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何时走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时间:2025-08-29 15:08

周末集市的热闹,是寻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乐趣# #生活点滴# #烟火气十足的生活#

一大早,机器人“小悉”在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健康监测区就位,为老人测量血压、血氧,并将数据同步至电子健康档案。小悉是一款大模型智慧养老机器人,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各项健康指标,还能生成包括电子处方、体检报告以及健康史(如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的细致健康档案。“有了这个智能助手,老人的健康数据能实时更新,一旦发现异常,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家属和家庭医生。”工作人员介绍,中心还与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确保紧急情况时能快速送医。

近一年,随着AI智能养老产品的涌现,智慧养老的场景更加具象化。集护理、喂饭、洗浴、大小便清洁、康复训练、助行、陪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型养老机器人,已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养老院、社区和家庭中“上岗”。

养老机器人初露锋芒

养老机器人一经问世便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展示机器人的高科技、硬实力。目前,人们看到的养老机器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例如集健康监测、情感陪伴、跌倒风险评估以及用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模型智慧养老机器人。例如送饭送药陪散步陪买菜的驮物小能手,四足机器人被称为机器狗。例如帮老人更好上下楼梯,让失能、瘫痪老人能站起来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等。

“我的血压比较高,他可以告诉我的血压是高还是低,还可以进一步地向它咨询高血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它也会回答你,非常方便。”居民郝牧晓提起机器人“小悉”赞不绝口。今年五月份,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迎来的 “小悉”,除了呵护老人的身体健康外,还能兼顾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且生成情绪报告,分析老人的情绪分布与变化,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的健康监测与管理的同时,小悉能够与老人聊天,解答养生、娱乐等方面的问题,填补了他们的精神空缺。

“目前护理员市场是比较紧缺的,尤其是做到这么精细化。养老机器人的陪伴功能,缓解了家属、监护人一部分的压力。”骅羲科技梅经理表示,在试运营阶段,通过与老人的沟通与反馈,团队在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走路真的不费劲,感觉随时能跑起来。”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体验助行外骨骼设备走路、上楼梯。这副犹如“钢铁盔甲”般的设备,不仅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和动力系统给患者提供支撑力,还能通过智能算法精确控制腿部的运动轨迹和关节角度,帮助其改善步态。虽然说只是体验,但对于日常走路顺利的老人,这款设备确实能减轻很多负担,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却犹如神助,体验从轮椅上站起来的方便,老人们欣喜不已。

如果说小悉和外骨骼机器人的试水还算顺利,但机器狗小名在应用时却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在杭州市滨江区的一个小区里,一只机器狗正跟着一位老人身边,背上的盒子里放着环保袋,里面装了一些蔬菜水果。机器狗跟着老人进入楼道,因为要上电梯,老人喊了好几声,还用手拦住门,等了几秒,机器狗才顺利进入电梯。机器狗在该小区的试点也是今年5月份开始,该企业的商务经理李先生表示,之前面市的机器狗擅长爬楼,我们研发的时候,目的就是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设计了机器狗在老旧小区爬楼的能力。但真正应用起来,滨江这个小区却以电梯居多,实际监测下来,目前需要针对机器狗在进电梯的能力上进行升级,以免发生机器狗进电梯门,感应不到开门关门而产生的麻烦。

养老机器人在面市初期,频繁在杭州多个养老场景下试水,机器人企业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产品上有许多个性化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接下来将有更多2.0版本3.0版本面市。目前很多养老机器人现货少之又少,多数采用预定模式,预定周期在三个月、半年甚至更久,但产品半年后当预定的机器人到手时,可能又有了新版本。

方正证券有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的预测。但从实际应用来看,养老机器人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破茧前还有一段较长的阵痛期。

居家养老场景才是众望所归

养老机器人自今年初频繁亮相,已经在杭州多个小区实现试水。对于这类新奇事物,老人们处于“既要、还要、又要”的观望之中。根据每日商报发布的“机器人养老你怎么看”的线上调查问卷显示,300多位受访者中有46.87%比例的人都希望身边的养老机器人可以陪伴、可以对话、可以听指令做一些事情,特别是用语音管理机器人做家务,能散步买菜还能辅助自己“健步如飞”。57.48%的受访者,对于这些智能养老产品,一致认为但凡能解决身体上的刚需,费用多少都可以视能力而消费。

