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大楼清洁卫生标准8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5-07-10 22:26

定期进行办公室清洁,保持良好卫生 #生活技巧# #组织技巧# #办公室组织#

办公大楼清洁卫生标准(精选8篇)

办公大楼清洁卫生标准 第1篇

公司办公大楼清洁卫生制度工作标准

1、公司大楼各大小会议室、接待室、每天下午4时前(有会议次日早上10时前)要打扫清洁,做到地面干净无杂物,台凳无积尘。

2、公司领导办公室要在每天上午8:15时前要完成室内的清洁卫生,不影响正常办公。

3、办公大楼各层卫生间每天清洁,清洗两次(上午9:30时前;下午4:00时前)。

4、卫生间地面要保持清洁,无污秽,无滑感,洗手盘、墙壁、镜面、厕所无污渍。

5、卫生间内无明显臭味,男厕尿盘定期放卫生球,各卫生间定期喷空气清新剂。

6、每层楼的垃圾桶只设在卫生间门口(各办公室门口不设垃圾桶),每天早上9时前,下午2:30分前,分两次集中清理垃圾送到垃圾屋处理。

7、大楼各人行主通道每天上、下午各清扫一次,保持通道无杂物,干净卫生,通道两边墙壁要保持干净、清洁、无污渍。

8、大楼1-4楼各办公室每月定期喷杀虫药一次。

9、提供会议使用的茶具要在使用前、后进行清洗、消毒,妥善保管好。

10、大楼(2-4楼)卫生清洁工作,由环卫班负责安排人员,并指定工作责任人

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办公大楼清洁卫生标准 第2篇

办公室卫生清洁标准

一、清洁时间:每周一、三、五

二、清洁区域:各室办公区域

三、工作职责:1、2、3、定时清扫除垢以保证办公室内环境卫生和整洁; 及时清扫垃圾、废弃物等; 完成其他临时交办的事情。

四、打扫程序及清洁标准:

(一)垃圾的处理:

1、及时清倒办公室纸篓垃圾,保持纸篓内外干净。如需更换垃圾袋时,请更换新,如垃圾袋可继续使用的则无需更换,以达到既卫生又环保的目的。

2、及时清倒水桶脏水,以免时间长了产生异味。

3、碎纸机每周至少清倒一次(注意:关闭电源后再操作)

(二)地面保洁处理:

1、2、地面扫清吸尘拖净,不留任何死角,做到地面无杂物和任何垃圾。地毯如有损坏的,发现后及时做出维护措施,不让地毯留线条。

(三)办公家具、墙面等保洁处理

1、办公室桌椅、文件柜、沙发、报刊架等设备设施擦拭干净(注意清洁桌椅、文件柜的脚部及周边角位置)。台面上笔墨渍、污渍可用毛巾沾少量清洁剂擦亮抹除污渍。做到无灰尘,无污渍。

2、公司各书柜请用鸡毛掸每周去尘一次,并将书籍等物品摆放回原位并确保整齐。

3、各办公区域门、窗、窗框、窗台、墙、墙缝、墙角、内栏杆、踢脚边等表面擦拭干净,保证洁净明亮,无灰尘、无蜘蛛网、无污渍。

4、前台及会议室玻璃墙面每周至少用干净柔软的抹布擦拭一次,保证墙面净明亮,无灰尘、无指纹。

5、办公室内墙体所挂标语、荣誉证、指示牌等饰物的表面和框架保证无灰尘、无污渍、位置端正。

(四)办公设备清洁处理

1、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微波炉、饮水机、传真机、冰箱等电器设备用抹布将表面擦拭干净,做到无灰尘、无污渍(冰箱和微波炉要求半月擦拭一次内部)。

