乏内心的共鸣,收效甚微。记得曾看到一个这样的教学实例。在一堂课上,老师想告诉学生“要学会帮助别人”,他推来一辆轮椅,请每位学生轮流坐上轮椅在校园内和走廊上行进,学生体会到平日轻而易举的动作这时变得艰难了,原本还十分好奇的学生,在体会过一次当“残疾人”的经历后,无不感到身为残疾人的不易。教师勿用多语,学生亦能感受到在遇到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堂课上,教师并未对学生讲上一大番大道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无助时的痛苦。这样的体验式教育是否比简单的说教更管用?或许我们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就德育工作而言,要产生良好效果,必须在内容上求“真”。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令人信服,使人产生真情实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真”,积累“真”,利用“真”。在进行说理教育时,要用真实的事例,材料和数据向学生讲述观点,阐明道理;在进行榜样教育时,所确立或选取的典型应真实可信,让他们感到可亲可敬,激励和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进行理想教育时,应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并自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四、德育工作创新还要其他教育辅助

1.亲情教育。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日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人。孔子夫更是把“孝敬父母”当作了学生首要任务。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在教育工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开展以“爸爸,我为您过生日”“妈妈,您辛苦了”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

庭的热爱之情。

2.责任教育。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惰性,并适当地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挫折教育。“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而现在的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骄傲。一遇上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轻生,以求解脱。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利用实践活动的机会多开展一些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时增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

4.创新教育。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纪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

尊重和发挥。

5.协作教育。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及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势必阻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程。未来的竞争必须依靠全民族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自制教育。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自制是孩子们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社会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见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

我们的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也有空洞而留于形式的说教。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的德育却缺乏“创新”。其实,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尤其是其教育形式更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网址:理解=爱——德育工作之我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5494

相关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6篇)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docx
寒假创意手工:孩子们的德育成长之旅
德育
至德.关铝幼儿园【细节之处见用心——消毒工作】
“寓”见青春 “宿”说未来 环境育人 立德铸魂
中小学艺术体育工作意见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
德育副校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总结.docx
西北师范大学关于组织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工作的安排意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