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人文空間 探尋生活美學(堅持“兩創” 鑄就輝煌)
敦煌莫高窟探寻千年壁画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文化旅游景点#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中國人自古便對文房有著根深蒂固的情結。在傳統社會,文房不僅是文人著書立說、燕閑清賞、雅集暢敘之所,更是其精神的棲息地,承載著人們對審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態度、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如今,精心營造文房空間已成為一種新潮流。如何讓傳統之光照亮當代生活?近期,多個文房藝術展聚焦文房陳設、用品、雅玩等,由古及今,通過對文房藝術美學的系統呈現,再次打開人們對文房空間的想象,立體詮釋文化生活之美,頻頻引發觀展熱潮。
展現文房雅境
文房原指南北朝時期官府掌管文書檔案之地。唐代以后,文人的書房雅稱“文房”。自此,小空間寄寓大情懷。像劉禹錫的“陋室”、辛棄疾的“稼軒”、蒲鬆齡的“聊齋”等,無不體現主人心性。文房意境與人的心境如何建立起聯系?系列文房藝術展通過多元展陳方式,帶領觀眾走入文房雅境,探尋人文精神。
文房意境,大多通過陳設來營造。不論是陋室還是華屋,古人都追求一角一隅現雅境、一器一物顯格調。這在中國工藝美術館舉辦的“賡續文脈——中國文房藝術展”上得到鮮明體現。這個規模宏大的專題展,以別致的展陳設計,將文房藝術歸類分區,系統呈現中國歷代文房的文化、美學以及文房器具制作工藝。其中,“文房之境”部分匯集古琴、賞石等諸多精巧別致、頗富文化內涵的清供、清賞,以及家具、手爐等動使,引導觀眾進入古人的精神空間。特設的明代書房,更讓觀眾可以沉浸式感受古代生活日常與傳統書房陳設美學。展廳中,書畫、家具、清供、清賞等陳設各得其所,盡顯對稱之美﹔洗練素簡、儒雅清雋的布局,彰顯人們對潔、雅的追求——既是環境的潔、雅,更是心境的潔、雅。
器以載道。文房之內,一軸畫,一囊琴,一塊石,一爐香,一部法帖,看似“閑物”,卻承載著古人的情與思,構筑起文房獨特的意象。如何理解這種意象?正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展出的“瓶花落硯香——明清文房雅器展”,專設“文房雅尚——文房陳設”單元,通過將展品融入場景等設計手法,以及翔實的文字說明,為觀眾打開觀看之門。仿商周時期青銅器造型的清代粉彩蓮托八寶紋鼎式爐、仿青銅匜的清代青玉匜等器物,直觀展現了崇古、尚古之風——通過古物共情,構建起一種文化情懷。清代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爐、清代紫檀鏤雕“爵祿封侯”香筒等怡情之物,則從側面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趣。
隨著文化生活日漸豐富,文房功用不斷拓展,文房陳設也更加多彩。各具特色的文房藝術展,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蔚為大觀的文房世界。除了常見陳設外,一些展覽還展出了鏡、鉤、箭、劍等不為人所熟知的文房陳設。一件件器物,於材、型、韻中烘托出傳統文房雅境,折射出個人雅好和潮流風尚。
文房之美,美在意境。諸多文房藝術展通過展示人與器、物與空間的關系,彰顯傳統文房的營造智慧,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精髓。
詮釋文房趣味
從筆墨紙硯到繽紛多樣的輔助文具,文房用品是文房藝術展的重要展示內容。它們體現了古人的巧手匠心,蘊含著獨特的審美情調,更為文房空間增添了趣味與靈性。
“文房四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起古人筆耕丹青的文化生活。作為科技、工藝與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文房四寶常常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在蘇州東吳博物館舉辦的“翰墨清雅——文房四寶主題特展”上,130余件從漢至清的文房四寶形制多元,串聯起文房四寶的發展歷程。中國美術學院專業基礎教學部舉辦的“傳承雅韻 國色繽紛——郁文軒傳統文房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舉辦的“亦器亦趣——館藏文房用具陳列”等展覽,則通過特色展品帶領觀眾深度感悟文房四寶所承載的美學價值。
