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在啤酒行业中是个妙招!”近期,嘉士伯中国企业事务副总裁谢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对啤酒酿造工艺与环保理念结合的深刻洞察。从某种意义上看,在气候变化的严峻背景下,二氧化碳不仅被视作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在济济的啤酒世界中,竟然承载了转变与创新的希望。
位于重庆的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刀阔斧地推动这一理念。根据重庆啤酒2023年ESG报告,嘉士伯在面对气候挑战时,已经制定了一个宏伟的“零目标”计划,并誓言到2030年实现“零碳足迹”。数据显示,酒厂在短短一年内减少了2568吨碳排放,而这一数字是相较于2015年的284年前飞跃性成绩。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目标不仅局限于实现减排,更是希望做出更大贡献,争取在2030年前比2015年减少30%的碳排放。这样的决心与目标,展示了新时代环保意识的逐步成型。
599,听起来是个不太寻常的数字,它意味着8月竣工的佛山三水生产基地,即将成为全球啤酒行业的一大亮点。这座占地250亩的酒厂不仅是嘉士伯的全球旗舰,还是极具环保意义的“海绵酒厂”和“空调酒厂”。根据谢夷的介绍,重庆啤酒已经率先在其生产步中实现了100%回收二氧化碳,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将资源二次利用,使这个原本被视为负担的气体得以“变废为宝”。实际上,嘉士伯中国的27家酒厂已在此技术上成熟应用,这意味着未来的啤酒产业可以向可持续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展开剩余 48 %
佛山三水生产基地采用三星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使用环保材料和优质保温隔热材料,颇具前瞻性。通过BMS建筑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压力,让酒厂内的实验室与生产环境始终保持在稳定与可靠的状态。
物流运输环节的改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维度。这座酒厂实现了100%使用电叉车,极大地促进了运输中的碳减排。在现代化的物流模式中,环保元素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措施无疑为嘉士伯在持续创新的道路上增添了更多的动力。
想象一下,未来每一罐啤酒都以一种环保的姿态走向我们的生活,背后却饱含着酒厂减少排放与绿色生产的心血与承诺。啤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匠心的结晶,是与地球、环境对话的媒介,甚至可以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解。
正如劣与优之间的对比,气候变化对我们的未来构成威胁的同时,这些创新技术也暗示着一个全新的可能性。啤酒,能否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找到更广泛的应用?华丽的转身让我们展现出希望,而这些背后无不彰显出啤酒行业在减排、环保与创新交汇中寻求的“顶层设计”。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毫无疑问,只有把握未来的绿色方向,才能成就更具活力、亲和的产业生态。嘉士伯以及整个啤酒行业的努力,将成为推动绿色潮流的重要力量,期待更多企业能投身于这样的事业中,共同携手开创可持续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