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有理、长视有力——“十五五”战略规划应重策善行

发布时间:2025-05-21 22:26

《你的五年人生规划》:以五年为周期的长期职业规划策略 #生活知识# #生活指南# #职场建议# #职业发展规划书籍#

又到岁末年初,上至国家地方,中至行业企业、下至家庭个人,都忙于总结去年得失,展望来年发展。2025年,时至“逢五”的特殊年份,既是上一轮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新规划的运筹帷幄之时,尤为重要。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较多,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挑战。即便如此,预计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真实体感却比统计数据更加直观和冷酷。建筑行业L型下行已成共识,企业从“做大做强”到“活下来”就好,员工感到从未有过的内卷和疲惫,却要担心工资能不能按时和足额发放……

下一个五年,我们将何去何从?“十五五”规划,能否做,又该怎么做?

—1—

短视有理

有一种声音:既然前途未卜,何不走一步看一步?这种声音认为,战略规划做不了,也不必做。

的确,展望2025年和下一个五年,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经济能稳吗?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冲击,“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基调是否能够实现,或者说,人民群众能否直观感受到经济形势的企稳回升,尚不明确。

行业能好吗?大建筑行业正在经历新陈代谢的痛苦过程,这一过程将会持续多久,最终将稳定在什么水平?各细分赛道将会有怎样的表现?曾经辉煌的建筑业,能否焕发新的生机?

企业能行吗?项目锐减、现金流紧张,多少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铩羽而归。如今,建筑企业工资拖欠已不是新闻,从项目部甚至传导到了公司总部。我们的企业能否穿过混沌与黑暗,重现希望与光明?

因此,认为“战略规划不必做”的“短视”,是面对经济下行、生存压力时的无奈,不无道理,也无可厚非。

—2—

长视有力

当然,还有另一种更大的声音:虽然无法100%预见未来,但每多做一点分析,也许就能减少1%踩坑的几率;每多做一点努力,也许就能离目标更近1米。这种声音认为,“十五五”战略规划能做,而且需要做。

放眼未来,即使迷雾缭绕,也能窥见二三。

生存为王。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十五五”战略规划的主基调都应该是“生存”。健康者要通过“压力测试”找出潜在风险点,减脂增肌;亚健康者要深度体检,找出疾病对症下药;轻症者需及时止血,避免大面积感染;重症者须断臂求生甚至全身换血,以挽救生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任何企业,都要有直面真相的勇气,将“生存”二字作为战略和战术的核心。

能力提升。这是企业的“常修课”,也是“必修课”,现阶段更是“核心课”。首先是“专业能力”,现在已经很难做到“人无我有”了,那么“人有我精”就是目标,能力过硬才经得起大浪淘沙。其次是“管理能力”,既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也包括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管理创效已不是口号,而是事实。最后是“服务能力”,经济下行时期的客户需求往往更高,只有深入理解项目要求和客户诉求,提供适应性的甚至超值的服务,才能赢得持续合作和发展的可能。

创新制胜。转型的源头是创新,尽头还是创新。建筑行业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传统行业之一,但也无法躲避创新的洪流。住建部部长倪虹说,要像造汽车一样去造房子,从设计、建造、使用、服务等各个维度提出了前瞻性的理念和方向。对于企业而言,像中建集团这样的排头兵已经在创新的道路上探索与实践了相当长的时间,而更多的企业或跟随,或尝试,或观望,甚至犹豫不决。未来五年,创新才有出路,躺平必定落后。

因此,认为“战略规划需要做”的“长视”,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气魄和能力。

—3—

“十五五”战略规划重点关注

战略规划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方向,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避免出现“脚踩西瓜皮”的情况。行业上行时,即使没有系统的发展思路,也许都能被风口推着前进;行业下行时,没有战略规划支撑,可能会因为风骤停而摔落,可能会因为风转向而飘摇。因此,“十五五”战略规划在行业变革的当下,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显得更加重要。

我一直认为,对一个企业而言,一群人目标统一、共同奋斗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比几千字、几万字的规划文本重要得多。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战略规划目标清晰、路径明确且得到广泛认同。

“十五五”规划应该怎么做,这是个见仁见智、千企千“答”的问题。在我看来,应围绕“重策善行”四个字,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坚定信心。毋庸置疑,任何行业、任何时候都有活得好的企业。特别是大浪淘沙后,众多企业黯然离场,即使行业总规模不如从前,行业领先者的市场份额和总量甚至还会扩大,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逆势上扬。企业在做战略规划时,宜坚定信心、心无旁骛谋发展,忌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求转型;宜依托自身优势聚焦并深耕核心业务,做深做透,忌盲目跟风进入毫无经验的所谓热门领域,力求“分一杯羹”;宜对标优秀企业,学方法、学经验,忌生搬硬套,只求神似,却未得精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在当下尤其适用。

调整思路。以往很多企业在做战略规划时,习惯了画“延长线”,大方向不变,变的只是增速和举措。这样的做法在以前的确有合理性,也更容易理解和执行。然而,现在,画“延长线”已经不够用了,或者说根本不适用了。可以看到,有的企业“第一曲线”业务出现断崖式下降,这条线不是延长而是向下跳跃;有的企业“第二曲线”业务开始增长,能力却并不匹配,风险还在积累;有的企业在积极探索“第三曲线”,成功的概率也许低于10%,企业的体制机制有没有跟上?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者摒弃思维的惯性,在思考“十五五”规划时,重新审视发展环境的变化,触及企业发展的根本。

审慎而行。繁荣时代或增量时代,战略规划可能影响的是发展速度,最多延误的是时间。而下行时代或存量时代,战略规划一旦出现偏差,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了。对每一位管理者而言,务必慎之又慎。过去相当一段时间,行业的繁荣发展、企业的几年翻番,使得一些企业高估了自身的能力,或者说忽略了问题和不足。当下,深刻认识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范围,是规划不出错的前提;科学运用各类分析工具,是减少规划失误的手段;而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并深入思考,是规划能够适用并推动企业发展的底气。

举措得当。如果说十几二十年前,企业能够通过战略选择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现在更需要的是回归到企业发展的本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设备资源等等。既然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要么提高资源转化率,要么摈弃低效无效,即清理低效无效资产。这是目前一些企业正在做的,或者准备做的。这个过程是艰辛的,却无法回避。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常常需要精心设计、步步为营。只有将目标从不同维度进行分解、细化,转变成可执行的具体工作,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重视执行。战略规划的落地执行,其实是从规划编制那一刻就开始的。做规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它绝不是一两位领导拍脑袋、几个“笔杆子”执笔产生的文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上下动员、分层级参与,这个思考、讨论、修正的过程本身就是规划落地执行的强有力保证。此外,战略修正也是执行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五年的规划期内,外部环境变化,思维模式迭代,甚至企业主要领导的变更,都将伴随着内部管理的升级、业务结构的调整甚至战略目标的变化。我们看到,很多建筑央企都会进行战略规划的中期修正,这也是一个提升企业认知、加强战略执行的过程。

“十五五”规划期已然来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愿千千万万的建筑业同行们能够走出企业观行业,深入企业谋未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短视有理、长视有力——“十五五”战略规划应重策善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8332

相关内容

五一优惠:实战经验引领下的促销策略新视角
短视频策划方案(精选5篇)
个人成长规划与目标实现策略.docx
如何进行理财规划?这些理财策略有哪些实际应用?
短视频大赛策划书(精选7篇)
有效压力管理的五大原则和四大策略
个人理财规划与策略.docx
压力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压力应对策略
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七期(家电):家电继续向节能减排与数字化方向前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