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102年素食的医学博士,分享7个长寿习惯
《7个习惯高效人士的秘密》:改变习惯,提升生活品质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个人成长建议# #自我成长书籍#
约翰·沙芬伯格, 医学博士
Prof John Scharffenberg
今天分享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他192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现年102岁,在中国生活了16年。
他已在美国加州洛马林达大学任营养学教授63年,曾担任加州贝克尔斯菲尔德(Bakersfield)市太平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圣贝纳迪纳市(San Bernardino)卫生局局长、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营养跨部门委员会秘书处营养师以及加州河滨(Riverside)市的国际营养研究基金会主任。
他有102年没有吃肉了,因为他是胎里素。
作为一位世纪老人,他依然活力四射。步履轻盈、身板挺直、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口齿清晰,老当益壮。一年四季坐着飞机满世界飞、应邀四处开讲座,接受采访。
2016年,在他93岁高龄时,138天之内在捷克斯洛伐克巡回演讲173场。如此高的出场率,恐怕年轻力壮的壮年人也没有几个人能匹敌。
2024年,沙芬伯格博士接受华裔女生米歇尔·岑(Michelle Cen)的采访,多次引用数据,阐明了有助于健康长寿的秘诀。
而提及他的日常会让大多数人惊讶:
每天凌晨4点起床
完全不吃肉类
晚上不吃晚饭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些"极端"的习惯,让他在百岁之后依然思维清晰、精力充沛。
沙芬伯格博士说致病的七种风险,分别是:吸烟、喝酒、不运动、过重、吃太多糖与肉、高血压、高胆固醇。 “如果前五项风险都去除了,自然不会有后面两项。” 如果能避免这几种风险,将可以减少八成心血管疾病、中风、心脏病。
他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尤其是小心饮食,特别是健康吃素的人的寿命的确比其他人长。
七个长寿习惯,你能坚持几个?
1. 别把三餐当信仰
“少吃一点,对身体特别好”,沙芬伯格教授提倡每天只吃两顿饭,尤其是避免晚餐。他发现,晚饭不吃,身体会变得更加轻盈,早晨醒来也更有精神,这其实就是现在很火的间歇性断食。
笔者:轻断食因人而异,一定要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比如,16+8的方案,可考虑08:00-16:00间用完早午餐+下午茶;14+10的方案,可考虑08:00-18:00用完三餐。
重点不在于少吃,而在于:
给肠胃休息的时间
让身体能量集中在修复而不是消化
保证每顿饭的营养够全面
2. 蓝色地带饮食结构
他的饮食原则是清淡为主,搭配大量植物。他还强调减少糖分摄入,避免肥甘厚腻的食物。毕竟,糖分是诱发炎症的元凶之一!
总的来说是:
素食
优质全谷物取代精制面食
每天必吃100克豆腐(他特别强调这一点)
3. 运动要适度但必须坚持
沙芬伯格教授说,运动是长寿哲学的基石。无论是散步、游泳还是骑自行车,只要是持续中等强度的运动,都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健康、保持肌肉骨骼强度,还能提升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运动量:
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
每周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
关键: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持续坚持比强度更重要。
4. 作息要规律,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沙芬伯格的作息非常规律:
晚上8-9点睡觉
凌晨4点起床
保证7-8小时睡眠
听起来很早?早睡早起确实能带来更好的身心状态。
5. 远离生活中的"慢性毒药"
他特别提醒要避免:
烟酒
久坐不动
过度肥胖
过量糖分
这些看似普通的习惯,其实都在慢慢影响我们的寿命。
6. 压力管理很重要
他提到压力对衰老的影响:
压力大会加速端粒缩短
端粒缩短意味着衰老加快
建议通过户外活动或冥想来减压
7. 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他特别强调:
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减少高盐食物避免钙流失
新的一年,
我们的确要认真思考:
我们每天的生活行为,
是促进自己活到100多岁吗?
可以长久保持良好状态的吗?
和我们一起学习,
保持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吧~
近期课程:
素社第1376天和您见面了
欢迎
网址:吃了102年素食的医学博士,分享7个长寿习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3743
相关内容
102岁!全球最高龄医生公开长寿抗老5个秘方吃素50多年,活到104岁,95岁还能指导手术的心脏外科医生谈长寿的秘诀是......
长寿老人有哪些饮食习惯 长寿秘诀推荐
长寿老人六个饮食习惯
十个养生饮食习惯能长寿
吃什么食物能长寿 十种长寿食物
吃肉和吃素,哪种习惯更长寿?吃素3个“误区”,你踩中几个?
102岁老人领40年退休金,为何爱吃肉不运动能长寿? 独特养生之道
老人常吃7种食物助长寿
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助你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