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指导方法与建议
4岁至5岁,进入幼儿园,定期体检关注生长发育指标。 #生活常识# #育儿技巧# #宝宝生长发育表#
4~5岁半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指导,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提高幼儿美术的表现力。
(一)幼儿创造性绘画活动的指导方法与建议
1.培养幼儿观察的习惯,为其形象的表现事物奠定基础
观察是绘画的源泉。幼儿看的多,经历的多,留存在心中的印象就多,画画时画的内容就丰富。观察并不是让幼儿照实描绘他们所看的对象,而是通过观察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提髙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其大胆、生动地表现事物奠定基础。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要从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和观察的方法人手,使幼儿逐步由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再到自觉观察。
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观察的时机,根据幼儿兴趣、根据当时特定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如:下完雨的时候,院子的墙上有许多蜗牛,孩子们发现后很感兴趣,围在那观看,这时幼儿的观察是无目的观察。成人应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观察。这时幼儿观察的最认真,印象最深刻。
2.通过观察概括法,加深幼儿的视觉印象,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
由于幼儿的绘画活动是凭借表象来完成的,在观察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引导幼儿边观察边用形容词语进行概括,词语的概括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典型、稳定,易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1)观察、概括、表现个体事物的方法
•观察:观察事物是由几个基本部分组成的?事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各部分的关系及结构变化规律。
•概括:用形容的词语、形象的语言概括事物主要部分的形状、主要特
征。
•表现:抓住主要的特征,通过各部分形状的组合、变化,形象地表现不同姿态。
(2)对比观察、概括、表现同类事物的方法
•对比观察:对比观察同类事物的相同与不同,通过观察知道同类事物基本组成部分相同,各部分的大小不同。
•概括:抓住事物之间的区别,用形容的词语、形象的语言概括其主要特征。
•表现:借鉴相同,变化不同。
3.注重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美的感知和绘画表现的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引导幼儿欣赏色彩鲜艳的生活用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及四季景色,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
在绘画活动前,要多给幼儿欣赏一些与绘画主题相关的不同表现形式、表现方法的美术作品,丰富幼儿绘画表现方法和美的感知。同时,还要从色彩、构图、.情趣等绘画因素引导幼儿,开阔幼儿的眼界,充实幼儿的视觉印象,启发幼儿的思路,为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事物奠定基础。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幼儿绘画需要集体的影响,每次绘画活动后,通过相互之间的欣赏、评价,有利于幼儿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提高幼儿审美力和绘画的表现力。www.meiyuanbang.com
4.引导幼儿学会借鉴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步掌握触类旁通的方法
教育者在制定美术活动的计划时,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关注点,以绘画为主线,开展综合性的主题活动。围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由浅入深,按照同类事物或外形近似的事物安排绘画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观察,找出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知道相同可以借鉴,不同就是特征,需要变化。使幼儿初步能借鉴已有的绘画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髙幼儿学习的能力。
(1)借鉴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特征归纳的几种表现方法
5.创设适合于幼儿发展的美术环境,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首先,教育者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美术活动材料,如:毛笔、油画笔、彩色水笔、油画棒、棉签、各种广告色、彩色墨水、调色盘、绘画纸等,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多种绘画工具进行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新的工具、材料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和愿望。幼儿在使用新的工具、材料中获得许多新的认识。
其次,教育者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环境,在墙面上开设一个“我是小画家”的绘画专栏,把孩子画的画张贴上墙,并给予积极的赞赏。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自我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已有的绘画经验,不断发现问题,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最后,教育者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绘画表现方式,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理解、想像,大胆自由地进行绘画的表现。
6.教育者在考虑绘画内容的整体安排时,要处理好主题与意愿、表现与想像的关系
(1)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概括,加深幼儿对主题形象的认识。
(2)引导幼儿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幼儿学会借鉴已有的绘画经验。
(3)通过欣赏或示范画法,特别是通过演示或研究事物结构变化的规律,丰富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方法(如:小鸭嘴的方位不同,表现不同的姿态),为其自由、大胆表现主题奠定基础。
(4)激活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联想或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幼儿只有掌握了一定绘画的表现方法,想像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7.创设一定的情景主题,诱导幼儿打破零散构图方式
当教师观察到这一时期的幼儿还处于罗列图像时,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情景主题,如:妈妈与孩子,引导幼儿把妈妈画大,把孩子画小,以打破零散构图的现象。
(二)幼儿创造性手工活动的指导方法和建议
1.教育者要注重将幼儿手工活动的内容与幼儿游戏的需要相结合
教育者要善于将美术活动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与他们游戏的实际需要发生联系。同时,还要善于把幼儿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而不是由成人提供现成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内在活动的动机和发挥幼儿内在的潜智。从而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我很棒”、“我能行”。初步锻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自己动手创设的过程就是发展他们想像思维、创造思维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己尝试、探索,获得美术活动经验的过程。
幼儿手工作品:自制区域游戏的材料见附图2—6。
2.提供丰富手工作品供幼儿欣赏、摆弄、拆开以及自己研究做法
教育者要为幼儿提供不同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供幼儿欣赏,以此开拓幼儿手工制作的思路;供幼儿摆弄、拆开,自己研究做法,尝试进行操作,使幼儿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感知各种工具、材料的用途和用法,感知材料的可变性。如:提供不同材料制作的汽车请幼儿欣赏,知道不仅废旧的纸盒可以做车厢、塑料瓶也可以做,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鼓励幼儿自己去操作。在操作中探索不同材料的连接方法,了解双面胶、胶水、订书器的用途。
这一时期,幼儿在泥塑方面,大部分已经掌握了拉伸、剪、连接等泥塑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一形多变,如:依胡萝卜基本形引发想像,上弯可变成什么?下弯可变成什么?启发幼儿在胡萝卜基本形上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形象,激活幼儿的思维,诱发幼儿的创造的潜能。利用胡萝卜基本形孩子们塑出许多形象:小鸭、鹅、啄木鸟、仙鹤、孔雀、美人鱼、鲨鱼等。孩子丰富的想像力有时是我们成人意料不到的。
3.手工区材料的种类要丰富
手工材料既要有泥塑、纸工、综合制作的必备材料,又要有各种辅助材料。这个时期的幼儿,由于小肌肉的动作还不灵活,制作细小、复杂的部分有一定的困难,多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有利于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泥塑的主材料是橡皮泥;辅助材料应包括牙签(作连接)、泡沫板(摆放成品)、各种干果壳(核桃壳可作小乌龟的背、鸵鸟的身体)、树枝(作水果把)、火柴杆(作刺猬背上的刺)、细铜丝(作昆虫的触角)、毛线、棉花(作娃娃的头发或爷爷的胡子)、羽毛(作小鸟的尾巴或翅膀)、各种豆类、小石头(作动物、人物的五官)等。
摘自《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张福芝著 。
网址:4~5岁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指导方法与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7455
相关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与亲子活动游戏指导
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导策略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创意
幼儿居家生活之体育游戏指导建议
【实施方案】《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艺术活动中创美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巧用废旧材料提高幼儿美术创新能力
【专业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文及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