2、电脑机箱请每月定期擦拭一次,以保证机箱外部无灰尘。

3、吸尘器、扫把、水桶、抹布等卫生用品使用完毕后需清洗干净,整齐有序的摆放在空调机房。

【注意事项】

1、在清洁桌面时请将文件、资料放回原处并整理整齐。

2、清洁电脑时,请注意电脑勿碰触电源插座,以免电脑内存资料无意丢失。

3、抹布、地拖、水桶保持洁净,清洁家具台面的抹布、水桶要分类。

4、请尽量选择在下班后使用吸尘器,以免噪音影响人员正常办公。

某超限办公大楼计算分析 第3篇

某超限高层[1]办公大楼项目位于福州市, 由主楼 (31层, 钢管混凝土-钢框架-核心筒, 建筑高度149.9m) 、东楼 (7层, 框架-剪力墙, 建筑高度36.45m, ) 、西楼 (4层, 框架, 建筑高度23.05m) 及若干钢结构连廊组成。主楼在地上3层 (13.750m标高) 及5层 (22.350m标高) 设有3道伸臂钢结构连廊与东、西楼连接 (远端采用隔震支座) , 连廊跨度28m、36m, 形成建筑立面上的“门”式构造。

主楼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 安全等级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加速度0.1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场地类别为Ⅲ类, 场地特征周期0.65s (安评) , 结构阻尼比0.04, 地面粗糙度为B类。

参照建设部2010《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1]本工程存在的主要超限情况为:

(1) 楼板不连续 (JGJ3-2010[2]) :本工程主楼南向入口大堂上空开洞面积大于30%, 造成楼板不连续。

(2) 刚度突变:本工程主楼一层层高9500, 二层层高4500, 层高高差较大, 根据计算结果, 一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X向为0.9533, Y向为0.8918, 不满足要求。

(3) 复杂连接 (大悬挑及连体结构) :主楼5层由于建筑立面造型需要, 平面南北向均向外悬挑8米, 并与东西楼采用钢连廊相连接, 连廊跨度28~36米, 连廊另一端与附楼相连接, 结构较为复杂。

2 主楼整体计算

鉴于模型的复杂性, 高层通用结构软件SATWE无法模拟大连廊和支座条件, 故作者用其他软件做了补充分析, 补充分析模型均为附带连廊的整体模型, 而SATWE模型中连廊仅作为荷载进行考虑。作者采用的补充软件共五种, 即PM-SAP、Midas Building、Midas Gen、ETABS、SAP2000, 其中Midas Building、ETABS及PMSAP侧重于整体指标计算, Midas Gen及SAP2000侧重弹塑性分析及屈曲模态分析。

2.1 整体指标计算 (Midas Building、ETABS、PMSAP)

几种软件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PMSAP周期最短, ETABS周期最长, 基底剪力三个软件基本接近。主楼计入钢连廊后, 并未对结构周期产生明显影响, 可知连廊的低位连接及远端隔震支座的处理对结构整体特性影响不大, 后续施工图设计时可采用只计入连廊荷载的SATWE模型进行设计, 但相关连接区域的构件仍需比对Midas building、ETABS及PMSAP的计算结果进行设计。连廊的振动特性及分析设计也需在连廊专项设计中考虑与主楼的协同工作, 这里不再展开。

2.2 弹性时程计算 (Midas Building)

选取TH1TG065 (天然波) 、TH2TG065 (天然波) 、US-ER632 (人工波) 三条波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 弹性时程分析所取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为35gal。结果见上图, 地震波选取满足规范要求。

3 主楼抗震性能分析

3.1 静力弹塑性计算 (Midas Gen)

中、大震作用下采用MIDAS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 over分析) , 在MIDAS/Gen中使用ATC-40 (1996) 和FEMA-273 (1997) 中提供的能力谱法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 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推覆力分布采用模态分布形式, 通过Push over法建立结构的能力谱, 由规范反应谱变换为结构中、大震作用下的需求谱, 找出结构性能点。

根据国内抗震性能要求, 两者关系大致如下:

A~B段:完好状态, 构件承载力按设计值控制。

B~IO段:基本完好状态, 承载力按不考虑调整系数的设计值控制。

IO~LS段:轻微破坏, 承载力按标准值控制。

LS~CP段:中等破坏, 承载力按极限值控制。

CP~C段:接近破坏严重, 承载力仍按极限值控制。

在大震作用下, 根据性能点时的结构变形, 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a) 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b) 结构变形:由结构塑性铰的分布, 判定结构薄弱位置。根据塑性铰所处的状态, 检验结构构件是否满足大震作用性能水准的要求。

