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书籍#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 第一篇重新探索自我
** 第一章 有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前150年的作品便呈强烈对比。这些早期的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包括正直、其阿奴、诚信、勤勉、朴实、耐心、勇气、公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品德成功学说根植于一个基本观念之上,那就是人生有些定律是指向成功圆满的明灯,相当于人世间的自然法则,又仿佛自然科学的定律。放之四海皆准,任何人都不乏否认其存在或正确性。
成功无捷径。
梭罗说:如果我们是是忙于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对于时间总是不够用的人……但你是否想过,提高效率也许并不能解决问题。以短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难道真的如此重要?疑惑反而使你对周遭的人与事更为轻忽草率?包括某些观念足以影响你对时间、生命和自我本质的看法?
反求诸己,有内而外。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从会起点,并首次对起点有真正的了解。
** 第二章 为圆满人生做准备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亚里士多德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在书中习惯被定义为“知识”“技巧”“欲望”的混合体。知识是理论性的观点,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欲望表示想做,表示我们有付诸实践的愿望。要培养一种习惯,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培养书中的七大准则,可以遵循依赖->独立->互赖。
依赖:围绕着你这个观点——有错误,我怪你
独立:着眼于我这个观念——我可以独立,我可以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从我们这个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未来
* 第二篇 个人的成长——从依赖到独立
** 第三章 掌握“选择的自由”——操之在我的力量
操之在我——含义不仅仅只是采取主动,还表示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本身而非外部的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在有利的外部环境。
小罗斯福总统夫人:“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无法伤害于你。”
法兰克曾指出人生共有三种重要的价值。一种是经验价值,来自遭遇;一种是创造价值,出自个人独创;一种是态度价值,亦即面临困境,如罹患绝症是的反应;其中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
不要说“我办不到”
“去爱她!”“可是我办不到……”“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行动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关心她、照顾她……你愿意这么做吗?”
我们一直都误会爱是一种感受,那是一种好莱坞式的误导——其实在所有的进步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
别让问题制服了你!
人生的问题分为三类: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习惯。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有赖改进发挥影响力的方法加以解决
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的责任只是改变嘴角的线条——以微笑、真诚平和的态度,接纳这些问题
“如果我……就会……”不必再说,这种说法把问题归因于外部的因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变个人气质,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
……所围绕的核心是许诺与实践诺言。对自己、对别人有所承诺,并且从不食言,是操之在我精神最崇高的表现,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真义。
** 第四章 锁定生命的坐标——确定目标、全力以赴
身外之物与内在的力量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
人人都有生活重心,只是不一定能够意思得到。一般说来,生活重心分为以下几种:一、以配偶为中心;二、以家庭为中心;三、以金钱为中心;四、以工作为中心;五、以名利为中心;六、以享乐为中心;七、以敌人或朋友为中心;八、以宗教为中心;九、以自我为中心——一般说来人都是以上几种的复合体,但是我们可以 以原则为中心!
(在这里我发现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就是不仅仅在物理和数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力,在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也是同样如此!比如先详细想象自己能够这么样,或者说自己在最后得到的结果如何,然后在依次为动力努力去实现)
书中把上面括号中的内容称之为心灵演练!
在ibm中耳提面命的是公司的三大原则:个人尊严、卓越与服务。
** 第五章 忙要忙的有意义——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
“事关重大者不可受制于细枝末节”——歌德
掌握重点是透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地自我管理。
右脑领导,左脑管理
这个触及许多生涯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问题,作者的心得是: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
时间管理分为四代:
第一代: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条配时间和经历
第二代: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经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第三代:正在流行,根据轻重缓急制定短、中、长程目标,在逐日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第四代: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词,主张关键不在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为此产品与产能的平衡上。
紧迫的事情往往对别人而非对自己很重要!!!!——因此很多时间被浪费在了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应该着重于哪些事务——第二类(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因为重要,才会使生活大为改观,却因为不够紧迫,所以受到忽略。
勇于说“不”!!
作者非常强调分辨轻重缓急以及按部就班行事。我们再安排事情的时候,问自己,你的缺点在于(一)无法辨别事情重要与否?(二)无力或不愿有条不紊地行事?(三)缺乏坚持以上原则的自制力?
自己的答案通常都是缺乏自制力,但是作者不以为然!他认为,没有能够有条不紊地行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确立目标”的功夫还不到家使然!
