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焕新——西安三学街历史街区生活空间更新改造设计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也是现代生活中的新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历史探索#
艾景奖·导读
本设计聚焦西安明城墙内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针对商业化转型下居民生活品质受影响、历史文化特色淡化等问题,从空间、功能、文化三要素入手,协调人车空间、织补景观、置入公共服务等,平衡商业与生活,打造宜居环境。
艾景奖·大赛邀请
「全球征稿」艾景奖·第十五届国际生态设计×工程创新大赛巅峰对决:智创融合·创见未来
XAUAT
溯源·焕新
西安三学街历史街区生活空间更新改造设计
作品总平面及平面分析图
设计对街区内现有建筑进行了规划整合,并对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进行了改造设计。不仅提升了空间的功能性,还在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改善、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和实施。
设计说明
随着现代化社区的发展,居住区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淡化,部分建筑甚至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同时,居民对生活品质和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型公共空间的改造和升级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本项目位于西安明城墙内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该区域承载着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记忆。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延续,三学街不仅是西安历史文化的缩影,更是当地居民生活与记忆的载体。
设计聚焦于街区内的生活性公共空间,从空间要素、功能要素以及文化要素三方面进行改造,在设计时尊重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维护原有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依恋关系,在居民的切实需求下提高其生活品质,打造具有乡愁情怀的居住环境。
作品前期分析图
项目位于西安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该区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记忆。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与经济的蓬勃发展,三学街正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显著的商业化转型。这些转变虽为地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但同时也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场地状况及策略图
街道两旁的传统店铺逐渐被各式商业店铺所取代,喧嚣的商业氛围逐渐侵蚀了原有的宁静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体息与社交活动。这种趋势加剧了商业繁荣与居民生活品质之间的矛盾,使得如何在保护历史与和谐,文化传承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议题。
设计策略图及优化效果图
我们的设计理念深刻聚焦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性空间,通过空间要素、功能要素以及文化要素三个核心策略。
在空间要素方面,通过协调人车使用空间及织补邻里景观的方式作用于街空间、巷空间及广场空间。
功能要素层面,通过在街巷中置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作用于建筑空间以及限制空间。
在文化要素层面,通过突出精神传承节点吸引力以及创新服务平台方式设置入口空间。
设计感悟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问题,我们的设计深度关注并优化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通过巧妙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我们创造了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设计成功平衡了商业发展与居民生活品质。让历史街区在保护中焕发新生,成为居民引以为豪的家园。
设计亮点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与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街区正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显著的商业化转型。这些转变虽为地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但同时也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街道两旁的传统店铺逐渐被各式商业店铺所取代,喧嚣的商业氛围逐渐侵蚀了原有的宁静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体息与社交活动。这种趋势加剧了商业繁荣与居民生活品质之间的矛盾,使得如何在保护历史与和谐,文化传承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议题。
在面对历史文化街区日益商业化所带来的挑战时,我们的设计理念深刻聚焦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性空间,通过空间要素、功能要素以及文化要素三个核心策略,全方位优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居环境,努力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空间。
设计评语
该设计聚焦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改造,从多要素入手,平衡商业与生活,提升品质,打造有乡愁的宜居环境。
项目档案
奖项荣誉:第14届艾景奖银奖
项目名称:溯源·焕新——西安三学街历史街区生活空间更新改造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琼
主创姓名:王甜
成员姓名:沈浩然 马潇骅
设计时间:2024-05-01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
项目规模:2609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成果展示
第一张
第二张
AI观点
一、项目战略定位
1. 文化矛盾破解
▸ 双重身份困境:旅游名片(年客流量300万+) VS 原生社区(常住居民527户)
▸ 创新解法:地面层保障居民生活,二层连廊引导游客;禁止连锁品牌入驻核心巷区
2. 三大要素重构
二、空间针灸疗法
1. 街巷系统再造
主街(商业服务轴):青石板铺装(30%透水率);移动花箱划分人车空间
支巷(生活保护网):设置"居民优先"标识系统;晚8点后自动升起柔性隔离桩
2. 院落微更新
共享厨房(延续"百家宴"传统);屋顶农场(户均3㎡种植箱)
三、文化存续技术
1. 记忆载体创新
声音博物馆:收录叫卖声、钟楼晨钟等52种城市声音
砖雕家谱墙:展示27个家族迁徙史
2. 当代转译设计
汉瓦纹样太阳能板;唐仕女造型垃圾分类亭
四、社区治理模型
1. 共治机制
商户公约:营业面积≤40㎡,营业时间8:00-21:00
院落议事会:每月"槐树下会议"
2. 经济平衡
五、行业启示
历史街区更新公式:(原真性保护×社区赋能)÷过度商业化=可持续人文生态
西安模式推广:已形成《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管控导则》地方标准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老槐树洒在青石板上,这条街正在演绎中国式更新的最佳实践——不是博物馆式的封存,而是有温度的共生!)
欢迎投稿
艾景奖组委会粉丝众多、媒体矩阵强大。若您有稿件需发布,按以下信息投稿:
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club@worldhabitat.cn
材料要求:短视频、Word文档(图片≥2M)
关注渠道
微博&抖音&小红书:@艾景奖
☎️ 投稿咨询
热线:010-82205051(微信号:tomgbh)
您对该设计感受如何?留言交流吧。喜欢就点赞+ 分享推荐吧!
网址:溯源·焕新——西安三学街历史街区生活空间更新改造设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6398
相关内容
微更新理念下历史街区绿化设计的提升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中传统民居空间公共性改造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重焕光彩 谢埠老街人居改造展新颜
长沙一大批历史街巷和老旧社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重焕生机
沉浸式街区丨生活美学与烟火气融入新型文旅街区,助力激发街区新活力
创新改造,让老商业街区焕发新活力
创新改造,让老商业街区焕发新活力
留下老街焕新改造
南昌市谢埠老街人居改造展新颜 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重焕光彩
历史街区改造:寻找日常生活 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