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洛阳非遗:手工古玩修复,让文物“复活”
2019-12-13 17:38 来源: 洛阳网
文物修复要沉静、细致
项目:传统技艺类——传统手工古玩修复
技艺级别:孟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走红,让文物修复师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修复师所展现出的沉静、细致,以及巧夺天工的技艺,让人惊叹不已。
在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金村,也有这样一位女文物修复师袁亚婷。32岁的她,自幼跟随父亲袁要晨学习、传承修复技艺,用匠心妙手,让文物“复活”。她传承的传统手工古玩修复技艺2017年入选孟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细细观察
金村位于邙山陵墓群中东部,汉魏故城核心区域,千年的历史沧桑,使得这里出土文物众多。然而在发掘中难免有一些文物受损,洛阳文物修复技术随之相伴而生。祖辈居住于此的袁氏家族,世代传承文物古玩修复技艺,修复和保护了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众多文物遗存。
陶器修复过程1、清洗
袁亚婷介绍,她修复的文物种类包括古陶器、古青铜器、玉器、石器、木器等。种类不同,修复方法也不一样。她说,以陶器为例,按表面情况可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等;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夹砂陶等;按颜色则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等。陶器修复的基本步骤包括清洗、选料、磨制修补材料、对接、粘合、补平、打磨、勾画、着色等。
陶器修复过程2、选料
袁亚婷说,修复过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严格依据所需修复文物的年代、质地,器型、破损部位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采用传统手工修复技艺,使得经过修复的文物恢复原貌,形象逼真。
陶器修复过程3、磨制修补材料
袁亚婷介绍,文物遗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是不能再生的文化瑰宝。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年代久远的文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金属文物的锈蚀,陶器、瓷器的破碎,石雕残崩,木器和竹器干裂、皱缩,出土的纺织品、纸张文物的腐朽等,因此对文物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使这些曾经残缺的遗存“复活”。
陶器修复过程4、对接
由于传统文物修复是一个耗时且回报低的工种,修复一件文物长则一两年,短则也要半月,却看不到明显的经济回报,袁亚婷的传统修复技艺也面临窘境。加之她所传承的修复技艺系家族传承,口口相授,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技术创新更替较慢,效率也比较低,后代不愿继承。
[ 责任编辑:崔利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