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策略研究
学校教育中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生活技巧# #生活小妙招# #亲子教育小常识# #儿童安全知识#
摘要: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师要聚焦于家校共育模式下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策略的研究。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家庭与学校在安全教育中的角色分析,探寻二者协同合作的有效路径。能确保家校共育过程进行资源整合,全方位为小学生营造安全学习与生活环境,以此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引言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易受各类安全风险威胁。家庭与学校作为小学生成长的关键场所,在安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开展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策略研究是必要的,此过程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性的进行实践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家校共育的研究,进一步凝聚家校力量,筑牢小学生安全防线。
1基于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意义
首先,家校共育能够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优势互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深入的了解。在家庭中,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点滴,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比如,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识别食品包装上的安全信息等。而学校则具备专业的教育资源和系统的教学体系,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安全演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全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像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知识,学校能够进行专业且规范的讲解与实操训练。当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家长的日常引导与学校的专业教育相互补充,就能为孩子构建起一个更加完整、高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其次,家校共育有助于全方位覆盖安全知识,拓宽小学生的安全视野。安全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等。实际课堂中,学校积极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但是因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并没有将所有安全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家庭中,学生的生活场景多样,家长可以在接送孩子途中,实地教导交通安全规则;在购物时,教孩子辨别食品的安全质量。家校双方共同发力,能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全面、更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从多个维度拓宽他们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使他们在面对不同场景的安全隐患时,都能具备相应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家校共育能够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当家庭和学校都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将安全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时,孩子会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不断受到熏陶。在学校,老师时刻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安全行为;在家里,家长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安全规则。这种全方位的安全氛围,会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意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主动地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2基于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措施
2.1家校联动宣讲安全
安全防范意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家校联动宣讲是一个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和家庭之间共同合作,将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到学生接触的每个地方。作为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安全主题校园活动,邀请专业人员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如交警、医生等,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一起学习安全知识。比如: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活动中,邀请交警来到学校做安全知识讲解,通过交警展示的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例,来提高家长、学生对交通规则的重视程度。同时普及各种交通标志和信号灯代表的意义,可以现场和家长、学生互动,正确过马路方式,提高安全宣讲效果。作为家庭,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可以结合所见为孩子讲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在家庭聚餐时,可以为孩子们播放一些安全知识动画片,帮助小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形成危险意识。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及时交流,将小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情况及时共享。教师可以在班级微信群里定期公布小学生们在校的安全表现,同时为家长推送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家长将学生在家的安全表现和行为以及发现的问题共享给教师,双方共同研究适合的安全教育方法,真正家校共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良好的掌握安全防范知识。
2.2实践演练强化技能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理论知识很难较好的在实际中进行运用,所以在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时,还要重视实践演练,强化小学生们的技能,利用模拟场景,来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进而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应对技巧,增加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学校根据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设计出安全演练计划,如火灾逃生演练、地震应急演练、防溺水演练等。正式开始演练前,教师需要再次向学生讲解安全防范知识以及演练时的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确保每个学生能够知道演练的目的。比如:火灾逃生演练时,教师需要先教会学生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前行等安全逃生办法。演练过程中,让学生有种真实的感觉,如模拟火灾现场的环境;在演练时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应急反应测试,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程度。演练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总结,可以找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们做的不对的表现进行指正。学校演练完毕后,教师和家长沟通本次演练学生的表现,让家长带着孩子在家庭中回顾演练,巩固学习到的逃生技巧,保证学生真正掌握这项逃生技能。
2.3资源共享共建平台
资源共享共建平台能够促进家校共育,提高安全防范教育成果。通过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安全教育公众号,定期在里面发布一些安全知识内容、安全演练视频、安全事故案例等。家长和学生能够在家登录平台,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另外,学校也可以在公众号内设置互动模块,家长们可以将自己的安全经验进行分享,也可以提出安全知识疑问。在这个平台上,家庭也可以上传一些安全防范教育知识资源。比如:家长可以将自己在家里的安全隐患排查录成视频,上传到公众号上,以供其他家庭借鉴;学校也可以邀请其他社会结构参与安全教育,设计出丰富的安全教育课程,共享到平台上。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更好的联合在一起,共同向小学生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通过进行家校合作,打造了高效的育人平台,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为家长提供教育资源,能够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保证了安全教育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要高效的落实资源共享,积极搭建符合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的育人平台,确保提高家校共育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对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意义重大。通过紧密合作,能实现教育资源互补,形成强大教育合力。但在实践中,家校需持续加强沟通交流,不断优化共育策略。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创新家校共育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其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小菊.公共安全事件背景下河南省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3,25(10):96-100.
[2]冷超.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3,(19):27-29.
[3]黎嘉欣.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2):33-35.
[4]李春香.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路径思考[J].品位·经典,2022,(05):90-91+118.
网址:基于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策略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9110
相关内容
小学生校园生活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区域认知的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关于幼儿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
“名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策略研究
小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社科研究:基于缓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校园节水节电安全教育策略研究论文.docx
2024新生入学教育系列之系好大学生活“平安扣”——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共建和谐平安校园
高校研究生家务管理教育研究.docx
基于学生校园生活小学中段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