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清单管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5-07-13 00:43

如何设置高效的学习资料管理系统:定期整理,分类清晰 #生活技巧# #组织技巧# #学习资料管理系统#

我是个想法很多的人,经常冒出各种点子:想看的电影和书籍、想了解的资讯、想学习的技能、想落实的创意……

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很容易就会被遗忘。

但我记录的方式却很混乱,有时写在便利贴上,有时是小本子,或者是某个文档、某个 App,最后连自己都忘了曾在哪里记录过。

为了改变这种散漫混乱的状况,我开始研究时间管理和清单工具。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迭代,我终于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清单管理系统。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清单管理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GTD说起

说到清单管理,不得不提《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这本书。

书中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GTD,即 Get Things Done。

这是一套很经典很伟大的管理系统,无论是事项管理还是知识管理,都可以借用这一套系统。

这套清单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

1. 项目清单

在这里项目的定义是多个「下一步行动」的总和,代表某项工作没办法一步到位,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提醒自己还有事情尚未处理。

「项目清单」就相当于一个目录,里面统筹着很多「下一步行动」,我们就靠消化这些行动来推进项目。

2. 日程表

一些特定日期需要完成的事情都在上面,它是我们每日行动管理的核心。

包括指定时间执行的行动、指定日期执行的行动,和在指定日期获取的信息。

3. 下一步行动清单

「下一步行动」清单是这个系统里很关键的环节,要把任务切分到最小的颗粒,让任务能很快地实现。

它主张将一个项目或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多个小步骤,这些小步骤必须是具体的行动提示信息,明确地告诉你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4. 将来/也许清单

目前不打算实施,但又希望在将来某一时间处理的事务。

想看的电影、购物清单等都可以列入其中。

5. 等待清单

需要等别人反馈的事项,委派出去之后将这件事放进「等待清单」。

表示需要等待他人的反馈才能做下一步规划,当然也要定期追踪进度。

6. 其他清单

包括备忘录、参考资料以及核查清单,用于存储各类资料和固定流程的步骤。

核查清单特别适合那些重复率很高的操作,制作一份清单,能避免很多没必要的错误。

比如月报之类的,你可以把这个固定流程整理成一个 SOP(标准操作程序),形成一个固定的流程步骤。

然后你这个流程列成一份清单,每次操作时拿出来对照,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花费脑力去想怎么操作了。

GTD的五个步骤

GTD 这套系统,也能称为「掌控流程」模型,一共有五个步骤:收集、处理、组织、回顾和执行。

1. 收集:给大脑减负

GTD 的关键之一就是 Inbox(工作篮/收集箱),这个概念现在很多 App 都有,大家已经不陌生了。

你的想法、创意、待办事项、资料、物品、工具等,都可以收录到「工作篮」中。

「收集」的目的是为了清空大脑,把脑里要处理的事情都置入系统,外包给大脑之外的「另一个大脑」。

先把所有的东西都归总到一块,摊开来检视,然后再去分配。

这一点很像「断舍离」,先把要整理的物品放在一块,去俯视,纵览全局。

收集的东西可以有很多:

工作方面: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的项目、需要开始进行的项目、需要交流沟通的事宜、项目相关的资料等等;

个人方面:想看的电影、想买的东西、生活琐事等等。

2. 处理:分门别类

「收集」之后,我们要处理和组织这些未尽事宜。

先给它们明确属性,分门别类,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性质,做出相应的处理。

当我们收集到一件事的时候,要先判断它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不需要采取行动的

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及时剔除;

日后再推进的,列入「将来也许」清单;

如果是资料,那就收进资料库,以备需要的时候查看。

需要采取行动的

两分钟法则:假如这件事能够在 2 分钟之内完成,那就马上执行;

能够委派给他人的尽量给出去,委派出去之后将这件事放进「等待清单」;

不能委派出去的,要么是放进日程表,要么是放进「下一步行动」清单。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 组织整理

按上面介绍的组成部分安排待办事项。

4. 定期回顾:审视调整

组织整理之后,我们还需要定期反思回顾。

先从每天说起,首先是看自己的日程表,把原有的计划先安排好。

有空余时间再回顾清单系统,根据当前情境看「下一步行动」,利用这些碎片时间慢慢将任务消化。

接着每星期要抽出时间定期回顾,从更大的格局去审视自己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重新评估重新安排。

5. 执行:落实行动

GTD 的最后一步是执行,简单点说就是完成「下一步行动」。

我们可以把清单里的行动分成不同的情境,比如手机、电脑、外出、办公室、在家等等。

然后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境,搜索相应的行动就行,如此才能让我们的计划变得有弹性。

我的实践应用

我是怎么把 GTD 这套清单系统落地实践的呢?