大震下对应性能点的层间位移角为1/138 (X向) , 1/136 (Y向) , 均满足规范1/100要求。

3.2 主楼抗震性能评价

从Push-over结构曲线可以看出结构竖向存在薄弱层 (对应7层为局部跃层) , 薄弱层及相邻层位移角出现峰值, 其余楼层刚度均匀变化。RC核心筒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变形和出铰集中在核心筒, 钢框架未现出铰。同时钢连廊在中震及大震下均为弹性状态, 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主楼薄弱层附近及耗能构件上。

结合塑性铰的分布及特性值大小, 可了解结构的塑性发展变化 (此处略, 仅给出结论) :即中震下结构整体基本保持弹性, 只有少量构件进入塑性 (主要集中在底部筒芯连梁和墙肢部位及中上部筒芯连梁处) , 且处于B~IO阶段, 即基本完好阶段;大震下结构塑性有所发展, 位移及整体刚度可控, 承载力仍具有延性富余。筒芯塑性区域从底部向顶部延伸, 底部及中部部分构件进入IO~LS阶段, 即轻微破坏阶段, 底部 (约总高的1/3高度范围) 少量墙肢进入LS~CP即中等破坏阶段, 个别墙肢进入CP~C阶段, 即接近破坏严重阶段, 但未出现剪切破坏。

结构抗震性能介于B~C等级, 略高于C级 (根据高规JGJ3-2010 3.11节) , 性能水准为小震下基本完好 (性能水准一) , 中震基本完好、轻微损坏 (性能水准二) , 大震轻度损坏、部分构件中度损坏, 个别构件接近严重损坏 (性能水准位于三~四之间, 更接近于水准三) , 满足抗震设防性能目标要求。

4 屈曲分析及动力弹塑性补充验算

4.1 屈曲分析 (SAP2000)

本工程主楼, 底层层高9.5m, 南侧入口位置处有两层局部大开洞, 致使南侧边柱净高14m。此排柱长细比较长, 其上楼层数及荷重较大, 且局部柱节点处有大悬臂钢梁外挑, 受力较为不利;另外主楼7层会议室处, 亦有局部两层局部跃层, 柱净高8.6m。为安全起见, 正常使用的重力荷载及侧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下结构均不能发生失稳, 同时设计时还须预留足够的安全系数。为此我们需要了解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及屈曲模态。

结构失稳 (屈曲) 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结构的平衡状态开始丧失, 稍有扰动变形便迅速增大, 最后使结构破坏。稳定问题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理想化的情况, 即达到某种荷载时, 除结构原来的平衡状态存在外, 还可能出现第二个平衡状态, 所以又称平衡分岔失稳或分支失稳, 在数学处理上是求解特征值问题, 故又称特征值屈曲[3]。此类结构失稳时相应的荷载称为屈曲荷载。第二类是结构失稳时, 变形迅速增大, 而不会出现新的变形形式, 即平衡状态不发生质变, 也称极值点失稳。结构失稳时相应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

SAP2000的屈曲分析工况 (Buckling) 在于解决线性屈曲问题, 属于第一类失稳, 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属性。为快速判断结构的稳定安全系数, 作者对主楼进行了重力荷载工况和侧向地震力工况下的屈曲分析。

由表三各屈曲模态可以看出, 屈曲主要发生于中下部位 (底部1/4~1/3范围) 的框架柱上, 失稳位置均为外榀及边榀, 与核心筒直接连接的框架柱未见明显失稳。第一阶屈服因子18.21, 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同理, 我们进行侧向地震力工况的屈曲分析, 经分析可知侧向地震工况的屈曲模态类似于重力工况下屈曲模态, 只是屈曲因子不同, 其中X向地震下的第一阶屈曲模态同表三中的第1阶模态, 屈曲因子为110, Y向地震下的第一阶屈曲模态同表三中的第5阶模态, 屈曲因子为210。

如要准确考虑结构失稳则较为复杂, 需考虑材料非线性。但当屈曲因子远大于1时, 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屈曲分析快速判断结构较易失稳的位置, 对工程判断上有较高参考价值。由上述分析可知, 本结构具有可靠的稳定系数。

4.2 动力弹塑性补充验算 (Midas Building)

