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 俞士玲著《明代书籍生产与文化生活》(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系列第五卷)出版
研究书籍的出版年代和文化背景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书籍鉴赏#
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全十卷),最近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本公号特辟专栏,逐次推介,本次推出由俞士玲教授撰写的第五卷《明代书籍生产与文化生活》。
第五卷:
《明代书籍生产与文化生活》
✦
目 次
总序
绪 论 明代书籍史研究当突破商业出版框架
一、明代书籍史研究的多重葛藤
二、明代以前图书审查制度的有限性
三、中国古代官刻的非垄断性
四、贯通与离合:从图书生产角度看官刻、家刻与坊刻
五、明代书籍史研究走向与本书基本思路
六、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一章 “建阳书坊”在嘉靖前帝国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意义
一、图书渊薮:以衍圣公福建购书、汪佃建阳审书事为中心
二、明代书目、地方志中之“建阳书坊”书性质分析
三、从建宁地方官刻书看明代书目、地方志中之“书坊”书
四、从《山堂考索》等书的刊刻看官府与书坊的合作
五、既有颁降书何以再制书坊书?
六、从严州府刻本《宋文鉴》的后续问题看利用书坊刻书的优越性
第二章 从三份书单看明代图书生产图景与文化潜能
一、正德十二年的杭州府学买书
二、杭州府学所买书版本以及可能的图书来源
三、从杭州府学所获书看明代图书生产版图
四、从嘉靖十六年建阳儒学购书看明代图书生产与学风之变化
五、胡应麟《经籍会通四》之“异书”“秘本”“闽中书”解
第三章 明代图书生产与思想争鸣
——以李贽图书刊刻为中心
一、从《三经解》的刊刻看作者的著作权意识和刊刻态度
二、万历十八年:作为思想和生存斗争武器的图书刊刻
三、《焚书》的再版以及他书的自刻
四、作为遗产和作为死因的图书刊刻
五、“遗书”流行:李贽思想的抗逆性和形塑力
六、文本异同:再论作为思想和生存斗争武器的图书刊刻
七、馀论:图书中介焦竑、书商徐象枟的图书生产故事
第四章 从《朝鲜诗选》编刻看明代图书生产方式和文化功能
一、援朝抗倭将臣之文化旨趣和战时文化氛围
二、吴明济《朝鲜诗选》朝鲜搜集、编刻背景及其情形拟测
三、中国刊吴明济《朝鲜诗选》及其可能的面貌
四、蓝芳威《朝鲜诗选》搜集、编刻背景及其版本情况拟测
五、贾维钥、汪世钟、程相如本朝鲜诗编刻情形臆测
六、从《朝鲜诗选》编刻看明代的图书生产
第五章 从《宝颜堂秘笈》编刊看明代图书生产者及其生产方式
一、精英文人圈与读书者、图书编著者的二位一体
二、《宝颜堂秘笈》刊刻前陈继儒的校刻书经历
三、《宝颜堂秘笈》的丛书策划人、图书募集者、编校者和刻书人
四、陈继儒与《宝颜堂秘笈》关系及其矛盾态度分析
五、《宝颜堂秘笈》文献意义以及版本价值
六、馀论:以李贽《初潭集》再论明代读书与图书以及思想生产
第六章 竞争和使命:毛晋藏刻书与国家文化权力分享
一、畏于宣谕的帝王和倒包的里长闾阎
二、宫廷藏书的优势地位丧失
三、家国对比视野下的毛晋藏刻书意义建构
四、南北监《十三经》《二十一史》与毛晋经史刊刻
五、使命和竞争:毛晋刻书与国家文化权力分享
六、从毛晋解梦和实践方式看明代文献文化
七、从异书、珍本角度重新讨论明代三种“伪书”
第七章 文书、书籍、印刷与纠纷社会史
——以明末《祝赵始末》为中心
一、书籍与社会身份:可改变和难以改变的
二、文书秩序和逼订契约:契约精神及其悖反
三、书籍、典故与号召复仇:赋予复仇以正义
四、印刷揭贴与生员、城市群众的集体事件:制造舆论与公共正义
五、馀论和结论
第八章 明末清初江南图书价格分析
——以常熟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为中心
一、《秘本书目》中书价的性质分析
二、《秘本书目》中的明板书及其书价
三、宋板书到底贵不贵,有多贵?
四、影响图书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
结 语 换一些角度思考明代图书生产与文化
一、被遮蔽和曲解的明代图书生产的文化功能
二、“明人刻书而书亡”之说的文化反思立场
三、被刊刻改变了的读书、征稿、编书、写作方式
四、再思监察御史参与的图书生产
五、明代图书生产以及图书生产者身份的混杂性
六、识字率与夜航船
征引文献
简
介
第五卷《明代图书生产与文化生活》,俞士玲教授撰。本卷是文献文化史专论之四,专论明代图书生产与明代文化生活。本书贯串两条线索,一是明代各时期离合而又贯穿的图书生产,这一生产版图包括官刻、私刻和坊刻以及各种官私、商业与非商业合作生产模式;一是图书生产与明代政治、社会、思想、文化之互动。
本卷讨论明代官刻、家刻、坊刻以及彼此的合作,提出“离合贯通”的图书生产和传播模式,意在突破过去研究官刻、私刻的截然两分以及在商业出版框架中讨论明代图书生产的趋向。以1517年、1528年、1537年和1589年前几张具有明确时间节点的公私买书书单,描绘万历前明代图书生产的版图,呈现明代图书生产、思想文化以及文学的可能的发展走向;以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讨论明人图书以及明代生产的图书的价值链/鄙视链体系。
揭示明代图书生产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之互动。明代职业图书生产者(精英文人和书坊主等),还有众多的非职业图书生产者:抚按御史、下层读书人、军官、手工业者、女性,都通过图书生产获得一种新身份和能量。如巡抚、巡按的图书生产与国家文教,毛晋以图书收藏和生产参与崇祯新政并与朝廷文化竞争;李贽以图书生产作为思想斗争的武器;陈继儒以图书策划者、编校者等供养自己的隐士身份;焦竑作为图书中介者与公私的合作;吴明济、国子监生员、嘉兴诸生、丹阳诸生等有名和无名的下层读书人以及军官蓝芳威,手工业者方于鲁、程大约,女性王氏都有图书生产,图书造就了他/她们的新身份并赋予其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能量,图书深度参与到明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建设当中。
程章灿、许勇丨《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史料辑要》书后
赵益丨《中国古代文献:历史、社会与文化》(第一卷)前言
程章灿丨《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系列》总序
转自“南雍论学”公众号!
网址:新书丨 俞士玲著《明代书籍生产与文化生活》(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系列第五卷)出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69438
相关内容
《近代稀见旧版文献再造丛书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第5卷)(上下)》【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近代稀见旧版文献再造丛书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第2卷)》【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文化史《古物的声音 : 古人的生活日常与文化》书籍简介,图书推荐
工匠书缘:古籍的修复与文化传承
常建华: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
中国与西方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叶倪 | 惠山茶文化与古代文人的艺术化生活
从历史看中国古代饮食精神文化!
民国图书文献中的著作权问题
书香盈楼藏古今(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