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储物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27 10:03

自己动手制作多功能储物篮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低成本生活# #DIY家居改造教程#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储物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48490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运输杨梅的塑料篮子,包括篮体、手提环,使用时,将货物放在篮体里然后用手通过手提环可以方便将篮体提起,放置篮体时,手提环将向篮体的两侧转动并贴在篮体的开口处。在存放货物或者运输货物时,为了减少占地面积需要将多个篮体叠加在一起放置,但是,在篮体上方放置其他篮体时,其他篮体的底部将嵌入下方的篮体中,使得下方的篮体中的货物受到挤压进而损坏,因此使用时这种篮体需要平布在地面上,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储物篮,在叠加多层时,下方篮体中的货物不易受到挤压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储物篮,包括篮筐、铰接在篮筐上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所述篮筐包括设置在篮筐上端的开口、侧壁、设置在篮筐下端的底面,所述篮筐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把手的第一铰接座、用于安装第二把手的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分别位于篮筐的重心两侧,所述篮筐的开口处设置有与侧壁呈角度设置的放置台,所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相向且朝底面旋转时,所述第一把手从第二把手外侧通过并可与第二铰接座侧的放置台接触、所述第二把手从第一把手内侧通过并可与靠近第一铰接座侧的放置台接触,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与放置台接触时,第二铰接座将位于第一把手内侧、第一铰接座将位于第二把手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叠加多层篮筐时,将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相向转动,直至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均与放置台接触,这时,第二铰接座将位于第一把手内侧、第一铰接座将位于第二把手外侧,同时,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将同时位于篮筐的开口中部,使得开口被分割成多个小的开口,这样就可在篮筐上放置其他篮筐或者小于篮筐大小的其他物品,而且在放置时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将可对篮筐上的物品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放在篮筐上的物品更加稳定,篮筐中的货物不易被其他篮筐或者物品挤压,多个篮筐可以叠加存放物品,同时也可在篮筐上放置其他物品,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形状均为U型,所述第一把手的两自由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铰接座上,所述第二把手的两自由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二铰接座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使用者将篮筐提起,将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均设置为U型,而且将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上,使得篮筐被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提起时受力均匀、不易发生晃动。

优选的,所述放置台边缘设置有挡边,所述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均设置在放置台上,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均位于挡边内侧,所述挡边的高度不小于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的厚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篮筐结构紧凑,同时使得篮筐上放置其他篮筐或物品时,下面篮筐上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不易损坏,在放置台边缘设置挡边,同时将挡边的高度设置为不小于第一把手或者第二把手的厚度,这样,挡边将起到对篮筐上物品的支撑作用,分担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所承受的力,使得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在使用中受力变小,因此第一把手或者第二把手不易发生塑性形变或者断裂。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形状结构一致,所述第一铰接座上、第二铰接座上分别设置有供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插入的插接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生产安装,在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上均设置有插接口,使用时通过插接口可以方便的将第一把手安装在第一铰接座上,将第二把手安装在第二铰接座上,增加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所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上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凸起卡接用于限制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位置的卡接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上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同时在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上设置有卡接块,使用时限位凸起将限制卡接块的位置的作用,这样当将第一把手或者第二把手转动至一定角度后放开时,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将只能旋转两个限位凸起间所成的角度,使得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不易发生较大的位移,方便用户将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重新拿起,避免出现使用者放开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时,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直接转动至与放置台接触的情况,所以使用者不需要从新将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从旋转至远离放置台,使用时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包括手柄部、与第二铰接座连接的手提部,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铰接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铰接座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二铰接座位于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存在间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相向运动后与放置台接触,将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内,同时将第二铰接座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第一铰接座之间的距离,这样当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转相向转动至与放置台接触时,第二把手将位于第一把手内侧,避免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接触重叠的情况发生,使得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处于篮筐开口的中部时均与放置台贴合,这样在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受力时,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与放置台接触面积较大,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不易被压断。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手柄部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这时当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相向转动至与放置台接触时,手柄部将位于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之间,且手柄部在第一铰接座处弯曲,提升篮筐受力时手柄部回弹力强,方便使用者提升篮筐。

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上与第一铰接座相对处设置有避让部,所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相向转动至第二把手与放置台贴合时,所述第一铰接座位于避让部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相向转动时均与放置台贴合,在第二把手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铰接座的避让部,使得第二把手向第一铰接座侧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铰接座并与放置台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转动至第二铰接座侧且与放置台贴合时,所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过盈配合在第二铰接座与挡边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过盈配合在第二铰接座与挡边之间,这样可在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卡入第二铰接座与挡边之间时,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不易发生旋转。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手柄部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这时当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相向转动至与放置台接触时,手柄部将位于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之间,且手柄部没有弯曲,提升篮筐受力时手柄部不易发生形变与断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以及安装在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可以使得篮筐上放置其他篮筐或物品,同时使得放置在篮筐上的物品不易掉入篮筐中损坏篮筐中的物品,方便多个篮筐叠加使用,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图,主要突出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结构关系;