“一个月花500-1000元在这些AI产品上,能接受。主要还是这些机器人是为老人解决问题,辅助甚至代替保姆等人工,为我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参加调研的张阿姨表示。

采访中,医养科技、骅羲机器人、高厚科技、西湖机器人科技等企业均表示,对于养老机器人产品,除了在产品硬件和功能上,会完全贴合银发一族的需求,在服务上也有别于其他产品。例如,销售前期的体验阶段,专门针对老人进行一对一的讲解、穿戴、使用机器人;在消费者预定产品后,会专门派人上门进行首次机器人使用,并全程教会老人及家人如何在手机安装APP,以便于数据监测和控制;客服24小时在线,线上、电话、APP语音都能随时随地联系。还有一项特殊服务,销售人员会定期上门回访,在售后上除了解决老人对于产品的疑难问题,也会定期上门去听一些建议,实时关注老人的生活并提供服务。

“应用到养老服务的硬件产品,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个场景。我们希望养老机器人产品能够往居家养老场景下延伸。居家老人有几种情形,一是老人需要有陪伴缓解孤独,这是初级程度;二是老人需要有人帮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是中级程度;三是老人的吃喝拉撒全部需要交由护理来完成,这是高级程度。所以机器人在功能的提供上是会分级的,但是我们的服务都是配套的,也能保证老人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医养科技项目赵经理介绍。

智慧化养老值得期待

为了能让老人们花更少的钱,使用上更加便捷的产品,各家机器人企业都在极力升级所研发的产品,为养老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铺路。

采访中,各家企业均表示机器狗、外骨骼机器人开始优化、升级,外观上将更简洁,产品重量上将更轻。外骨骼机器人重量将从4-5斤下降至2-2.5斤,背带更好看,设备会更薄。机器狗14公斤的体重,在2.0版本也将下调一半左右。

功能方面,各类养老机器人的AI数据会更精准更人性化。外骨骼机器人会考虑设置防跌倒功能,例如医养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将设计在老人跌倒时,设备可以做到延缓触底冲击、臀部冲击,为老人做好行走上的安全保障。在康复功能的研发上,升级后的外骨骼机器人将专门针对中风的老人进行医疗器械方面能力的研发,让卧床的失能老人们站起来。

市场的期待下,企业在加速发展产品的过程中,国家不仅通过对企业端进行激励,在需求端,也通过开展各种政策试点,推动养老机器人产品的落地与消费。2025年7月23日,财政部提出将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可在消费券额度内按比例抵扣相关费用。此举有望进一步促进智能机器人在失能老人照护领域的应用推广。在浙江,已将外骨骼机器人纳入居家适老化改造目录,并按30%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件最高补贴3000元。

从智慧助老到情感伴老,未来,大家的养老生活或许是这样一个场景。太阳缓缓升起,天亮了起来,时间定格在清晨六点半,房间内语音轻声播报着当日的天气,以及床上老人的体温、血压等数据;护理床逐渐升起,步行机器人辅助老人起身下床,贴身守护洗漱,并移动传递早饭到餐桌;老人穿上外骨骼机器,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三餐时间,智能喂食设备精确投送营养膳食,24小时,安防智能机器人监控、预警房屋内各项数据;夜晚到来,陪伴机器人播放一些新闻、熟悉的老歌,并跟老人对话,守护入眠……这是居家老人在未来AI场景下的一天。

网址:养老机器人何时走入寻常百姓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4091

相关内容

服务机器人产业崛起中 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服务机器人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
多元化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多远?
应用大爆发 AI走入寻常百姓家
智能化生活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
“走转改”:沪新民晚报坚持“飞入寻常百姓家”
洗碗机何时进入寻常百姓家
居家智能照明系统,还未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线智能监控摄像头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服务机器人正加快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