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浅述.doc

发布时间:2024-11-17 18:26

绿色建筑和住宅符合《建筑节能条例》 #生活常识# #环保生活Tips# #环保法规知识#

居住建筑节能浅述

居住建筑节能浅述   【摘 要】 我国正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节能型建筑已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建筑节能涉及到建筑规划、建筑通风、建筑外遮阳和建筑热桥四个方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规划节能; 单体通风; 外遮阳; 热桥      随着我国建筑面积快速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在不断提高。1996年以来,全国每年竣工的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在16-20亿平方米之间。据建设部资料,到2005年底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累计420亿平方米。建设节能型建筑已被建设部纳入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关的指引、标准和法规也相继出台,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涉及到的建筑规划、建筑通风、建筑外遮阳和建筑热桥四个方面逐一进行论述:      一、规划与节能设计      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规划节能是指在规划设计当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节能作为指导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先决条件的设计方法。其中,规划节能对于居住建筑尤为重要。   影响居住区气候环境及建筑舒适性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即风流)。因此,通过降低太阳辐射、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是规划节能的主要方向。由此,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的相互组合关系将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首先,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也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节省夏季空调的用量;而在冬季时,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刚好与夏季相反,从而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第二,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这需要规划师在节约土地与合理的建筑间距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优化节能设计。第三,居住建筑群的组合应充分考虑整体的节能效果,以有利于居住区内的自然通风。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居住区规划应确保“风道”的畅通,建筑群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应结合主导风合理设置,方便空气流通。②按照夏季盛行风向作为建筑的主要朝向,排列建筑物应遵循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则,确保居住区内建筑对自然风的共享性,同时也使北面高大的建筑成为人工的风障,这样的建筑群体在夏季能迎合南风、引导空气穿越,冬季又能阻挡寒冷北风的侵袭,较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③减少采用封闭式建筑组合,平面组合成“U”型的居住建筑组团,开口应尽可能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保证“U”型内部建筑的空气流通。④在规划阶段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模型的日照模拟运算,在满足采光、日照、防火等要求下,利用建筑物的自遮挡和建筑群间的相互遮挡,减少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的影响。      二、建筑单体的通风与节能设计      住宅单体平面如果通风不好,特别是在夏季,室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失,必须采用人工通风或空调降温,大大增加了建筑使用的能耗。所以,一定要做好建筑单体的通风设计,而且要从平面和剖面两方面考虑。   平面的通风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平面设计尽可能考虑穿堂风。建筑的进深应有效控制,避免建筑体型过于臃肿。房间的门窗位置应合理安排,窗户的朝向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从而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流动,利于室内换气。第二,从通风的角度来讲,窗户可通风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室内风速的关键,但前提是必须要保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同时存在,才能由于正负风压的作用而形成空气的流动。第三,窗户的开启形式对通风面积和气流的流畅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推拉窗与平开窗比较(相同窗户面积),平开窗的最大通风面积是推拉窗的两倍,通风效果明显优胜。第四,当建筑内部不具备形成穿堂风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导风板的设计尽可能增加形成空气流通的条件。   除了平面设计时应对通风重点考虑之外,建筑剖面的通风设计其实也十分重要,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进出风口的高低决定了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对人体的舒适度影响较大。因此,一般应结合房间的实际使用功能设计剖面的通风高度。窗台的高度应按实际通风要求进行相应调整,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通风效果。其二,运用文丘里管原理,在建筑物剖面的上部设置出风口,使平面面积较大的建筑物也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三、建筑外遮阳的运用与节能设计      建筑外遮阳能有效地阻隔部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物的外围结构,特别是防止太阳辐射穿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从而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达到节能的最终目标。建筑立面设计应与建筑外遮阳设计相结合,并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明确各种

网址:居住建筑节能浅述.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7098

相关内容

智能建筑概述.doc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述
旧工业建筑的节能改造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
智能建筑概述名词解释
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
第一章智能建筑概述课件.ppt
绿色建筑理念在养老建筑节能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