因主楼附带大跨度钢连廊, 钢连廊的动力特性, 支座位移以及对主楼的连带影响也是应计入分析之中的。尤其是远端支座位移的计算对于支座的可靠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支座位移的计算可近似采用静力弹塑性的分析结果 (3.1节中已经介绍) , 也可以采用更精确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本节仅给出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相关结论, 具体不再展开, 会将在连廊的专篇中予以阐述。

构件本构关系如下:

4R632 (人工波) 与设计反应谱最接近, 动力弹塑性计算时, 我们选择4R632 (人工波) 作为地震动输入, 并调整峰值加速度至220gal。由动力计算得知, 大震下顶点Y向最大位移为630mm, 层间位移角约1/200 (22F) 。由分析可知动力分析

5 结论

超限工程的分析计算中, 一个分析软件是不够的, 结构通用的分析设计软件SATWE对于复杂结构来说往往力不从心。本工程即属于超限复杂高层建筑, 钢管混凝土-钢梁-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鉴于模型的复杂性SATWE无法模拟大连廊和支座条件, 作者采用其他软件做了补充分析, 共采用PMSAP、Midas Building、Midas Gen、ETABS、SAP2000共五种软件建模计算。其中Midas Building、ETABS及PMSAP侧重于整体指标计算, Midas Gen及SAP2000侧重弹塑性分析及屈曲模态分析。通过分析可知, 本工程大楼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本文介绍了此类超限结构分析的一般计算步骤, 及相关软件在分析手段上的侧重点, 希望能作为类似超限工程软件选取和计算分析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2010.

[2]高规规范编制组.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办公大楼环境景观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办公大楼;景观设计;设计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的环境设计在盲目模仿国外时,许多的城市失去了自身原有的魅力,城市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城市办公区的环境景观,从而办公区的环境景观与社会整体发展诸多不相匹配,迫使人们工作的环境单调,缺乏生气,生活的有机性被破坏。

一、设计要素分析

(一)设计的概念和风格

设计概念对于办公大楼景观环境设计的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项目的定位及方向是由概念的确定而决定的,从设计阶段一直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完成是设计概念的需要,所以参与项目的专业人员都需要了解到景观设计概念的意图,这样才能最好的落实,实现最初的设计概念,并且令所有接触项目的人们都能非常直接的感受到。

(二)人文关怀的需求

近些年来,城市的环境变化引人注目,城市的生活、工作的紧张与喧闹,城市空间的拥挤、空气的污染以及人们对自身工作、生活品质的需求亦越来越高,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的问题逐渐出现。意义是环境景观的建设在对该区域办公人员以及周边居民的人文关怀。理想中的办公区环境是在满足人类的希望与渴望,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升华人们精神境界。同时,良好的办公区环境景观不仅使人们在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时,感受到安全、卫生、方便、舒适,还可以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办公区的文化和时代气息,让人们产生归属感并且获得自我实现。在此之外,办公区的公共空间,支持着人们的社会的交往与公共的生活,通过形式产生的秩序感和美感,让人们所处的空间环境与特定的情感能联系起来,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引导,塑造着人们的行为风尚。

(三)功能布局和空间组合

总用地面积为16000㎡,在总体规划的需求下,根据功能、地形条件,利用建筑、道路等把办公区空间划分成三个具有各具特色的功能空间,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共同营造简洁、秩序、富有人文特色的现代办公环境。在平面构图布局上使它们互相呼应,有主有从,有节奏有韵律,以取得和谐统一,活泼古朴、庄重大方的景观效果。

中心广场位于主楼前,是作为工商银行对外展示形象的主要窗口,是市民的必经之路,也是这次设计方案的重点之一。中心广场沿主入口轴线由大门、广场构成具有节奏变化的景观秩序。中心广场主要是为办公区工作人员户外交流的场所,以硬地铺装和草坪相结合,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设计。由于是高层的办公大楼,其室外的交通联系与组织有其本身的特点。除了工业园区以外,办公大楼室外空间一般都很局促,人流与车流量大,进出的时段较为集中,基地、建筑以及车库的出入口呈现分散、立体分布的特征,人流、车流较为复杂,办公区分布在市中心,人流很多的地方,为了方便,大多数都会驾车来,所以周围的停车位也是能让客户满意。

