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素养的提升
学习古代艺术,提升审美素养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历史文化探寻#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李玉龙 杨 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多样化,大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面临挑战。一方面,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使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得以开阔;另一方面,快餐文化和商业化娱乐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缺失,审美标准单一。新时代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方面有所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文化素养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涵盖个人、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文化理解与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文化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其个人魅力和竞争力,更有助于其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指的是大学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化事物的理解、接受和实践能力,涵盖内容较多,主要体现在文学素养、艺术素养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一是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校图书馆应积极通过阅读推广服务,设计各类阅读活动、组建阅读兴趣社团等,鼓励大学生多读经典文学、哲学著作、历史书籍等,增强大学生的文化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二是要培育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养成自己的艺术兴趣并规划设计各类艺术活动,比如筹办艺术展、组织参观艺术场馆等,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体验优秀艺术,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三是要锻炼大学生的语言能力。除了外语学科教育之外,高校应同时推广普通话等级考试,鼓励大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职业文化素养的提升。如何应对未来职业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考虑的问题。增强大学生职业文化素养,强化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为后续职业发展和表现奠定基础。提升大学生职业文化素养,一是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育。高校可以在通识课程中设置职业伦理课程,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培育大学生职业道德规范。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职业实践教育,让大学生在真实职场中感受诚信、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等。二是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校应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通过组织职业发展竞赛、职业技能下乡等活动,培育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高校还可以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劳模工匠等来校开展“职业精神”主题讲座,激励大学生始终以热情饱满、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社会文化素养指的是大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包容性和公共参与意识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社会文化素养,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既要在课程体系中加入社会责任相关内容,比如《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现状和需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二是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包容性。高校应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三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团体工作或活动,增强自身组织能力、领导力。
新时代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素养的核心在于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要求个体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局限,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去理解和评价事物。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坚持正确审美思想指导与引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强调审美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审美活动不仅是感性层面的享受,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即“美来自劳动”“劳动创造美”。据此,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审美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思维;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审美共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作为审美导向,促进大学生以其作为准绳进行审美判断;坚持用中华美育思想与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大学生审美视野。如“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美;“美美与共”的思想可以引导大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多元审美意识。
健全大学生审美思维培育体系。将审美教育纳入大学生通识教育体系中,以选修形式设置不同形式的美育课程,包括《艺术概论》《音乐欣赏》等,鼓励大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高校可以结合本校专业设置跨学科美育课程,如《美学与哲学》《艺术与社会》《音乐心理学》等,引导大学生从专业学科视野感知美、探讨美,促进大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美。此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包括定期参观艺术展览、观看艺术演出等,通过亲身体验增强自身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并将自身对美的理解传递给大学生。
营造大学生审美素养培育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景观设计、建筑风格选择和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营造美观、和谐的校园环境,于日常生活中强化大学生审美感受。高校可以通过支持和发展各类文化社团、艺术社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艺术才华和文化交流学习的平台,开阔大学生审美视野,提升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李玉龙系百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杨艳系百色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网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素养的提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2768
相关内容
艺术史教育与审美素养提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审美意识培育 —新媒体时代下的审美素养研究
提升审美素养,以美育滋养美好生活
大学生如何培养审美素养
生活美学视域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意蕴与养成
音美交融 提升素养——浅谈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生活化是提升美学素养的最佳土壤
音乐: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温润人的心灵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美育教育:提升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丰富生活体验的多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