首先根据 GTD 的清单系统框架,确定三个大的层级:「列表」——「项目」——「行动」。

列表我最初大致分了三个区域:

生活备忘:包含待购清单、待看影剧、还有一些生活上的日常事务;

项目清单:主要待办事项,以项目为单位来统筹;

等待回复:需要外部反馈才能推进的项目。

「生活备忘」其实是类似于 GTD 的「将来也许清单」,「等待回复」对应「等待清单」。

「项目清单」里的项目会拆解成多个任务,对应「下一步行动」。

有些行动会设置明确的起止日期,对应「日程表」。

我的清单系统迭代过很多次,除了最早的版本,后面受L先生的启发,又将「项目清单」和「等待回复」整合成了AFD三个维度:

Action:执行清单,偏向于 doing,类似于「下一步行动」;

Focus:聚焦清单,偏向于 thinking,记录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思考;

Dessert:成就清单,在精力相对不充沛时处理,收录一些琐碎但相对不重要的事情,借此提高成就感,恢复能量。

再后来根据实践反馈,AFD 更适合做成标签,而不是分区,所以我又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重新调整了现在比较稳定的版本:

生活备忘:和上面一样;

近期项目:短时间内聚焦的项目,如果搁置较久,就迁移到「安排规划」去;

持续跟进:周期比较长,需要长期跟进的项目;

安排规划:短期暂时不会进行,但有打算去做的项目,类似于「将来/也许」清单。

举个例子,我近期打算把《画江湖之不良人》系列补齐,之前只看到了第三季,那么第四季到第六季就是我「生活备忘」分区里,「待看影剧」的其中一项待办。

再比如今天这篇文章,它被分配到了「近期项目」这个分区的「公众号文章」版块,它底下又有很多「下一步行动」:

用数位板书写题图;

用 PS 制作封面;

拟定标题;

列出文章大纲;

根据以前的笔记和输出,完成开头部分内容;

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

......

而「每周总结」、「每月小结」这种定期都会做的,我就放在「持续跟进」里,「整理旧笔记」也是一个大工程,同样放在里面;

公众号和小红书的一些选题,暂时只有一些灵感,近期还无法完善发表的,就放在「安排规划」,或者一些待读书籍,等等。

未开启的宝箱

当然,这些待办事项你未必都能成功落实,很多可能会一直躺在你的清单里,迟迟未行动。

一开始我也会焦虑,虽然回顾的时候会将许久未推进、也不再重要的事项剔除,但还是有一些意愿很大,也相对重要。

后来我看到成甲老师说的一句话,要把待办事项/未落实的灵感看成未开启的宝箱。

它们不是负担,不是束缚你的绳索,而是你的财富。

你也不是非要全部都打开,允许一部分始终待在那,等到合适的时机,你自然会去开启。

有了这个启发后,我也就不再焦虑了,也不会急着清空清单里的任务,只是按着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

我现在管理清单系统,主要是用 Todoist,它完全可以实现上文提到的框架。

有些 App 可能无法实现这种分级,这时你可以借鉴我的方法,用小本子代替。

每天浏览清单里的项目,然后将当天的工作量拆解成具体的小步骤,把步骤写在上面,每完成一个就划掉。

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我在《总静不下心,这个办法也许可以帮助你》提到的「少量多次的冲刺法」。

它是番茄工作法的改良版本,以任务完成阶段为划分节点。

我个人不习惯在工作进行到 25 分钟的时候,突然停下来休息。

有时候好不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突然停掉会很不舒服。

所以,我更推荐把一个大步骤分成很多小步骤,每完成一个小阶段,就进行短暂休息。

这个方法和「下一步行动」清单就很契合,你在划分「下一步行动」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一要素考虑进去。

最后的话

构建自己的管理系统,或者说构建一套系统,从来都不容易。

你不能奢求遇到一套能完全适配你个人情况的方法,照抄就完;

也不能奢求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构建,一劳永逸。

它需要大量的实践反馈和复盘调整,同时它也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所以能坚持的人少之又少。

但构建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地通过外界的反馈去认识自己。

借助这个过程,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与短板等,从而更能自主地应对外界与生活。

这套清单管理法我已经实施了两三年,现在依然觉得非常适合自己,一直沿用至今。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找到属于自己的清单管理方法。

网址:分享我的清单管理系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60594

相关内容

分享我的生活管理系统
如何有效管理任务清单系统?揭秘任务清单系统组成的关键要素
自我管理系统实践
建筑能耗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分享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大全
垃圾分类管理系统
模拟一个简单的购物清单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最新系统管理大全
能耗管理系统分析系统 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节能管理
分享:自带office的windows系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