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人生

发布时间:2025-06-02 05:52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精神滋养。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书虫世界#

很多人认为,旅行是一种度假。

在我看来,旅行是一次内观禅行。

何为旅行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曾经刷屏的两句话,一度红遍网络。

可见,网友们都向往旅行。

生活的琐事时常会让人想换个地方呼吸,但是,生活既在远也在近,既在外也在内。

旅行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让生活暂时脱离常态,让我们直面自我,先走出去,再把自己找回来,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更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不管是我们创造了旅行,还是旅行造就了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生命自会引领我们去往何方。

凡是遥远的地方,都有一种诱惑力,不是因为美丽,不是因为距离,而是因为大自然拥有强力的吸引力和疗愈力,生命跟大自然密切连接着、敬畏着。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魅力,或是为了美景,或是为了美食,亦或是为了人文历史,哪怕只是出去走走,散散心,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无论是浩瀚的海洋、无垠的天宇、无边的草原,还是活跃的企鹅、翱翔的海鸥、高大的骏马,都足以表显众生相的广大。

旅行有什么用呢?

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一开口就充满了焦虑。

精挑细选的景点,懵懵懂懂去排队,一拥而上抢A座或F座,靠在窗边,半睁着眼睛看风景……这样是会比加班还疲惫。

旅行恰恰是一个放下再拾起的过程,在不确定的时间里与自己相处,在时光的缝隙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在路上,心会回归

我热爱生命,也热爱旅行。

在旅行的路上,灵魂不缺席,生命逐渐走向成熟。

年少时,略带轻狂,总想一夜看尽长安花,眼角眉梢皆是潇洒,东南西北还分不清,方向感还很弱,却尤爱远行。

在陌生的城市,总会搭错车,走反方向……每一步似乎都不那么美好,每走一步都略带恐惧。

摔上几跤,绕上几个大圈,我尝到了挫败感,就开始学着去作规划。

年岁渐长,开始桀骜不驯,除非自己想改变,不然没有人可以改变我,特别讨厌被人管。

在旅途中,还真没有人会管我。吃一顿饭,错过了高铁;多睡了一个小时,耽误了飞机;

在景区多玩了一会儿,错过了酒店的接送专车,自己回酒店,走丢了……

这都是无声的教训,却直戳痛点,一针见血。在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向他人请教。

旅行,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借看风景来看见自己。

旅行,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来到”,而是在陌生的空间释放固化的我执。

如果没有打开自己的心,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脚,心却丝毫没有愉悦。

在一个际遇下,突然认识自己

我在三亚“南海观音”下供灯。

那里的负责人问我:“你为什么要供灯呢?”

我说:“首先我喜欢观世音菩萨,其次我想为爱我的人祈福,再是我听说供灯能消除无明,所以我要供灯。”

那人说:“思路那么清晰,你很聪明。谁为不爱你的人祈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寻声救苦度群迷……爱是什么?”

我语塞了。

“无我”“利他”“消融分别、执着”“把贪瞋痴转为道用”……

我在键盘上敲打过无数次,但到那一刻才突然醒觉,原来很多时候,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满足自己的习气和欲望。

于是,我匍匐在108米高的观世音菩萨像的脚下,回忆着过去的种种,默默地说了一句:“往事,谢谢你,祝福你。”

心有皈依,随法而行

旅行,确实是由众多因缘成就,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内心都会生起深刻的感恩,也学习着谦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世界,目光所及皆供养一切有情。

在云南,看着蓝蓝的天空、蓝蓝的湖水,宽广辽阔,祥和太平,心中自会发愿,愿一切如母有情都赤诚纯善,在人间走一遭,圆满三界六道,看透是非善恶,从此福来心至,回归本源。

在浙江,漫步在天一阁,在时光的回廊里,看时代的墨痕,读古贤的语笺,浮躁终得以安放,会祈祷经典无末日,智慧得永生;

也会祈愿一切情与无情哪怕经历南来北往,最终也都妥帖安放自己。

在大瀑布前,水花飞溅,润泽大地苍生,心灵会被震撼,更愿所行之事,顺易无碍,普润群生;也愿所及之境,皆现清凉,消诸热恼。

迈步于玻璃桥,看着脚下森林又深渊,走着走着自然会心生“光明透亮,彻见一切”的勇气。

在旅程上,念佛或者持咒,既能与诸佛菩萨连接,得到加持和护佑,头脑也能更清晰,觉察力会更敏锐。

不说闲话,世界也很安静,更能看到自己的心思及看见周围的人事物,更能体会到天地的自然流露。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旅行无法拉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人在途中,会遇到不同的人,有时会快乐,有时会彷徨……

在未知和无常中,自会懂得珍惜和互爱,还有祝福,不去害怕错过或者失去什么,因为在路上,就已经收获了全然放松的好心情,简单而又自在。

翻越一座又一座山丘,欲见彩虹,必须把旅行当修行,坐也禅,行也禅,默也禅,话也禅。可以把旅行当作身心放假,但不能身心迷失,上车睡觉,下车吃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佛教徒不是厌世主义者,也不是悲观主义者,更不是逃避主义者,而是积极的入世主义者。

只不过,佛的入世和一般的入世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后者否定之肯定,是辩证地否定,所谓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事实上,旅行路上也没有桃花源,所有桃花源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只存在于内心,是一种行禅和“番外”精神,转山水是为了转自己,如云门大师所说的“转山河大地归自己,转自己归山河大地”。

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下不杂,旅行即修行,去雕刻路上的时光,丰富每段旅程。

旅行把我们从固化的生活中解放,从僵化的思维中拽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接纳、体味不同的人生。

在陌生的世界里获得力量,在途中认识自己,变得豁达,这才是旅行带来的治愈。

心有皈依,自不忧不惧,随法而行,自步步轻盈。

跨越每一个未知的恐惧,邂逅每一个未知的自己。

但愿你我,拥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见识到天地,更遇到自己。

网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人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6841

相关内容

收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更能带来精神享受!
《悦读》谦虚的智慧:谦虚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一种精神的境界
【人生感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和谐是一种高境界
简约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境界
有一种人生境界,叫活得有趣
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