办公大楼围墙外侧用色叶灌木组成色带,形成了视觉上的享受,也形成了高度上的错落有致。围墙内以高大挺拔的乔木银杏、黄槐、香樟等作为临街绿化带的背景,又以夹竹桃、红枫、四季桂等小乔木置于大乔木前,形成中层;再以早熟禾、大麦草、紫云英等草地作为第三个层次,这样形成高差变化、层次分明、繁花似锦、树影婆娑。整个植物配置注重植物高度的变化,常绿与落叶植物的交替,季相的变化,做到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赏。

二、办公大楼设计分析

(一)设计原则

办公大楼环境的使用者是在办公大楼中工作的人员,周边居民及路过人员。优美的视觉效果是吸引他们进入并使用办公大楼环境首要因素。人们要在其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在视觉上应该是具有美感的,也就是所谓的形式美。然而由于审美标准具有十分浓厚的主观性,使办公大楼环境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故只能充分把握共同的视觉条件和心理因素,得出相对具有普遍性的形式美原则。

(二)设计结论

1.对办公大楼环境景观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对研究范围以及办公大楼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2.着重研究了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场所理论以及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大楼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针对办公大楼环境景观的理论研究以及设计原则,提取高品质办公大楼环境景观设计的方法。从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办公大楼环境景观的设计手法。

三、结束语

办公大楼外部环境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涉及的因素很多,难以完全阐述清楚,而且由于知识和实践有限,本论文难免有不够深入、值得推敲之处,对于课题涉及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仍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与完善的。

参考文献:

[1]王歆艺.探析花园式办公楼景观设计[D].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2]丁一巨,罗华.德国的瑞士再保险办公楼景观设计[J].园林,2003.

[3]安德玉.浅谈办公楼室外景观设计[D].新材料新装饰,2014.

[4]杨琴,余华平.红色故乡江西都县党政办公大楼景观设计[J].现代园林,2007.

办公室卫生清洁标准 第5篇

一、目的: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是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清洁办公室的工作时间是:每日上午八点。

三、清洁区域:各室办公区域

四、工作职责:

1、负责清扫、保洁各办公室、各楼层、大厅地面卫生及桌面卫生;

2、负责卫生间的保洁;

3、负责停车场的保洁

4、及时清理垃圾;

5、完成其他临时交办的事宜。

五、清洁标准:

1、办公室内外地面每天扫清拖净,不留任何死角。做到无纸屑、果壳、碎末、等废弃物,无积水。

2、办公室桌椅、文件柜、电脑、电器、沙发等设备设施擦拭干净,无灰尘,无

污渍。桌面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整洁。

3、办公区域门窗、墙面等表面擦拭干净,保证洁净明亮,无灰尘、蛛网及污渍。

4、卫生间地面、台面、隔板及洁具等每天必需清扫,且每周至少做一次消毒处

理,保证卫生间清新,无异味。镜子明净光亮,无污尘,无水浸。

5、办公室内墙体标语、指示牌等装饰物,确保无灰尘、无污渍。

6、办公室烟灰缸、垃圾篓需每日清理干净,及时更换新的垃圾袋。

7、拖布、扫把等卫生用品使用完毕后需清洗干净,摆放整齐有序。

行政部

办公室卫生清洁标准 第6篇

办公室卫生清洁标准

一、目的:为保证办公室的卫生清洁工作。

二、清洁办公室的工作时间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上、下午各一次。

三、清洁区域:各室办公区域

四、工作职责:1、2、3、4、负责清扫、保洁各办公室地面卫生及桌面卫生; 负责卫生间的保洁; 及时清理垃圾; 完成其他临时交办的事宜。

五、清洁标准:

1、办公室内外地面每天扫清拖净,不留任何死角。做到无纸屑、果壳、碎末、等废

弃物,无积水。

2、办公室桌椅、文件柜、电脑、电器、沙发等设备设施擦拭干净,无灰尘,无污渍。

办公室内所有电话机听筒需每日做消毒处理。

3、4、办公区域门、窗、墙等表面擦拭干净,保证洁净明亮,无灰尘、蛛网及污渍。卫生间地面、台面、隔板及洁具等每天需清扫两次(早晚各一次),且每周至少做

一次消毒处理,保证卫生间清新,无异味。镜子明净光亮,无污尘,无水浸。5、6、7、办公室内墙体标语、指示牌等装饰物,确保无灰尘、无污渍。办公室烟灰缸、垃圾篓需每日清理干净,下午更换新的垃圾袋。会议室展示台陈列的产品每周至少用干净柔软的抹布擦拭一次,保证产品洁净明

亮,无灰尘。

办公室清洁标准 第7篇

标准及要求:

1、地面清扫拖净,不留任何死角:做到无纸屑、果壳、碎末等废弃物;

2、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立式空调、暖气罩等设施擦拭干净:做到无灰尘,无污渍;

3、办公室所有窗台、大理石台面擦拭干净,无污渍;

4、碎纸机检查并清洁:要常常把碎纸机内垃圾筒的纸清空;

5、整理办公室桌面,报纸、书籍码放整齐,文件、贵重物品不动,6、会议室桌椅用干净柔软布擦试,摆放整齐,做到无灰尘;

7、茶水间杯子、工具清洁,摆放整齐,台面、地面干净无水渍;

6、总经理董事长办公室茶几、沙发擦拭干净,茶具清洗干净无污渍,无茶垢;

7、VIP室桌椅、摆台摆件用干净软布擦拭,做到无灰尘,纸盒摆放整齐;

8、走道柜子台面清洁,装饰品、摆件擦拭干净无灰尘;

9、拖布、扫把等清洁工具使用完毕后需清洗干净,摆放整齐有序;

10、垃圾篓里垃圾:每天下班后清倒并更换垃圾袋。

11、办公室绿植叶面定期擦拭干净,无灰尘,枯枝烂叶及时清理,花盆隔水槽的水保持干净无泥垢无死虫无异味,花盆外观无积尘;

大清洁:

柜子高处清洁死角,半个月一次; 门窗玻璃清洗,半个月一次; 墙角蜘蛛网,半个月一次; 吊顶空调、灯具清洁,每月一次; 地面打蜡保养,每月一次;

注意事项 :

1、不得随便翻动办公室内所有物品、文件,办公用品要轻拿轻放;

2、不能用同一条抹布既擦台面又擦门窗、暖气罩;

某办公大楼暖通设计浅析 第8篇

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某重要交通大道旁, 周边自然环境开阔优美, 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立面设计, 在表皮上采用金属幕墙与玻璃幕墙的组合, 简洁明快、现代大方。地上建筑面积约46500㎡, 建筑物总高度99.95m, 地上25层, 地下1层。地上为门厅、员工活动区、会议中心、办公室等;地下室平时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等。

2 暖通设计情况

2.1 空调冷源

厦门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 在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属于夏热冬暖地区,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5℃, 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5℃。对于空气调节系统本项目仅考虑夏季供冷。设计采用变频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室外机置于室外专用平台。

2.2 空调设计

(1) 室内机根据房间布局、层高的不同选用天花暗藏风管式室内机、天花机、高静压风管机上送上回。

(2) 新风:每层采用二或三套自带冷源的新风系统, 室内机置于新风机房内, 室外机置于室外专用平台。

2.3 通风防排烟

(1) 地上所有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均采用自然防排烟;地下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采用自然防排烟, 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 地下车库按防火分区设机械排风及排烟系统, 排风、排烟量均按换气次数6次/h计算, 其中排风系统按3米高度计算;排烟系统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每个排风、排烟系统分别在机房内设一台箱式离心风机及一台高温排烟轴流风机。并在车库上空设若干台智能型诱导风机。除由车道自然进风外, 其余防火分区均分别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平时送风机兼火灾补风用, 送风量按平时排风量的80%及火灾排烟量的50%取大值。

(3) 裙房四层员工综合活动区, 每个房间设一个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量分别按房间面积乘以60m3/h.m2计算, 每个排烟系统选用一台消防高温排烟轴流风机, 置于屋面。