伴隨筆墨紙硯的發展,與之相關的諸多輔助用品陸續出現,如水注、筆洗、筆架、筆筒、墨床、鎮尺、臂擱等,明清時已形成完備體系。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文人開始參與器物設計,使文房用品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在天津鼓樓博物館舉辦的“書齋雅玩——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藏文房器物展”上,一件件文房清玩充滿奇思妙想,藝術風格各不相同,為觀眾帶來多元視覺和文化體驗。比如,小巧的清代青花纏枝蓮紋水盂上,飾有回紋、如意雲紋、纏枝蓮紋等多種花紋,青色濃艷,造型精致,令人不難想象到主人使用它時的愉悅心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館舉辦的“文風雅韻——中國古代文房用具展”上,宋代影青仿官釉鴛鴦戲蓮水滴、清代鬆石綠釉雕瓷花鳥紋筆架等123件(套)精美文物,以精巧設計彰顯傳統造物智慧。這些兼具實用和玩賞功能的文房用品,充分展現了小器大作之美,蘊含著豐厚文化內涵,傳遞著傳統文化精神。
文房之樂,樂在趣味。一文房一世界,在這片天地中人們縱情暢想、抒懷、求索。多樣的文房用品,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也使其在把玩賞用中涵養性情、提升修養,悟自然之奧妙、會人生之精義。
弘揚美學精神
隨著時代發展,文房的形態雖已改變,但作為工作、學習和思考空間的功用未曾消失,人們對文房美學的追求依然沒有止步。構建起傳統與當代的連接,是近期系列文房藝術展又一努力方向。
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傳播雅致的生活方式。為使展覽更具啟發性,一些展覽從書房文化傳承角度出發,聚焦近現代大家書房,通過創意展示,展現書房文化的傳承創新。比如,“網師雅韻系列——蘇式文房陳設展”以網師園殿春簃原張大千書房為背景,借助獨特的園林空間展示“蘇式書房”。其中陳設的30余件大小家具,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汲取唐、宋、明文房家具經典樣式精華打造而成,意在倡導蘇式文房新風范。“器物競雅——海派文房珍品展”則匯集多件精美器具,其中不乏裴石民、徐漢棠等藝術大家創作的各類雅器,帶領觀眾在觀照古今中深入思考文房美學。
聚焦時代生活,探討當代文房營造的多種可能。百年老字號藝術品牌朵雲軒推出“氣韻山水——朵雲文房精品展”,從“現代文房藝術”著眼,集聚當下國內文房領域名家名品280多件,涵蓋筆、墨、紙、硯、印泥、印章、文房雜件等多個大類,從1︰1復制的傳統文房用品到繼承傳統技藝的新作,再到古盞點煙、古法制作的墨錠等文房周邊,不一而足,多角度呈現文房藝術融入當代生活的創新實踐。“賡續文脈——中國文房藝術展”在展示傳統文房之美的同時,也推出了“賡續”板塊,通過陳列當代文房精品、國潮文創產品,開展互動體驗,演示古法制筆等,刷新人們對傳統文房藝術的固有認知。
文房藝術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在人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的當下,一個個文房藝術展搭建起古今溝通的橋梁,引導人們深入探尋傳統人文精神融入當代社會生活的多維面向,助力開啟更多生活美學新篇。
(責編:羅娜、邱燁)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网址:營造人文空間 探尋生活美學(堅持“兩創” 鑄就輝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9119
相关内容
鄧文輝、張艷萍:忠誠為民 勤學篤行 上善有情阿來主編《有一種生活美學叫成都》出版
經營婚姻之道:溝通、信任、共同目標與妥協的藝術
堅持黨建引領賡續紅色血脈 推進“五個家園”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融入當代生活 山東譜寫“兩創”新篇
科技點亮美好生活——安徽科技創新集聚小康“新”動能
家政學可不是學做家務 這是門關於生活的“智慧”學科
堅持人與自然辯証統一的生態哲學觀點
郵儲銀行點亮2024“美好生活季” 邀您共赴美好生活
平凡演繹不凡 忠魂鑄就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