有效的个人管理方法必须符合以下六原则:一致、平衡、有重心、重人性、能变通、携带方便。
有效个人管理的四个步骤:确定角色、选择目标、安排进度、逐日调整!(突然在这里我觉得这种制定计划的方法很好。不妨详细地写一些东西。确定角色就是自己详细分析自己愿意成为的角色;选择目标,为每一项角色安排几项想要达到的重要成果;安排进度就是根据目标安排未来气田的行程;逐日调整就是每天早上根据行事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务)
对人将效果,对事讲效率
高效率的秘诀——授权。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著名企业家penny表示,他这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手” 。
授权分为两种:下达指令型——注重过程;充分信任型——注重结果。
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是因人而异:对于不够成熟的人,目标放低、指导详尽、资源给与充分、考核较频繁,奖惩也更加直接。对于成熟的人,分配高挑战的任务,精简指示,减少考核,考核标准也可以较为抽象。
* 第三篇 人际关系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 第六章 你不是一座孤岛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力和和自知之明。爱人之前先爱己。所以说,独立时互赖的基础。
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要紧的不在于言语或行为,而在于品德和本性。由此,修身是人际关系成功的基础。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持久的储蓄感情。
在感情账户里,可以存入六种存款。
一、了解别人——一切感情的基础。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表面上看来是行为方面的问题,其实最关键的这句话说的是要了解别人。
二、注意小节——小的事情最能消耗感情账户的存款。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小事情。
三、信守承诺——这是一大笔收入。于是,绝不轻易承诺,但是一旦承诺了就要努力做到。
四、阐明期望——几乎所有人际关系的问题都源于彼此对角色与目标的认识不清。特别对切身相关的人,我们总会带着期待一位不用明白相告,这种心理招致了太多问题!宁可慎乎始!在关系开始之初,就明确了解彼此的期待。坦诚相待有时需要相当的勇气,但就长远来看,这比时候懊悔好得多。
五、诚恳正直——可以赢得信任的重要存款。背后不道人短,是诚恳正直的最佳表现!!在人后依然保持着尊重之心,可以赢得信任。诚恳正直其实并不难做到,只要对所有人保持相同原则、一视同仁即可。
六、勇于道歉——向感情银行提款时,应勇于道歉。“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
***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
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名言:“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一对一的关系是人生最基本的要素,有赖高尚的人格来维系。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危机就是转机。
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面对问题的态度。为了逃避问题避免冲突会耽误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事实证明,问题反而是促进和谐的契机。于是,在互赖的关系中,问题就代表了机会!
** 第七章 大家都可以是赢家——利人利己的人际观
美国著名诗人马克姆:“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脑海,现在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
人际关系的观念可以归纳为六大类: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
人际关系必须因时制宜。但是就一般而言,利人利己的原则还是最好的。
两全其美,否则就别勉强——好聚好散
利人利己五步骤:品格、关系、协议、辅助的制度与过程。要达到历任立即,必须从本身的品格着手,建立起互利关系,进而获知两全其美的协议。协议只有来合理的制度配合,竟有正确的过程来完成。
……常人以为魄力与慈悲无法并存,关心别人就一定是弱者。事实上,人格成熟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需要表现实力的时候,决不落于损人利己者之后,却又不是悲天悯人、与人为善的胸襟。
人际关系的成功并非压倒别人,而是追求对各方都有利的结果。经过集思广益,使独力难撑的事得以实现。
赏罚分明非常重要。奖赏方式一般可以分为金钱、精神、机会、责任四层面。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费雪和伍里,在《Getting to yes(谈判要诀)中提及,》在谈判过程中,以原则为中心比坚持立场更能制胜。
他们主张,以原则为中心的谈判对事不对人,着重双方的利益而非立场。目标虽然在寻求彼此互利的解决途径,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作者主张的谈判四个步骤:
(1)从对方的观点看问题,诚心诚意的了解他人的需要与顾虑,甚至比对方了解得更透彻
(2)认清关键问题与彼此的顾虑(而非立场)
(3)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
(4)商讨达到上述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 第八章 做个“双向传播”的聆听者——设身处地的沟通原则
沟通有两大原则:自己充分表达意思,而且对方容易了解真意。听人说话,很简单;但设身处地的倾听,却非容易的事情。聆听、回馈与表达同等重要。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才能成为沟通能手。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pascal。
*** 你真的听懂了吗?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去表达,从来没有教导过我们如何去听。
想要有效交流和发挥影响力,第一步就是得了解对方,去的信赖。——这就必须要培养设身处地的倾听技巧。
*** 设身处地的倾听
人都是希望被了解的,所以都急于表达自己,却疏于倾听。
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妥贴的反应,而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
父子之间的悖论、父亲抱怨:“真搞不懂我那宝贝儿子,她从来不肯听我说话”——难道是因为孩子不肯听父亲说话,所以父亲不理解孩子?难道要了解一个人,不是你“听”他“说”,而是他“听”你“说”?
