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FIRE生活方式及我与FIRE主义者的异同 一、综艺节目的热门赛道:各式各样的“省钱达人”日本有一档综艺节目,讲了一个叫做田母神咲(Tamogami Saki)的贫...

发布时间:2025-07-23 13:52

《冷笑话大会》:一档让人捧腹大笑的综艺节目。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幽默故事大全#

一、综艺节目的热门赛道:各式各样的“省钱达人”


日本有一档综艺节目,讲了一个叫做田母神咲(Tamogami Saki)的贫穷女孩靠极致省钱独力买了三套房的故事。据称,她18岁立下目标,要在34岁前购买3栋房产,通过极简生活和高储蓄率实现财务自由。其省钱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十几年如一日地吃打折乌冬面、萝卜,每日三餐仅花费200日元(约10元人民币),每餐控制在50日元(约2.5元)。2.从不购买新衣,仅穿亲友赠送的二手衣;家具全部从垃圾堆捡拾回收。3.卖掉头发(约3100日元/次)补充生活费,坚持1日元为单位记账,连神社捐赠的5日元也记录在册。其买房基本历程如下。27岁首购房产:用10年储蓄支付1000万日元(约53万元)首付,购入第一套房并出租,租金覆盖贷款。29岁第二套房:以租金收入+贷款购入第二套房(1800万日元),改造成分租公寓扩大租金收益。33岁完成目标:买下第三套价值2700万日元(约140万元)的房产,提前1年实现“3栋楼房东”梦想。

“功成名就”之后,田母神咲斥巨资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在第三栋房产的一楼开办猫咪咖啡厅,收养流浪猫,但正在持续亏损中(省钱容易赚钱难,当然当下的中国也是如此)。而另一方面,她继续维持节俭的生活方式,计划继续购房扩大资产。

事实上,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以上只是举出比较著名的一例。“省钱达人”已经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一个热门赛道。绝大多数出现在日本和韩国,香港也有。至于为何都集中在东亚圈,懂的都懂。

先不讨论这些“省钱达人”的真实性,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入下面的话题,即所谓的FIRE主义。

二、FIRE生活方式及其分类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即“财务独立,提前退休”)是一种通过极简生活、高储蓄率和理性投资实现财务自由,从而摆脱传统职场束缚的生活方式运动。

其基本核心理念包括三点:第一,财务独立 ≠ 不工作,FIRE的目标是积累足够资产(被动收入 ≥ 生活支出),使工作成为“可选项”,而非彻底躺平。第二,对抗消费主义通过降低物欲、极简消费(如减少奢侈品、自炊代替外食)提高储蓄率(通常50%-70%),用“生命能量”(工作时间)衡量消费必要性,避免为虚荣买单。第三,时间自由高于财富积累FIRE的本质是“用金钱购买时间自主权”,将生命投入热爱之事(如旅行、公益、家庭)。

实现途径分三步:第一,计算基准:厘清净资产(资产-负债)、年度开支及储蓄率。第二,削减开支:聚焦住房、交通、饮食三大成本(如合租、乘公交、自炊),优化非必要支出。第三,投资增值:指数基金(低成本、分散风险)、房地产(租金收益)、股息股票是主流选择。

对FIRE生活方式进行精细化的分类,还可以分成四大类。以本金的多少,可分成富FIRE和穷FIRE;以对工作的态度,可分成全脱产FIRE和半脱产FIRE。


虽然我对“财务自由”的说法听到都起耳茧了,但也是最近才知道原来这种思潮已经开宗立派了,并且有自己详细的方法论。粗浅地研究了一下,并整理出以上理论。我觉得FIRE生活方式的一些理念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并且与我本人的一些朴素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也有所不同。

三、我与FIRE主义者的异同。

相同点

1.对待消费主义的态度:我出生的年代(80末)和原生家庭阶层决定了我节俭、珍惜物力的基本性格。参加工作之后,收入暴涨,并且当时还赶上了消费升级的宏大叙事,那时是我已过的人生中最“大花洒”的一段时期,其典型表现就是,在小米商城买了很多价格明显偏贵,质量后来证明很差的一堆东西。不过反过来讲,我消费的天花板,也不过就是小米商城罢了。 日后随着我对消费主义的深刻认识,我基本上成为一个物欲极简、精打细算、适度延时满足的人。

