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整本书阅读课比大语文更实用,何谓整本书阅读课?
1、近两年,整本书阅读课的概念进入了公众视野,国家要求中小重视整本书阅读。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就提出要读整本书的概念。原话这样说:“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选读单篇短章,没有收到好的方面的效果,却受到了坏的方面的影响。试问,要养成读书习惯而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
由于整本书购买成本高,以及战乱等因素,此时就此搁浅。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学校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群文阅读或单篇阅读,单篇和群文的好处是精细化理解文章。坏处是不利于培养孩子阅读的耐力,而且阅读单篇文章时,我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如同吃满汉全席,我们只吃了一口,便觉得已品尝了美味。如同盲人摸象,把耳朵当做扇子,把象腿当成柱子一般,最后闹出笑话。
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阅读也是如此。经常阅读整本书的孩子,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强,注意力更集中,长期训练,就能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力。
而学习力是一个优秀孩子的核心品质。学习力强的孩子,具有更强的变通能力,拿考试说,他有更强的应变能力,无论试卷多么灵活,他都能考出好成绩,相反,学习能力弱的孩子,一旦试题发生变化,就无从适应。而学习力强的孩子,不仅语文好,其他学科都能学好。
3、当下很多大语文机构,知识面铺得广,孩子一直处于浅层学习状态。大语文课时多,孩子们不报任何其他课,只学大语文,十年也学不完。从某一方面说,他并没有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而是在做知识普及。提升学习能力显然比知识普及更重要,有了学习力,孩子不用一直报辅导班,可以自主学习,获取各种知识。
整本书阅读也叫整本书精读课,它不仅倡导读整本书,因为很多孩子一直都在读整本书。更要求老师带着孩子精读,因为只是略读,我们吸收的营养极为有限。整本书阅读,倡导读名著,读经典书。要求老师带着孩子们掌握三大精读法: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
4、整本书精读课,老师带着孩子读,反复巩固三大精读法,通过略读、导读、精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分解每一本书,最后形成读书能力。一旦形成能力,阅读理解题和作文的某些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小学低段阅读题大部分考查提取概括能力,而思维导图就能培养这样的能力。当孩子们有了精读能力,学会读书时,名著的养分才能真正被吸收。此刻,想写出好作文就不是问题。
大语文可以提升孩子阅读兴趣,但是大语文似乎很难解决孩子应试问题。整本书不仅能提升孩子语文兴趣,也能解决孩子应试问题,所以它比大语文课更实用,整本书精读课值得您关注。
您给孩子报过大语文吗,说说您的看法?
您的留言点赞是我不断分享的动力。
小学生这样读书,坚持半年,也能写出满分作文。
俗话说:一本名著要胜过一百本畅销书。说到了名著的价值。小学生读课外书一定要学会读名著。可是走进名著很难,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读名著,效果不一样。
第一步是读,读是前提。每天固定时间精读指定的范围,这里的精读要求读出每一句话,看清每一个字。遇到精彩的细节描写,要大声的读出来,在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读培养语言的感受力。如精彩的环境描写,修辞手法,生动的人物刻画等。只有读出来,读出语言美,才可能在作文中写出美的语言。
第二步是思,会不会读书,思考很关键。当我们把这些好的词句读出来后,记得要思考这个词语,这句环境描写,这句话修辞好在哪里?这一页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只有我们善于提问,善于启发,孩子才会使劲的想。孩子不爱思考,和我们不会提问,不会启发有关。
第三步是议,在这里是讨论的意思。讨论增强阅读兴趣。小朋友读书,读一本容易,难点是坚持读很多书。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欲望,表现欲望,如果只是自己读,没有交流对象,读书这件事往往不容易坚持。这和锻炼身体一样,如果每天只是一个人跑步,想要坚持下去需要强大的毅力。如果有一群人每天陪你跑,坚持下去似乎很容易。很多同学无法坚持读课外书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时间,也不是他毅力不够,而是他找不到读同一本书的同伴,找不到可以和他聊书的对象。如果有家长或老师能和孩子聊书的内容,孩子读书热情一定更高涨。
第四步是写,写是巩固成果。俗话说:光说不练,效果减半。说很有用。但说不能替代写。有的孩子会说,但是不会写,就是缺乏写的锻炼。或是懒惰造成的。语文测试几乎都是通过笔试判定成绩,所以必须有写的功力。所以当孩子学会说的时候,一定要把说的写下来,养成写的习惯。我们教的三大精读法,就是希望孩子能落实写。可以写批注,把刚才对词语、句子、段落的理解写下来。可以画思维导图,把对全文或某章节的理解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写读后感,写出你的文章的理解,写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第五步是拓,拓是拓展的意思。拓展是延伸,是知识的再扩充。是顺藤摸瓜,一网打尽。遇到喜欢的作家,我们要看这位作家一系列的书,如读到曹文轩的《草房子》,特别喜欢草房子的写作风格,我们可以顺着《草房子》读《青铜葵花》《细米》《红瓦》等优秀作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视野,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语言,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所以当一个孩子用心读了一位作家一系列的书后,他的写作语言也情不自禁的在模仿该作家的语言,作家的语言胜过作文书万倍。如果掌握前四步的方法,又能做好第五步,加以时日,想写出满分作文也不是问题。最后记得读名著的四个步骤:读思议写拓
您觉得这样读名著怎么样,说说您的看法。
您的点赞和留言是我不断分享的动力。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