(4) 主楼五~二十五层办公、会议室等及其内走道共设二个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风量以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 每个排烟系统选用一台消防高温排烟轴流风机, 置于屋面。其中大于100m2的房间设板式排烟口, 其余排烟口设于内走道。

3 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分析与探讨

3.1 新风系统的问题

本工程原设计考虑采用自带冷源的单向流新风系统, 风机设于本层机房内, 同时风机的进出风管上均设置消声器, 以尽量减小或消除风机噪音对室内和室外人员的影响。然而在设计过程中业主要求采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认为可以回收部分冷量, 节约空调能源。当时笔者也与业主进行了一番探讨: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5.3.14.2条:“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3/h的空气调节系统, 且新风与排风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 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而本项目位于厦门,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3.5℃, 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暖通空调动力中表1.2.2规定一般办公室夏季空调设计计算温度为26~28℃, 若取低值26℃, 则新风与排风温度差为7.5℃<8℃;若取均值27℃, 则新风与排风温度差为6.5℃<8℃, 可以理解为该地区热回收效益较低, 回收年限长, 采用排风热回收意义不大。而带冷源新风系统, 具有新风机组体积小, 系统简单, 易于安装, 易于维护等特点。业主最终同意新风维持原设计。

空调新风的供给方式有很多种, 各种新风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 经过对比和分析, 尽量选用较为合理的新风方式。

3.2 地下汽车库采用智能型诱导通风还是传统风管通风系统的问题

相对于风管通风系统, 智能型诱导通风系统具有系统设计简单、占用空间少、造价低、空气净化效果好、维修保养简单等多方面优点。扩初设计时, 业主比较偏向于采用传统通风方式, 认为诱导风机实际工程中运用不是很广泛, 主要担心通风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针对此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比较, 建议本项目车库设计采用诱导风机通风系统, 并介绍业主考察了另外一个采用诱导通风系统且已投入运行的地下室。最后业主果断采纳了采用诱导风机通风系统的建议。事实证明, 该项目投入使用后, 其通风效果受到广泛的好评, 同时少了庞大的通风管带来的压抑感, 换来了地下室开阔的视觉感受 (图1) 。

据悉早在2000年左右, 诱导通风系统已得到欧美等国家的认可, 并作为地下车库的首选通风系统。当然从最初的设计, 到品牌的选用, 再到施工安装, 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虽然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够普及, 但诱导通风系统作为一种成熟的通风方式, 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 相信随着设计、安装以及产品生产的逐步规范化, 在今后的汽车库通风系统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少不了相关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3.3关于办公房间设置机械排烟的问题

随着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部分之10.4.2条款“多层建筑 (小于或等于六层) 常采用外开或推拉,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外开窗, 应采用内开或推拉”的实施, 各地已陆续不在高层建筑中使用外平开窗。

而考虑立面的美观, 本项目采用的是隐框玻璃幕墙 (金属框隐蔽在玻璃的背面, 室外看不见金属框 (如图2) 。而玻璃幕墙安全质量保障措施有规定:幕墙墙面活动部分面积不宜大于墙壁面面积15%, 宜采用上悬窗, 开启角度 (图3中的α) 不宜大于30°, 开启后的宽度不宜大于300mm。而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9.6.2条款:当开窗角度小于70°时, 其有效排烟面积为A=F×sinα, (F为窗面积) 。其有限的通风面积根本无法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 (以下简称《高规》) 第8.2.2.4条:“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的要求。同时《高规》第8.4.1.2.条对需要排烟的部位的规定中:“面积超过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本项目面积超过100m2的房间较多, 为了能优先采用自然防排烟, 与建筑专业及幕墙设计单位进行多次沟通, 最终没有更好的方案。只能在裙房以上的办公楼每层设置2个排烟系统, 竖向共用竖井, 排烟风机置于屋面。这就导致仅仅暖通专业, 在办公房间上空除了空调新风管、空调媒管、冷凝管等, 还设有庞大的排烟管。给原本层高就不高的办公空间控制净高造成很大的压力。

经过此过程, 明白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艺术欣赏的需求, 建筑设计考虑的不只是简单的功能需求, 多元化的建筑美学在设计中考虑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一种新型墙体, 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3.4 关于消防梯下地下室的加压送风

