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认识及其逻辑性思考 ——构建幸福教育体系的十大途径

发布时间:2025-05-23 11:07

《幸福的教育》:探讨幸福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家庭教育书籍推荐#

一、关于幸福教育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一)幸福教育是一门拥有教育理想的哲学。

首先看看教育专家袁卫星老师说的:“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幸福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符合人的发展需求,这很好地给我们教育做了定位,给教育确立这个总体发展目标,正是推动着教育发展,具有有前瞻性和积极的意义。

(二)幸福教育是一门主客观综合辩证的哲学。

幸福教育的理解众说纷纭,有千差万别的理解,但幸福教育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这一点上大家认识是高度一致的。主观的感知幸福能力与客观的获得幸福的能力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统一于对幸福的共同作用。这正如本·沙哈尔说:“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所以,幸福是人生意义实现和体味时的积极的心理感受,具有终极性、动力性,意义性等特征。幸福能为整个人生抹上一层意义。拥有幸福就拥有了生命的意义。幸福总是在牵引着人去过有意义的生活。幸福感以及幸福教育,正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的主流价值和方向。

(三)幸福教育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哲学。

幸福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具备必要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悟爱,传递爱,共同追求“真善美”,具备幸福的心理基础,这是幸福教育的前提条件。我们用本·沙哈尔的一段精辟的比喻来阐明对幸福的理解。“人生如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着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我们教师工作的本身就是充满幸福的,工作直接对的是学生,是塑造人,塑造学生心灵。而且,教师工作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情感的、人性的教育,是一种高级的愉悦生活,更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教育过程中,在育人的同时,自己也实现了超越,与学生一起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体悟生命的本真,天天为梦想而努力工作,乐在其中,支撑着心灵,在学生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同时,我们教师自己一样获得了成功幸福。所以,幸福就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一种情感的释放;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精神教育、情感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在于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

二、构建幸福教育体系的十大途径。

(一)崇尚阅读——书香荡涤心灵,铺就幸福教育之路。

阅读是通往幸福金光大道,对一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中可以理解和参悟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阅读是心灵上能与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阅读是营建师生精神的殿堂,是建立师生精神的家园。阅读是潜移默化的教化,阅读是去掉浮躁,追求心灵宁静的良药,阅读是宽阔师生视野,提高师生修养的重要手段,阅读是超凡脱俗的高境界, 从而,体悟人生,释放情感,让性情得到熏陶,人性得到升华,进而奠定幸福教育的厚实基础。所以,只有教育能让人拥有平和的心态,使内心得以安宁;拥有坚定的信念,使精神获得满足,拥有追求的智慧,使创造得以实现;只有通过教育,人才可以真正实现心无所累、自由自在的人生幸福。

(二)文化自觉——打下文化根基,打开幸福教育之门。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体,既是体验者,又是行动者,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部分,当文化形成一种自觉,那么,教师的发展,反思,以及自身的使命感,都将成为融合的文化素养,能够唤醒教师生命的意识,从而,文化奠基学校的发展,形成文化的强大动力,形成幸福教育的强大保障。坚守信念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个性生命的教育,胸怀信念的教师,才是最具幸福的教师,他为自己的劳动而快乐,也让获得信念的学生成为幸福的学生,当文化成为一种自觉,那么,便打开了幸福之门。

(三)创设机制——强推制度文化,打造幸福教育之园。

学校将致力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成为幸福教育的制度保障,努力创设亲近自然乐趣和追求书院式的校园环境;关注师生美好情感的交流的机会渠道;感受快乐成功的机会;真正落实教师和学生的减负提质;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学校幸福教育的校园。

(四)立体联动——群体意识先行,编织幸福教育之网。

学校重点打造教师和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生活愉悦,学习快乐,关系融洽美好;关注家长和社区:家长放心,社区满意,孩子能乐在其中的健康幸福的成长,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孩子;让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能通过教育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提升,生活乐趣的提高在学校中找到一个适应生活发展的环境。

