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人形机器人,终于快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5-06-28 00:17

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可以设置定时,让家里始终保持干净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懒人生活技巧# #自动家务机器人#

不知道你们啊,反正今年对于我来说,除了关注 AI 大模型的进展外,我个人其实更期待家用机器人的突破。就像前两年段子说的那样,我们需要一个 AI 来帮我们洗碗、拖地、干家务,而不是让它一会写诗,一会画画,诗情画意把人骗。

当然那只是段子。这两年,对于一个知识工作者而言,AI 大模型对我的工作的提效已经非常明显,查资料、写代码、翻译文章,很多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交给大模型就能搞定。省下的时间和精力,我可以投入到更有创造力、更需要判断力的事情上。

但越是这样,我反而越渴望 AI 在物理世界也有突破。比如扫地、洗碗、刷鞋、擦桌子、饮水机换水这些事,依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耐心。或许有人可以从家务事中找到成就感,但我估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并非发自内心的想做家务。特别是父母这一辈,上了年纪之后,家务活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挑战。

之前看过这么一段采访,好像是宇树科技创始人说的。大意是,AI 如果只待在数字世界里,那就始终和人类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只有当 AI 进入到物理世界,能帮我们干一些体力活,干一些有危险的活,干一些家务事,那才能叫真正的 AGI。

虽然今年朱啸虎吐槽具身智能企业没有明晰的商业化路径,但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

毕竟,现在来看,具身智能已经具备基本的落地条件,AI 模型和仿真工具都在快速进步之中。至少有盼头,我比较乐观,认为五年之内,人形机器人就能够成熟。所以,我经常和家里老人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取多活几年,后面日子好着呢。

在继续往后讲之前,我先打个岔,科普一下基础概念。要不然一会人形机器人,一会具身智能,听着容易乱套。其实很简单,具身智能是个大概念,人形机器人只是其中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很典型的应用形态。

怎么理解?具身智能,讲白了,就是让 AI 不只活在代码和云端,而是有自己的身体,能在现实世界里感知、行动、学习。它的核心是智能+身体一起进化,而不是光会算、不会动。你可以把具身智能想象成灵魂+肉体的结合,这个肉体未必非得像人,也可以是像狗的机器狗,像蛇的机器人蛇,甚至是一个能自己拣快递的机械臂。

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诸多“外壳”里最像人的那一款。它的优势是适应人类环境、使用人类工具更方便,缺点就是结构复杂、落地难度高。

宇树今年春晚的表演中,你记得吧,人形机器人转手绢,这个当时我看到,非常震惊。毕竟,人形机器人最难攻克的,就是手指的灵活性。如果它能像人类一样用手指转动手绢,那绝对是行业级的大突破。

后来才知道,真相其实没那么玄乎。春晚的机器人是靠旋转电机直接带动的手绢,和真正意义上的灵巧手指差了不止一两个台阶。说白了,机械巧劲和人手的灵活性,还完全不是一回事,完全不是一个难度。人类的身体的灵活性,放在机器人身上,依据目前的技术,没那么容易实现。

注意,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的一个形态,像机械狗、机械臂,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机器人,统统都属于具身智能的范畴。我个人其实没有琢磨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机器人造成人形的形态,也许这是人类的执念?抑或像人的机器人更容易被人类接受,更容易模仿人类的动作?这就不知道了。

Physical Intelligence,这家公司简称 PI,算是具身智能行业里的顶流之一吧。去年 11 月他们发布过一个产品视频。

视频中,机器人居然可以从烘干机中拿出衣服,然后折叠整齐。这个非常牛。对于机器人来说,衣服这种柔软又容易变形的物体,远比搬箱子、拧螺丝难搞太多。它得先判断衣服的形状、材质,再精准地控制手指用力,还不能把衣服拽皱了。

你看视频中,PI 公司的机器人就不是人形的样子。他们公司 CEO 就觉得人形机器人目前被大家高估了。

PI 这家公司我关注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机器人领域的 OpenAI。目前,机器人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我们最近聊的通用 Agent 一样,都是泛化能力。

现在很多机器人只能干单一的活,比如会叠衣服,但让它学会炒菜,往往还得依赖人类植入特定的流程规则。如果每项新任务都要人工手把手教,那机器人就永远没法真正通用。

PI 想解决的,就是让机器人也能像大模型一样,举一反三,快速适应各种全新的场景和任务。今年二月,他们开源了自研的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 π0 的代码和权重,这事行业内好像报道的媒体比较少,但我觉得这事未来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小荷才露尖尖角。

