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保健与养生 做好哪些事情才是真正的养生
一、什么是生活保健与养生
1、什么是养生与保健?
中华民族有着悠远流长的养生历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重视养生之道,经过后世医学家、养生学家的不断 总结、补充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养生学派。传统养生学 的特点是,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医药学密切相关,具有 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拥有丰富的养生方法。如传统的气 功,古老的太极拳、华佗的五禽戏都是用来修身养性的,《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是唯一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养生之道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可见,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生活实践 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2、为什么要养生与保健?
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给健康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体格、精神和社会交往的健康状态。就是说健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躯体健康。是指身体不单单没有疾病,而且还有生命质量的满意度。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长寿的先决条件;二是心理和行为健康。它包括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很显然,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是不健康行为;三是人类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融洽与和谐,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早起必做的8件养生保健事情
1、叩齿
中医认为齿是骨之余,牙齿有病则是脾胃的火熏所导致的。所以牙齿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叩齿是固齿健身的方法。做法:每天早晨起来后,全身放松,仰卧,做咀嚼状,轻轻叩齿60到100次,多则不限,对坚持强身有益。
2、揉腹
揉腹有利于增强肠胃功能,尤其对习惯性便秘者更有必要。做法:仰卧放松,用右手自胸口至脐下顺时针揉腹80到100次,再换左手逆时针揉腹80到100次,以后可以逐步增加到200次。和叩齿可同时进行。
3、“击鼓”式揉鼻
做法:坐姿,双手掌心紧按两耳孔,双手中间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击后枕骨十几下,然后掌心按住耳孔,手指按枕骨几秒不动后突然抬离,过一会再按先前的方法按耳,击枕骨,击时像听到鼓声,所以得此名。可以重复多遍。此方法能清醒头脑,增强记忆,而且对高血压病人还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4、适当饮水
起床后立即喝一杯温的开水,可增加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还润肠通便。
5、深呼吸
清晨到比较宽敞的庭院或户外。做法:预先伸臂弯腰,踏步踢脚活动一下,再进行5到15分钟的深呼吸。这不仅能增强肺活量,还能清醒头脑,振奋精神。对行动困难,不能进行其他锻炼的人来讲更为重要。
6、排净大便
能够定时通畅地排出大便对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每天按时排便,可减少食物残渣滞留肠道,从而有效避免有害病菌繁殖,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最好在早饭后排便,因为早饭进入胃肠后可以增加腹腔内压,使食物残渣排得更干净。
7、远眺四方
每天早起后多看绿色植物,远眺四方,有利于增强视力。做法:自然呼吸,两眼平视前方,尽力注视远方的绿草青山大约1到2分钟,闭目低头沉默一会,转头(腰部不转)向左远眺1到2分钟,再闭目沉默一会后向右转远眺1到2分钟,反复多次,坚持15到20分钟,当然时间长些更好。
8、吃好早餐
不少人喜欢早上睡懒觉,等起床洗漱完往往来不及吃早餐,或者胡乱凑合一下,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才能提供给你一上午的热量。吃不好吃得少就会使人体内血糖含量不足,会产生心慌,头晕,肢体乏力等症状,久了还会造成胃肠疾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三、五谷养生保健食谱做法
1、养心补血糊:可改善血液循环,健脑益智,增强活力。配方:糙米、花生、红米、枸杞、红枣、莲子。
2、补肾益气糊:可扶正补虚,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配方:糙米、黑芝麻、黑米、花生、枸杞、红枣、莲子。
3、清肝明目糊:可清热解毒、润肺化痰、消食化滞、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配方:糙米、绿豆、花生、荞麦、莲子。
4、提神静气糊:可补血益气,调理消化系统,预防贫血及骨质疏松。配方:糙米、红米、黑米、花生、燕麦、红枣。
5、万寿养生糊:可延缓衰老、健脾养胃、滋养五脏、安神润肺。配方:糙米、花生、小米、小麦、莲子。
6、润肺养颜糊:可益气和血,清热除烦,润肺养颜。配方:糙米、花生、小麦、燕麦、玉米、薏米、莲子、百合。
7、健脾养胃糊:可均衡营养,调节五脏,温中和胃,补充气血。配方:糙米、花生、黑米、小米、红小豆、红枣。
四、8种日常生活中养生保健的误区
1、老了才养。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2、病了才治。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3、饿了才吃。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膜,长期下去,容易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4、渴了才喝。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要。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经缺水到一定程度。临床发现,不常饮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的几率会明显高于有饮水习惯的人。
5、急了才排。许多人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6、困了才睡。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但有些人不是按时就寝,而是毫无节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强撑着。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损害生命。
7、累了才歇。累了才休息是许多人的习惯。其实,累是身体相当疲劳的感觉,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应养成不累也休息的习惯,做到不过分透支体力、脑力。
8、胖了才减。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时下,许多人不加节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随处可见,一胖就易病。况且,目前尚无理想的减肥药问世。因此,减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减、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网址:生活中的保健与养生 做好哪些事情才是真正的养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68
相关内容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养生方式生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养生的尽头,是养习惯
“每天都在说养生,”你真知道什么是养生?
中医角度谈房事养生
养生要注意的事项
生活中有哪些保健小技巧
中药餐饮是营销噱头还是真养生
每天做好养生10件事 让你健康一辈子
健康养生的食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