某些沟通技巧强调“回馈式”的聆听。但是真正的设身处地的倾听却有所不同。前者人脱离不了为反应、为控制、为操纵而聆听;而设身处地的倾听,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
*** “心理的空气”
由衷的倾听可提供“心理的空气”。
不过,为人设想必须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敞开自我不设防,的确容易受到伤害、易受影响,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两难。想要影响别人,就得受人影响。
因此,在前面所说的操之在我就非常重要了。操之在我,才能够想有内心的平静和抵御外力的力量。
*** 开处方之前先诊断
眼科医生对病人说,我的这副眼镜戴了10年了,很好用。你拿我的这幅眼镜去戴吧,一定适合你的眼睛的。
我们经常对倾诉者说:“我也曾经遇到过你这样的情况……”
两者之间是不是有点相似之处。
*** 沟通不良的四大弊病
自以为是的人有四种反应倾向:
一、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二、追根究底——以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隐私
三、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四、想当然耳——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价值判断令人不能畅所欲言,追根究底则令人无法开诚布公
有的时候,不待旁人开导,只要能畅所欲言,已足以让人理清问题,甚至找到答案
*** 抛弃成见,异中求同
如何能够大家一直合作?了解别人,表达自己
*** 表达也要讲技巧
古希腊人认为,人生以品格第一,情感第二,理性第三。
在这里经常需要做一些谈话的模拟,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透过设身处地的倾听技巧,预设有效地处理方式。
** 第九章 脑力激荡、威力无穷——集思广益的合作原则
美国总统George Bush就职演说:“我以圣徒所望自勉:对关键性的事务——整合;对重大的事务——求变;对所有的事务——宽大。”
集思广益的精髓在于尊重差异,截长补短。
*** 敞开胸怀、博采众议
*** 课堂上的集思广益
*** 会议桌上的集思广益
*** 沟通三层次
集思广益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低层次的沟通(损人利己或者损己利人)
这种沟通由于信任度低,遣词用句多着重防卫自己或者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力求无懈可击。这不是有效的沟通,只会使双方更坚持本身立场。
****中层次的沟通(妥协)
这是一种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当成熟的人才能办得到。但是这种沟通通常以妥协折中收尾。
****集思广益(利人利己)
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交流方式。百度总裁李彦宏说:“聪明人说话说到一半就全懂了。和聪明人打交道没有交流成本。”
*** 尊重差异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和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自以为是的人总认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狭隘。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画地自限。
*** 化阻力为阻力
* 第四篇 全面关照生命
** 第十章 最佳的“自我投资”策略——均衡发展的成长原则
人生最高明的投资策略,莫过于在身体、心智、精神、待人处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日积月累的进境中,不但可拓展自我成长空间,也协助了他人成长。
美国众议员巴登:“伟大的成就往往源自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念及此,我总认为世上没有小事。”
准则七的主旨就在于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与待人接物等四个层面,增加个人产能,积累其他修养的本钱。
*** 维持身体健康
锻炼身体就是维持健康!运动对保健及其重要!
*** 涤除心灵的尘埃
陶冶精神可培养我们掌握人生方向的能力,与准则二——确定目标密切相关。
把忧愁写在沙上。
宗教领袖马偕曾说:“在寂静的精神世界里,每天都进行着生命最大的战争。”
*** 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莫过于阅读名著。发古今之完人。
写作是砥砺自我的另一有效方式。
*** 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 你可以帮助他人成长
歌德的名训:“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潜能与应有的成就期许之,他就不会辜负期望。”
*** 企业也需均衡发展
*** 七大准则相辅相成
人生的四个层面休戚相关:身体健康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圆满。因此,平衡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书中的七大准则也只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效果最佳。
越是操之在我(一),就越能掌握人生的方向(二),有效管理人生(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七)的人,方能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五),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四、六)。
同理,一个人越独立(准则一、二、三),就越能与人相处(四五六)。磨练自己则可提升前六种的境界。
切记!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也就是产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锻炼自己!
*** 聆听良知的声音
法国女作家斯塔尔夫人有句名言:
两字的生意极其微弱,很容易被淹没,但是却又清晰的令人无法遁逃。
* 附录 第四代时间管理
面对全部是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
** 掌握要点、事半功倍
再次强调,坚持原则需要耐心和毅力,掌握把握重心的习惯也是如此。
但是只要踏出了第一步,总有成功的一天。
网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1239
相关内容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超详细个人读书笔记(附思维导图)
【好书共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