和 PI 类似,特斯拉最近也在疯狂推进机器人的泛化能力。他们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取得了一项重要进展:可以通过观看人类操作的视频学习新任务。这意味着,Optimus 不再依赖传统的人工编程或遥控示范,而是能够像人类学徒一样,通过观察视频来掌握技能。

据特斯拉工程负责人 Milan Kovac 表示,Optimus 目前已经可以从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中学习任务,未来目标是扩展到第三人称的互联网视频,如 YouTube 上的教学内容。这种视频学习方法,可以使得机器人能够快速获取多样化的技能。

马斯克的预测比较激进,他觉得明年就能实现这个目标(根据 YouTube 视频学习技能)。不知道,且等着看。马斯克最近也是水深火热,今天早晨醒来,看到 X 上他和特朗普隔空互喷,也挺有意思,美国这个国家。

昨天我还看到一个好消息。另一家同样在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挪威的 1X,也有大动作。1X 是 OpenAI 重点投资的硬件公司,他们 CEO 已经明确表示,今年会对外销售少量产品,把人形机器人真正带入到用户的家庭生活场景中。这个绝对重磅,人形机器人,终于要从实验室走出来了。

1X 的新一代双足人形机器人叫 NEO Gamma。它的外观还挺漂亮,走动时的动作也更自然,而且还能通过语音交互,灵活地完成端茶递水、整理房间、清洁等基础家务。我今年在 Ted 上见过 NEO Gamma 干活的场景。放个视频,你也看看。

说实话,NEO Gamma 的现场表现虽然挺有看头,但距离理想中的家务机器人还有不小的差距。你仔细看视频,它在浇花的时候水都洒得满地都是,把水壶放回桌子的动作也特别笨拙,甚至有点像猴子第一次学用工具。说到底,现在这些机器人虽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但在细节和稳定性上还远远谈不上稳定。

1X 的 CEO 昨天录了一期播客,他在播客中提到了自己的看法:

NEO Gamma 目前并不完美。有的功能可以全自动,有的还需要远程协助,有时候还会失败。一开始它肯定不会什么都做得完美。大家对它的期望管理特别重要。因为我们不是靠自己单打独斗,而是要和所有用户一起,协作教会这些机器人如何在社会中表现。

但这都是必经之路。因为机器人会自我提升,比如机器人去开冰箱,结果手滑了两次没拉开,把冰箱晃动了几下,差点没站稳,第三次才终于开了。这就有了两次“反例”和一次“正例”。随着不断迭代,它会变得越来越娴熟。

总之,他的意思是,家用机器人必须走出实验室,去用户真实的场景里试错、收集反馈,然后成长。只有这样,机器人才会变得越来越强。这个观点我也很认同,其实你想想,OpenAI、Anthropic 这些创业公司,近几年也是这样,先快速发布,然后在迭代中让产品成熟。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我还没花篇幅写国内的几家公司的产品,同样很出色。我可以下一个判断,机器人领域,中国公司一定会大放异彩,只要技术一成熟,那我们的成本就能打到全球最低。

因为这些年来,从智能手机,再到电动汽车,我们国家在智能硬件方面的供应链和制造产业已经相当成熟,而这些,冥冥之中,都是在为未来更大的消费机器人产业做铺垫。我一点都不觉得具身智能是泡沫。

再过五年时间,到 2030 年,我相信家用机器人会变得高度可用。技术的发展很快的。所以,咱还是趁现在多挣钱、多锻炼身体,等五年后买台机器人回家,让它帮咱干家务事。

那时候,AI 能帮我们搞定数字世界的琐碎工作,机器人能接管现实生活里的繁杂家务,我们就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真正享受生活,把更多时间花在自己喜欢和有意义的事情上。

我相信这些想法绝不是白日做梦,我们已经可以触碰到未来。

网址:家用人形机器人,终于快要来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98708

相关内容

你想要的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真的来了!
叠衣服、擦案板、冲果汁,能做家务的国产机器人终于要来了
办公室要被人形机器人包围了
【调研要闻】人形机器人加快走进生活
Meta投资AI人形机器人,家务时代来临?
人形机器人未来在家庭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
年终盘点:人形机器人行业洗牌,顶尖人才年薪破千万
要是有了人形家务机器人,其实大部分婚都是不用结的
革命性人形机器人:家务助手的未来已来!
人形机器人或成家庭新助手:机器狗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