本项目上部消防电梯平时作为客梯下地下室, 而地下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因此扩初阶段后, 笔者与地方消防部门沟通, 希望地下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按电梯厅处理, 不考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笔者认为:消防电梯主要是火灾时, 由于楼高使得消防人员通过楼梯到达起火点的时候消耗了太多的体力 (体力仅能到达九层) 和时间而专门为消防人员设置的, 其在火灾时仅供消防人员使用。当地下室着火时, 消防人员通过楼梯就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到达起火点, 没必要通过消防电梯下去。《高规》6.3.3条文解释四:为保证消防电梯前室 (也可能是日常使用的候梯厅) 的安全可靠性, 前室的门必须是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可见:加压送风不是保证消防电梯安全的必要条件。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版, 防火设计要点, 第9.5.4相关规定:“消防电梯不下到地下室”。

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消防电气模块控制, 平时消防梯当客梯下地下室;火灾时控制消防梯不下地下室, 这样电梯前室实际为电梯厅, 无需机械加压送风。由于消防部门坚持电气控制很难完全保证消防梯火灾时不下地下室。施工图阶段, 该地下室前室最终设计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5 综合活动区软环境的价值

裙房四层为员工综合活动区, 因偶尔组织大型会议, 为避免串音, 原设计考虑:平时送排风系统每个区域独立设置;排烟系统各个区域共用一个系统, 每个厅的排烟口前设置平时常闭排烟阀, 以节省造价。后期, 业主要求每个厅的排烟系统也独立设置, 以达到更高的隔音要求, 创造更高的人文软环境。当然这样屋顶就多出了好几台排烟风机, 增加了投资成本, 但是相信:由于建设舒适, 给公司带来的效益, 必定深有体会。

3.6 室外绿化空间通风竖井的问题

对于要求塑造高品质的室外绿化空间, 地下建筑出地面的通风井是一大制约因素, 当时该项目的业主曾以美观作为第一指标, 要求把地下室出绿化地面的所有通风井“隐形”处理。而该项目室外绿化均以矮灌木及草坪为主, 竖井不管以何种形式突出地面, 视觉上均会显得很“突兀”。经过与水专业及室外景观设计专业多次沟通后, 达成一致方案:通过结合路面排水沟暗装把竖井给予“隐身”。如图4所示, 把通风竖井及防雨百叶隐藏在地平线以下, 并且在竖井周边的水沟上方设置铁箅子, 以防止垃圾掉入。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竖井布置在室外绿地且无人员活动的区域, 以保证进入地下进风竖井的空气品质;排风竖井排出的地下污浊空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且达到了业主所需要“干净”的室外空间, 给室外的景观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 雨天水沟积水较大时, 雨水有可能通过百叶风口进入竖井内, 应配合水专业在地下室竖井底部设置集水坑作为预防措施。

结语

暖通设计, 同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一样, 追求的是规范、美学及各种效益之间的有机平衡。在这三者当中, 规范无疑放在首位, 尤其是消防规范, 因为它对应的是大于天的安全保证, 同时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 消防设计也并不是越复杂越好, 我们也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 大家面对最多的便是美学及各种效益之间的权衡。在市场经济下, 当长期的环境效益遇到了眼前的经济效益, 取舍之间, 责任二字不能丢在一边。如今, 我市高端的大型办公综合体, 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马。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 作为公共建筑耗能大户的暖通空调, 自然应以舍我其谁的心态, 为未来美好的城市低碳环境, 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刘春华.空调系统新风方式及其节能的探讨[J].城市建设, 2012.

[2]徐剑平.关于诱导通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J].制冷空调, 2011.

[2]柴慧娟.高层建筑空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网址:办公大楼清洁卫生标准8篇(全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3866

相关内容

办公楼卫生清洁标准
办公楼的卫生标准(六篇)
办公室清洁流程及标准(大全)
办公室清洁流程及标准13篇(全文)
室内办公楼卫生保洁标准详解,办公楼清洁与保洁规范指南
办公楼、宿舍楼卫生区域片区划分及清洁标准
办公楼保洁工作标准
[办公室卫生标准]办公室打扫卫生流程及标准
办公室卫生清洁标准表
办公室卫生清洁标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