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应用范例6篇
案例6: 谈判中的心理战术应用 #生活技巧# #谈判技巧# #商业谈判案例#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技术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技术应用范文1
关键词:绿色技术;绿色环境;设计;应用
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绿色技术遵循3R的理念,即: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它是构成绿色技术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的概念已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绿色技术在环境设计的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进步。绿色环境设计必须依赖绿色技术而生成,绿色技术策略应该切实实施相关的理念和技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环境保护的理念加上改造生态的知识与能力,以及相关的物质技术手段才形成完整的绿色技术效用。
1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1 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
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对眼下的环境问题要负约50%的责任,其中有相当的比例是因为室内外装饰中材料的生产、施工与维护造成的。现有的环境设计行业的装修周期一般为10年,重新装修时,以前的装修一般都要拆除,包括各类地板、瓷砖、墙纸、板材等等,这些废旧材料往往没有任何利用,直接丢弃,产生大量的垃圾,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在环境设计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如今“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等概念成为时代进步的追求。环境设计不能落后于时展的要求,而是应当大力提倡绿色设计与绿色环境消费,并在设计实践中努力实现绿色设计理念,同时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绿色环境消费观。绿色环境设计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以创造人类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为设计追求,反对以牺牲社会资源来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所谓“纯艺术化”。
1.2 环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体现
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设计来引导社会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设计师通过设计实践,会对社会的自然观和审美标准产生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现。另一方面,绿色设计本身就来源于设计师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社会也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社会。阿尔多・列奥波德在《大地伦理学》中指出:地球是有机的整体,人类是生物联合体中的平等成员,人类在自然中的作用不在于征服和统治,而在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促进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共同进化。在绿色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把环境保护观念放在优先的位置,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1.3 绿色环境设计的内涵及社会价值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西蒙兹指出,环境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环境设计专业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最终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其次,环境价值的体现就是一种环境设计价值的社会体现。绿色环境设计贯穿着设计对象的全过程,将方案的前期概念、方案确定、施工、建成后的使用直到停止使用后的回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装修和装饰,这种包括了设计层和评价层的反复过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内含有设计的社会价值。
2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2.1 设计师具有主体概念的积极作用
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自然感的空间,往往是通过改造建筑使得内外空间相互融合,使得更多的空气、阳光和水分可以与内部空间保持畅通的同时,也使得外界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很多的住宅和餐饮建筑都在追求一种自然风,希望以一种自然复古,顺应自然的氛围来赢得客户的青睐,这事实上给大众灌输了绿色生活的理念。在内部环境设计方面,广泛使用的室内造园方法,也就是在室内多摆设绿化植物,使得室内的绿色感增强。关于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和材料选择,设计师尽可能地让使用者感受自然的趣味,体会自然的味道,设计师关注的就是颜色与材料的组合,从而使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设计理念完美结合。
2.2 提高环境的健康性与和谐性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过程当中,一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融合,降低污染;二是注重处理人工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环境采光、温度、空气等系统可以高效运作。从内部环境空间来说,降低甲醛等空气污染,设计师在环境设计的阶段,就会对施工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筛选。另外,还会考虑到环境中的放射污染,氡是现代室内环境的主要放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所以,在环境设计的过程当中,常常在人们不常接触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石材元素,并尽可能的使用天然无放射石材。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对采光、空气以及温度等空间系统的设计元素进行仔细的考究,使室内能够尽可能地接受自然光照射,使空气的流通能够自然、顺畅,并使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令人舒适的区间内。这样可减少能源消耗,并与自然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使人工因素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2.3 尽可能利用绿色材料
