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创新解决问题
通过创新设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设计#
摘要:数学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直觉思维;还要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开放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同时要加强实践活动,因为它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在用的过程在要充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建立一个微型的社会生活实践画面,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品格发展。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实际生活 实践
引 言:“学以致用”是指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积极运用于实践,指导我们解决在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一切应围绕着“学以致用”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也应充分体现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一、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的本领就在于使学生爱你所教学科,在轻松怡人的情境中使学生获得知识。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相反的,犹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用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创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趣味”、“喜悦”等教学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走进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创设“悬念”、“矛盾”等不同的疑问,使学生处于“惘然”、“疑惑”之中, 让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三是数学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美经常表现在数学对象的外表,如美妙的曲线,对称的图案等。在数学教学
1
中,应经常向学生揭示数学的对称美、类比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以唤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激发他们追求美的兴趣。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直觉思维,构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
教学模式。
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倾向于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似乎只是在“培养”上下功夫, 失去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情境,往往就使教学过程显得不够顺畅。而直觉思维的培养往往不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丝丝入扣的设计,具有极强的随意性。
直觉思维就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思路的压缩与跳跃。它能够使人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机灵的预测、丰富的想象,并产生顿悟。猜想和直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往往作为一种因素存在于直觉思维之中。对于未给出结论的数学问题,猜想是寻求解题途径的路标;对于已有结论的数学问题,猜想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垫脚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就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进行猜想。在实际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猜想,并在教学时创造一个师生平等、和谐积极的研讨气氛,使学生自由地去学,“任性而为”,才能使其思维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思维活跃,直觉才会更灵敏。
当然,猜想不等于不负责任的胡思乱想,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大胆猜想,大胆探索的同时,也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原形,引导学生把它与新知识的相似、相反、相近关系作联想的组合。因为,猜想的依据是生活实际,必须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合理的猜想。如在教学37×19 时,可在 37×21 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我在教学时,学生就曾大胆地猜想解这一题是“拆数”,但怎么“拆”却陷入困境,但是大胆的猜想却是正确的,这种直觉思维的发展是十分有益于解题的。
三、通过开放题的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或多余,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的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数学开放题的出现也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去区别对待——这才是生活的真面目,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方案
大车辆数
小车辆数
浪费吨位
运费(元)
1
5
0
2 吨
200×5=1000
2
4
1
1 吨
200×4+140=940
3
3
2
正好运完
200×3+140×2=880
4
2
4
1 吨
200×2+140×4=960
5
1
5
正好运完
200×1+140×5=900
6
0
7
1 吨
140×7=980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开放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一道开放题:“水果批发市场有 13 吨水果需要运走,现有大小两种车辆可以选用。小车每车可装 2 吨,每辆车运费 140 元;大车每车可装 3 吨,每辆车运费 200 元。怎样安排车辆,用的车费最少?”我在教学时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整理,得到如下几种安排方案:
在方案汇报之后,自然可以看出六种方案都可以,只不过本题中只有第 3 种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学生也发生了疑惑:第 3、5 两种方案都是正好运完,但是价格不同;第 2、
扫码免登录支付
本文章为付费文章,是否支付6元后复制或完整阅读?
如果您已购买过该文章,[登录帐号]后即可查看
网址:联系生活实际创新解决问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8392
相关内容
如何解决家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途径?如何解决家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实际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答题集
如何解决居住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变化?
Java编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指南
如何解决家居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数学教学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doc
如何有效解决家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哪些实际应用?
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高生活质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哪些?
生活问题及解决方案创新创意.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