(五)搭建平台——师生展示舞台,练就幸福教育之力。

学校重点培养师生能体验幸福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追求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追求人生终身的幸福。学校就是一个舞台,充分提供展示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展示中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在展示中,感知世界,感悟情怀。师生的价值,总是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中让师生获得美感,获得心灵满足,从而,感受人生的快乐,充分体会人生的幸福。

(六)人性关怀——洒满师生心田,成就幸福教育之根。

学校管理重视教师,亲近学生,真正关心教师,尤其是教师的未来和前途,除了工资、奖励、福利待遇外,更要在学习培训的机会多多提供,最核心的是教师的工作要得到认可和赞赏,这样就能形成教师的幸福感,从传递教育幸福,培养幸福的学生。我们看看费尔巴哈在《幸福论》是这样表述的:“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这说明追求幸福是人的自然本性。这正是我们幸福教育的基础。

(七)情感港湾——师生情感依托,铸就幸福教育之境。

学校管理中总领全局,不包办代替;大胆放手,不放任;大度,而不失度;让教师在其乐融融中健康发展,形成友好、积极、团结、向上的集体,建立温暖、祥和的大家庭,良好的工作氛围,成为教师感情依靠,让教师在感动中成长,凝结相亲相爱的互帮互助的团体。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和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其基本条件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表现为人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

(八)胸怀大爱——熔铸幸福乐园,凝练幸福教育之本。

狄德罗说:“在情感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具有强烈的情感就是幸福”。建构学校文化核心是胸怀大爱。学校真诚管理,真诚办事,诚心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将爱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将爱落实到学校各个层面。大爱是学校凝聚力,更是学校无声的号召力,因为大爱,所以学校中师生能共享快乐和美好,人人有大爱,个个有幸福。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九)海纳百川——温暖自由包容,打通幸福教育之途。

学校里教师各个不同,工作中难免磕磕碰碰,不顺心、不如意,时有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天下的度量,方能营造舒心的环境,给教师自由的空间,在自由度的掌控中,让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在自我发挥中实现自我的发展,成就自我,这是何等的幸福和美妙。一所大海般广阔的学校,一定是师生充满自豪、交融、活力、兼具优势,博采众长生机勃勃的校园,必然成为健康美满的幸福校园。

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人生美好来自好教育,人的幸福需要以优质教育为依托。优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幸福,学会在追求教育幸福中追求健康生命,学会在追求教育幸福中追求享受幸福的能力,学会在追求教育幸福中追求人生的幸福境界。

(十)重塑信仰——培养教育意识,夯实幸福教育之基。

我们目前最大问题是人们缺乏信仰,这是一个致命伤,我们应该从重拾民族的信仰为根本,这是民族发展,国家进步的前提,作为学校的教育,更应该把信仰教育作为中心来抓。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不可能有追求,不可能有理想,就会仅仅在求生存中徘徊,甚至可能出现人格的分裂,这样何来幸福可言?而一个民族缺失了信仰,整个民族必将倒退。一个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是可悲的,危险的。无论是个人或是民族,如果没有信仰,那么,就没有民族精神,没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更不会有精神家园,我们每一个人就没有思想和精神的居所。由此看来,重塑我们国民的信仰是至关重要的,是具有本质的核心作用,抓住它,就会从根本上超越自己,实现民族的飞跃。所以,我以为:我们幸福教育的实现必须以信仰的重塑为突破口。

幸福教育就是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校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校园里不断发展,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不断的产生和实现希望,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的获得成功,不断获得满足,不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人人都能不断的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教职工和学生都能获得领导和别人的肯定和赞赏,那么我们教育系统里人人都能有幸福感,人人都能得到幸福。就能打造最幸福的校园,拥有幸福感就是最具竞争力,就是最有理想的,最有前途的,最有创造力的,最能获得成就的,最能培养人的幸福教育。

网址:幸福教育的认识及其逻辑性思考 ——构建幸福教育体系的十大途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1631

相关内容

追寻幸福的教育——本真教育在学校实践层面的思考
高中生学习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建议
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分析
对幸福的哲学思考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薛晓阳】论幸福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
构建让师生更有幸福感的学校教育
​幸福教育:与大自然保持连接
如何找到幸福教育的密码
幸福教育:与大自然保持连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