2.对工资的理解:我非常认同FIRE主义关于真正时薪的定义——工资扣除通勤、社交等隐性成本后的实际时薪,用于衡量时间价值。有一些工作看似收入高,但你要看代价。尤其是服务业,不需要你挥汗如雨,但是最大的隐形成本在于提供情绪价值,这是极度消耗意志和心情的。陪太子读书就是服务业中的最差者。

3.对财务自由和财务独立的定义:到底多有钱才算有钱?如果定一个具体的数,那就都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随心所欲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帝王将相也一样不自由。但是,犬儒主义者的那种自由也是不行的,基本的自由需要基本的财力来保驾护航。简单来讲,一方面你必须一定数量的金钱来保持思想独立和肉身的相对自由,另一方面你又不太需要非常多的钱就能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数字)


FIRE主义是一种内求的、专注于自己世界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似乎跟中国的儒家思想完全相对,而有一点类似于道家思想。不过就如林语堂所说,中国人如果得志了,就是孔教的,如果失意了,就是道教的。此语太妙,我自己似乎就完全印证了这个规律。当人生处于上升期,我就满脑子是兼济天下、著书立论。当人生遇上瓶颈期,我就会战略收缩,甚至自我怀疑。不过总的来讲,我觉得人还是力争上游的。省钱、极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的是集中有限火力,在最有可能的领域里积累小胜,并且极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

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用《史记》中被引用的最多的一句话来总结,“无财作力,稍有斗智,既绕争时”,大概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原始积累,标志就是被动收入大于等于主动收入,达到初步的时间解放,并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第二阶段,实现能力进阶,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够在该领域建立一套独有的、系统的方法论,而不是矮子看戏,人云亦云。第三阶段,绝大多数人是走不到这一步的,对世界产生影响,青史留名。

我现在大概是处在第一阶段的中后段,估计今年被动收入就约等于主动收入了。当然,这里有取巧的部分,一方面是这两年都是权益资产的上涨年份,另一方面则是我的主动收入实在太低。不过,考虑到我当前的生活水平,用被动收入来完全覆盖所有的生活用度,哪怕不是今年就能实现,也是未来3年内极大概率能够实现的事了。比我预计中快了,当然比起前文所提到的那个“省钱女王”相比,又太慢了。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没有她那么大的魄力,对自己如此之狠,尤其是我还得顾虑亲戚朋友的观瞻,确实做不到“断亲绝情”这一步。其次,国情不同。日本的日常消费是非常高的,省钱的优势很大,而国内的一般消费其实被压得很低,所以一般工资也很低,通过节省把工资存下来,效果远逊于日本。而日本的很多房子是出奇的便宜,利率则长期极低,所以如果没有在泡沫时期欠下银行巨款,而是在泡沫破裂后以房养房,这条路是走得通的。而在中国,过去20年都是房价狂飙完爆工资的大时代,想要省钱来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哪怕现在房价跌下来了,但以收入算,仍然是偏高。第三,则是我自身的能力和见识问题,在过去十年里错失很多的好机会,而在无用的方向上耗费了太多精力和不少金钱。然而已经尽力了,要跟FIRE主义者来比,我非但不算躺平,而且对身体消耗过大了,苦心孤诣,艰难求索。

四、地理套利

一线城市卷不动了,就到低线城市躺平。这已经成为近几年来中文互联网上“显学”。据我所知,还有专门的躺平规划师、反内卷策略家。在B站上,我就经常刷到对国内不同低消城市的实地考察的视频,还是很能增长见识的。其实我也是很喜欢到处去调研的,但是时间和通勤成本都太高,感谢现在的技术,让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网红躺平城市,除了大名鼎鼎的几万一套房的鹤岗,还有山东的一些滨海城市,湖南常德的桃花源小镇,以及,就在广东,就在大湾区,清远、肇庆和惠州郊区。后三者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珠三角集合了国内四大一线城市里的两个,以全国0.6%的面积,集合了全国6%的人口和10-20%的GDP,气候温和,远离火山地震带,加上本地居民都是战五渣,绝对是中国最热门的宜居地,为什么还会成为躺平宝地呢?

