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173) | 怀特海:“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6 12:27

1-3岁是孩子自我控制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引导他们学习自我管理。 #生活常识# #育儿常识# #婴幼儿心理发展#

[作者简介]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与罗素合著《数学原理》,哲学代表作《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他主张教育应当充满活力、反对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学习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出身于教育世家,他的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家,曾任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父亲先后从事教育、宗教工作,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受家庭的影响,他对教育很感兴趣。他早年就读并留校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年任教职于英国伦敦大学,晚年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教育的目的(节选)

[英]怀特海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前言》)

就教育而言,充斥呆滞思想的教育不仅没有用处,而且最大的害处是具有腐蚀性,进而这种腐蚀性发展成为劣根性。(《教育的目的》P2 )

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教育的目的》P6 )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教育的目的》P8 )

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目的》P9 )

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树林。(《教育的目的》P11 )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教育的目的》P11 )

我相信,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教育的目的》P16 )

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教育的节奏》P26 )

孩子在青春期的浪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如何被理想和想象所塑造和丰富。(《教育的节奏》P32 )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专心于自己的课业,而在大学,他应该站起来,环顾四周。(《教育的节奏》P37 )

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你所需要的那些细节的知识就像头顶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你偶尔需要的,都能在任何参考文献里找到答案。(《教育的节奏》P38 )

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4 )

激发生命有机体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快乐。(《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4 )

快乐是激发生命力的一种正常而健康的方式。(《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4 )

我们应该寻求一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令人愉快,让人在自身的快乐中去追求并安排个性的发展。(《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4 )

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运用,在于我们对它的能动的掌握——也就是说,在于智慧。(《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4 )

在教师的意识里,孩子们是被送到望远镜前来观察星星的;在儿童的心目中,教师给了他璀璨星空的自由通路。(《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5 )

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训练是自我训练——这种训练只有通过充分享有自由才能获得。(《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9 )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完全解决。(《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49 )

教育应该在研究中开始,在研究中结束。(《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51 )

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么它一定是错误的。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51 )

除非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被兴趣所激发,不断地获得某些技能,不断地为成功所激励,否则他们永远不会进步,而且注定会失去信心。(《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52 )

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这里我所说的生活的艺术,是指人的各种活动的最完美的实现,它表现了充满活力的个体在面对环境时所具备的潜能。(《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53 )

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训练是自我训练,收获是我们自身首创精神的成果。教师有双重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使学生产生共鸣而激发出热情;同时创造出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坚定的目标的环境。(《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54 )

根本的动力,是对价值的认可,是对重要性的认知,无论在科学、道德还是宗教领域,概莫如此。让个性和超越自我的东西融合,需要各种形式的疑惑、好奇、尊敬、或崇拜,以及各种形式的强烈欲望。对价值的认可会给生命增添难以置信的力量;没有它,生活将回复到较低层次的被动状态。(《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54 )

历史告诉我们,艺术的全面繁荣是国家通往文明之路的首要行动。(《自由和训练的节奏》P55 )

工作应该充满智慧和道德的想象,因而能够克服工作带来的所谓的枯燥乏味和劳累痛苦,使工作成为一种乐趣。(《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P58 )

有创造天赋的人才进行充满活力的工作时,需要愉快的精神活动作为一种条件。(《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P59 )

从本质上来说,自由教育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它通过教授思想深刻的名著、富含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杰作来进行。它所关注的作用是运用能力。这是一种需要休闲感觉的贵族式教育。(《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P61 )

没有自由的技术教育不可能完美,没有技术的自由教育不可能令人满意。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都是同时传授技术和智慧。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既能充分了解,又能善于行动。(《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P65 )

如果你想了解什么东西,那么亲自动手,这是一个可靠的原则。你的才能富有活力,你的思维栩栩如生。你的概念获得了现实感,这种现实感来自于你亲眼目睹了这些概念和原理的适用范围。(《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P72 )

文学之所以存在,只有为了表达和拓展我们生活的那个充满想象的世界,表达和拓展我们内心所存在的那个王国。因此,技术教育中涉及的文学方面,应该致力于让学生享受文学带来的乐趣。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并不重要,他们从文学欣赏中感受到乐趣才是至关重要的。(《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P76 )

各民族之间的竞争,最终将取决于工场而不是战场,胜利将属于在利于成长的条件下工作、受过训练并精力充沛的主人。艺术——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根本的条件。(《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P79 )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把年轻人和老年人联合在一起,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大学传授知识,但是它是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传授。(《大学及其作用》P125 )

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将会点燃令人激动的气氛,这种气氛会带动知识的变化。事实不再是赤裸裸的事实,它被赋予了各种可能性;也不再是记忆的负担:它像诗人一样活跃我们的梦想,像建筑师一样构筑我们的目标。(《大学及其作用》P125 )

想象力不能脱离事实,它是阐明事实的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方式。……它使人们在面对新世界时候,能够构筑出一个充满智慧的视角,并通过展示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保持生命的热情。(《大学及其作用》P125 )

年轻人是充满想象力的,如果这种想象力通过训练来进行加强的话,这种想象力的能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终生。(《大学及其作用》P125 )

大学组织的全部艺术,就在于供应一支用想象力点燃学问的教师队伍。这是大学教育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大学及其作用》P130 )

想象力和知识的融合通常需要一些闲暇,需要摆脱束缚之后的自由,需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需要各种不同的经历,需要其他智者不同观点和不同才识的激发。还需要强烈的求知欲以及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是由周围社会在获得知识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产生的自豪感。(《大学及其作用》P130 )

教育是对于生活探险的训练,研究是智力的探险;大学应该是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同分享探险的理想之地。(《大学及其作用》P130-131 )

学者的作用是唤起生活中的智慧和美,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神奇魔力,这些智慧和美可能就被遗失在往日的岁月里。(《大学及其作用》P131 )

大学是把各种进步活动进行融合、并使之成为有效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的主要媒介。(《大学及其作用》P131 )

(摘自[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庄莲平、王立中译,文汇出版社2012年)

【特别说明】“心的岁月”平台已开通原创作品“赞赏”功能,赞赏所得超过20元的部分,其中2/3作为稿酬发放给作者,1/3留作平台运营经费;稿酬在文章发表3天内结算,请作者主动联系,过期不候;凡在平台发表作品的,视为同意此约定。

网址:经典悦读(173) | 怀特海:“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0172

相关内容

教育的唯一主题即生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解读.docx
被誉为“有机哲学创始人”,怀特海如何解读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指导策略
走近怀特海智慧教育观:从知识到智慧的进化,教育要踏准智力发展的节奏
阅读|《生活之道》——医学人文的经典
全人教育探微——倡导和谐发展,注重自我实现
悦读经典 | 第二十六期:《教学论与生活》文字稿
经典与旧书是我们精神的房子
让学生在主动发展中快乐成长—我的快乐教育理念及实践
经典名著真的不适合孩子,还是家长们过度解读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