图3为实施例一的轴侧视图,主要突出第一铰接座衣架第二把手的结构;

图4为实施例一的第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突出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的位置关系;

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视图,主要突出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的结构;

图7为图4中C处的放大视图,主要突出卡接块的结构;

图8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篮筐;2、第一把手; 3、第二把手;311、手柄部;312、手提部;4、开口;5、侧壁;6、底面;7、第一铰接座;8、第二铰接座;9、放置台;10、挡边;11、插接口;12、限位凸起;13、卡接块;14、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多功能储物篮,包括篮筐1,篮筐1包括设置在篮筐1上端的开口4、侧壁5以及开口4下方的底面6,在篮筐1的开口4处设置有放置台9,放置台9与侧壁5呈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角度为90度,在放置台9上位于篮筐1重心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铰接座7、第二铰接座8,第一铰接座7、第二铰接座8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铰接座7、两个第二铰接座8对称分布在篮筐1两侧,在第一铰接座7上铰接有第一把手2,第二铰接座8上铰接有第二把手3。

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一把手2将转动至远离第二铰接座8侧,第二把手3将转动至远离第一铰接座7侧,当需要在篮筐1上叠放其他物品或篮筐1时,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将相向转动,使得第一把手2将转动至靠近第二把手3侧,第二把手3转动至靠近第一把手2侧。

如图2、3所示,当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相向且朝底面6旋转时,第一把手2将从第二把手3外侧通过并可与第二铰接座8侧的放置台9接触、第二把手3将从第一把手2内侧通过并可与靠近第一铰接座7侧的放置台9接触,当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分别与放置台9接触时,第二铰接座8将位于第一把手2内侧、第一铰接座7将位于第二把手3外侧,此时,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将位于篮筐1开口4的中部,在篮筐1上方叠加其他篮筐1时,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将起到对其他篮筐1的支撑固定作用。

如图3、4所示,其中,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形状均为U型,且第一把手2尺寸大于第二把手3的尺寸,将第一把手2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铰接座7上,第二把手3的两自由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二铰接座8上。

如图1、2所示,其中,在放置台9边缘设置有挡边10,挡边10与放置台9围成一个用于供第一把手2以及第二把手3放入的槽,使用时,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均位于挡边10内侧,为了使得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在使用时受到的力可以被挡边10分担一部分,使得挡边10的高度不小于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的厚度,这样,当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分别与放置台9贴合时,挡边10的高度将高于或等于第一把手2或者第二把手3的高度,保护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使得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不易被其他物品压断。

如图2、3所示,其中,当第一把手2位于第二铰接座8侧、第二把手3位于第一铰接座7侧且均与放置台9贴合时,第二铰接座8与挡边10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在第二铰接座8与挡边10之间的宽度之和,使得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3过盈配合在第二铰接座8与挡边10之间,这样可在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卡入第二铰接座8与挡边10之间时,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不易发生旋转。

如图1、6所示,其中,第一铰接座7与第二铰接座8形状结构一致,在第一铰接座7上、第二铰接座8上分别设置有插接口11,插接口11位于第一铰接座7、第二铰接座8的侧方,插接口11的大小刚好小于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插入第一铰接座7、第二铰接座8的部分,使得开口4与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插入第一铰接座7、第二铰接座8的部分过盈配合,使用时,可以方便的通过插接口11将第一把手2或者第二把手3拆卸与安装,同时在安装后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不易掉落。

如图6、7所示,其中,在第一铰接座7与第二铰接座8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12,多个限位凸起12呈扇形分布,同时在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上分别设置有卡接块13,使用时卡接块13将位于两根限位凸起12之间,转动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时,限位块将逐渐从限位凸起12上越过进而进入到另外的两个限位凸起12之间,当限位块越过限位凸起12时,需要向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上施加较大的力,使得限位块将向远离限位凸起12侧形变,让限位块可以越过限位凸起12,这样,可以在使用完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时,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的位置将保持在一定位置不易直接旋转至与放置台9贴合,方便用户下次拿起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

如图2、4所示,第二把手3包括手柄部311、与第二铰接座8连接的手提部312,两个第一铰接座7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铰接座8之间的距离,第一铰接座7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二铰接座8位于第二平面内,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手柄部311的宽度。

如图2、3所示,在第二把手3上与第一铰接座7相对处设置有避让部14,避让部14向篮筐1中部凹陷,可以使得第二把手3向第一铰接座7侧转动时不易被第一铰接座7影响,当第一把手2与第二把手3相向转动至第二把手3与第一把手2侧的放置台9接触时,第一铰接座7将位于避让部14中。

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一种多功能储物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手柄部311的宽度,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分别与第一铰接座7、第二铰接座8连接段的中心轴线为直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网址:多功能储物篮的制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8071

相关内容

多功能储物篮.pdf
多功能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组合沥水篮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智能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组装式多功能餐具储藏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沥水篮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高尔夫球车储物篮.pdf
一种多功能储物盒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厨房操作柜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