原来,那要追溯到2015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最后的疯狂。尤其是以恒大和碧桂园这两巨头,在低线城市建起的超海量鸽子笼和别墅区。惠州的海景房,清远、肇庆的山景房,远离人烟,天量供应。当时还要卖得死贵死贵,一批批恶鬼贪婪地往前冲。后来房地产大时代戛然而止,一瞬间形成踩踏,以下是部分著名楼盘的统计:


网上说,这些地方最低十几万可以买一套精装修的小三房,500块可以在海边一线海景房租一个月(带全屋家电家具),非常适合旅居、躺平云云。胖尊最近都在筹划,要在三水、高明等郊区买恒大的二手房,一楼带院子的,还在等房价的进一步探底。假如你能忍得住一直不买房,现在看着房价天天跌,那确实是天天爽。如果你还在2021年及时抛掉手中多余的房子,现在手握重金,那更加是爽翻天了。不过总体上来讲,房子最终还是回归消费品属性,不大可能再出现过去20年那种加杠杆买房的历史红利了。一个很不幸的消息,绝大多数的新房子,其实都是在2020-2023房价大涨之后被买到的,基本上就是一个铁定的30年内的房价最高点了。而且,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哪怕房价涨过了历史高点,那也是指新房,而不是你的二手房。当内卷卷到了房地产,事实证明,哪怕是中国的那些垃圾开发商,也是能够开发出真的好产品的。在最新的一些真正有品质的房子面积,泡沫时代生产出来的垃圾房子,如果还没有地段的保护,未来基本是一文不值。如果犯了这种历史性的错误,真的半辈子就完了。

不过如果你不是卖家而是租客,情况就刚好相反。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下的套利机会——地理套利。能够以难以置信的低成本,享受到与大城市相差无几的基础服务,同时还远离大城市的污染和压力。

五、初级地理套利和高级地理套利

我现在住的地方,两条地铁线交汇,并有一个城际站,未来还会再开一个。一个小时内可以地铁直达广州珠江新城,2小时内铁路可以去到深圳。其实我想过,以佛山的居住成本,赚广州的工资。这就是一种初级的地理套利。但是最终没有实现,一方面是,我刚搬到新居常住,不到半年疫情就爆发了。另一方面,广州其实工资也没有高多少(更准确地说,是我能干的工作里工资没有多高),但通勤的痛苦对我而言是很高的。

因此,我把目标放在了高级地理套利上。为什么同样的土地,大城市要比小城市贵?最根本的原因是工作机会。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得你要赚取高工资,就要同时忍受高地价。就只有地价,衣食住行在过去二十年中,真正涨的就是住房,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吃上面其实几乎是原地踏步,穿方面甚至变得更便宜了。所以,这里有两个方法。第一,在大城市工作,并高度压缩住房花费,等攒够钱了回老家盖大房子——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打工牛马都是这个策略。第二,找一种能够打破物理空间限制的工作,而选择在低房价的城市里生活。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清远、惠州的一些恒大楼盘,租金是离奇的低,如果你的工作是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的话,那真的就是历史级的套利。

那么,什么工作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呢?那些能够通过一根网线链接外部的工作,都可以。如果本金已经积累到可以靠被动收入覆盖日常开销,在配好保险的前提下,则是住哪里都一样的,那么更加低消的地方,就是更好的地方。何况在低消的同时,可能往往还山清水秀。

鉴于我已经在泡沫时期买了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短期内搬到山沟沟里实施高级地理套利,不切实际。幸好,当年没有听信销售的鬼话——能买多大就买多大,买房并没有让我伤筋动骨,我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灵活性。未来会不会卖掉现在的房子,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我也说不清。但这就是武器库里备选的策略。事实上,现在的房子其实也可以终老了。环境很好,功能完备,可进可退,只是面积小了一点、容积率高了一点而已,地段则已经是佛山市内最顶级之一了。

先交够15年社保,继续积累本金,把这个地基打得再牢固一点。地基越牢固,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大,选择越多。

网址:论FIRE生活方式及我与FIRE主义者的异同 一、综艺节目的热门赛道:各式各样的“省钱达人”日本有一档综艺节目,讲了一个叫做田母神咲(Tamogami Saki)的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8918

相关内容

日本省钱的综艺节目有哪些啊?看这10个节目,不花冤枉钱
非常实用的省钱Fire方法分享
没钱也要提前退休,十万青年向往“FIRE生活”
中国十大最好看的生活节目 生活类节目有哪些 生活综艺节目排行榜
求推荐好看的综艺节目?
FIRE生活:从来没有省钱省得如此嗨皮过
中国十大最好看的情感类节目 情感节目有哪些 情感类综艺节目排行榜
给大家一个建议,我找到了日本那个省钱综艺节目
我国慢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
生活小贴士|带着孩子一起看这些综艺,过一个有“知”又有“味”的春节假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