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介入生活的哲思
科幻作品常常融入哲学思考,引发深思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科幻阅读#

电影《玩乐时间》海报
杨文秀
“这是一部充满眼花缭乱的美的杰作。”在电影《玩乐时间》首映之后,让—安德烈·费尔斯奇在《电影手册》中这样写道。《玩乐时间》由法国著名喜剧导演雅克·塔蒂自编自导自演,为了尽可能捕捉巴黎缤纷复杂的都市景观,塔蒂使用了当时只有史诗大片才会用到的昂贵胶片,精细描摹丰富的细节,以至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欣赏到”。因此,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在大银幕多次观看的影片。
雅克·塔蒂在《于洛先生的假期》和《我的舅舅》两部影片中创造出了“于洛先生”,一个笨拙的老实人,在法国可以比肩卓别林流浪汉的喜剧形象。在《玩乐时间》中,于洛先生来到了繁华的巴黎,震惊于世界博览会大楼里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化装置和科技产品,在如同迷宫一样的展厅里晕头转向。好不容易办完公事,告别友人后,于洛先生又误打误撞地进入刚刚装修好的夜总会,不出意外地制造了一点乱子。然而,混乱中的狂欢氛围越来越浓烈,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和于洛先生热情地融入巴黎,从夜晚到清晨,享受着嘉年华般的“玩乐时光”。
对装置艺术的天才运用是本片喜剧效果的主要源泉。建筑物的玻璃、生活道具、独特的视觉符号不断地与人物的动作相关联,通过反射、错位和误解,创造出日常之物难得的趣味。玻璃的反射功能被雅克·塔蒂顽童般地把玩,创造出一种非传统的观察方式。片中随旅行团来巴黎旅游的美国姑娘芭芭拉推开一扇玻璃门进入大楼时,看到玻璃上反射出埃菲尔铁塔,于是停下来反复开合,玻璃门上陆续反射出凯旋门等标志性景观。擦玻璃的工人上下摆动玻璃时,反射出的旅游大巴乘客也随之摆动,雅克·塔蒂配上呼叫的音效,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了游客坐过山车的有趣联想。
作为一部哲学喜剧,雅克·塔蒂延续了此前几部影片中有关科技过度介入生活的思考,于洛先生在迷宫般的建筑里晕头转向、四处碰壁就是一个典型的隐喻。为了尽情地展现现代化城市,雅克·塔蒂斥巨资搭建了一个现代科技景观世界。这里矗立着标准化规格的样板建筑,展厅里是整齐划一的格子间,停车场挤满了一模一样的汽车。机械化的现代生活是否给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一个有趣的场景给出了答案,于洛先生挤出升降电梯,穿越博览会大楼,狼狈地来到目的地,要求看门人为他通报。年迈的看门人面对一部复杂的呼叫机器手足无措,总是按错,机器不断地发出噪声。人与技术的冲突既创造了笑点,也揭示出科技给普通生活带来的隐形壁垒。
严格来说,本片没有什么情节,只有两条模糊的线索,主人公于洛先生在巴黎的现代建筑中游荡,一个美国旅行团来巴黎旅游。不同于传统电影叙事,于洛先生和大量的群像角色走马灯一样淹没在浩瀚驳杂的建筑、场景、空间里,观众的视线可以跟随任何一个角色在银幕上“遨游”“漫步”和“闲逛”,进而获得和于洛先生一样的震撼体验。这实际是一部没有主角的电影,宽银幕画幅中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现代装置、建筑物,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是固定宽镜头,没有一个特写,创造出更接近于绘画的视觉观感。这种处理人与背景关系的场面调度几乎是反传统默片喜剧的,也正是这处颠覆,令雅克·塔蒂区别于他的前辈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科技介入生活的哲思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89183
相关内容
技术哲学:对技术的哲学反思生活中的哲学介绍 生活中的哲学有那些
科学网—从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到新自然哲学
谈谈科技发展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
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与时代反思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生活
哲学思索生活,生活是哲学思索
哲学思考与生活质量.pptx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三重内涵
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