当前,有许多的材料都以“绿色”为卖点,这为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为杰出,并能够在回收处理的问题上体现出传统材料无法达到的环保属性,最大限度满足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需求。通过对绿色材料的应用,有关人的健康的很多问题能得到解决,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设计中会尽可能的选用绿色材料,这是绿色环境设计实践应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2.4 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绿色环境设计活动已经在考虑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满足人对环境的功能需求。要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可以从温度控制、光线采集、水资源利用以及隔音等方面来实现。例如,门窗对室内温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设计中会考虑到门窗的材质和空间位置因素,尽可能使环境空间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保持最适宜的温度。再如,现在的环境设计师们都很注重节约水资源的设计,常常采用废水回收处理以及雨水收集,用以浇灌绿色植物等等。
3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3.1 绿色技术要始终围绕环保与健康的环境概念
绿色材料的应用是绿色技术的基础,绿色材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无毒无害无污染;其二是“低碳”,要尽量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减少地球的排污和排热,尽量使用可降解材料,比如可再生的藤竹木、可分解的玻璃、可循环使用的钢材等等。绿色技术应当在人的需求满足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思维下,以保护环境、友好自然的方式给人们(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生活带来健康、方便、舒适的绿色空间环境。
3.2 智力资源应成为绿色环境设计发展的重要资源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智力的重要性,它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智力资本的发展不仅推动物力资本的不断创新,而且使劳动者本身的素质提高,使社会财富增加。设计是具有创新性的智力资源,环境设计尤其如此,一个好的绿色环境设计可以节约资源、节省空间,带给人们健康的生活。故在设计专业教育中,给未来的设计师灌输绿色环境设计概念也将是长期的重要任务和更重要的发展资源。
3.3 绿色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应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
知识经济崇尚知识、脑力,重复劳动不再占据主要地位,知识经济为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土壤。绿色环境设计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艺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审美附加值,从而往往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设计师应自觉、主动把握经济社会的特点,在设计思想、设计观念、设计方法、设计手段等方面做出回应和体现,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
3.4 绿色技术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绿色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它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在当今,环境设计中智能化设计体系广泛运用,如智能化的节能减排系统在环境设计中正逐渐被大量运用,如何让环境设计空间更符合当代及未来人群的需要,绿色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设计也会随之进入智能化绿色设计的新阶段。
4 结语
绿色环境设计是今后设计界的主流设计方向,而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绿色环境设计充分体现了低碳、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观,同时,绿色思维、绿色理念、绿色生活方式对绿环境艺术设计也至关重要。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带给人类文明长远的利益。注重绿色技术、注重绿色环境设计,为营造“绿色、和谐、低碳”的环境空间而努力必将是环境设计从业者的责任和设计事务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大卫・伯格曼(美).可持续设计要点指南[M].徐馨莲,陈然,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黎德化.生态设计学[M].徐馨莲,陈然,译.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Jean Carroon .可持续设计要点指南[M].陈彦玉,等,译.
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华钢(1968―),男,广东广州人,硕士,教授,广东白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绿色技术应用范文2
一、生物技术应用于养殖业
目前,饲料企业普遍在加工饲料时添加抗生素,虽然在标签上已标明休药期,但有的养猪场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执行,甚至生猪出栏的当天仍然饲喂含抗生素的饲料,致使肉食含抗生素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应用生物技术,以生物菌种替代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分别加工成生物预混料、生物浓缩料、生物配合饲料,这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最佳选择。这些生物饲料的优势是:
1. 调控营养水平。试验证明:以生物菌种替代抗生素配制生物预混料、生物浓缩料和生物配合饲料,饲喂前将1天所需要的饲料提前24小时拌50%~70%的水,进行发酵,经检测粗蛋白含量达到17.7%,比原配合饲料提高了3.1个百分点。在发酵过程中既增加了菌体蛋白,又增加了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的含量。笔者近几年指导部分养猪场与分散养猪户利用生物饲料养猪4680头,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中平均体重15千克的长×大×本内三元仔猪,饲养4个月达到90千克,育肥期平均每头月增重18.75千克,料重比2.8∶1;平均体重15千克的杜×长×大外三元育肥仔猪,饲养4个月达到107千克,每头平均月增重23千克,料重比2.6∶1。红岩寺镇凉水村朱每年养猪120头,自2004年9月开始利用生物饲料,并与其他3种名牌饲料对比,生物饲料表现出成本低,增重效果与名牌饲料无明显差异,所以他连续8年使用生物饲料。
2. 降低成本。菜籽饼(粕)含有硫葡萄甙、芥酸和单宁等有害成分;棉饼(粕)含有游离棉酚等有害成分;花生饼(粕)极易感染黄曲霉素;玉米如果收获时受雨季影响,干燥方法不妥,仓储会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呕吐霉素或赭曲霉素。这些毒素会造成母猪繁殖障碍或导致育肥猪采食量下降甚至产生呕吐症状。饲料企业与养猪场因考虑菜籽饼、棉籽饼、花生饼等有害成分的影响,在配制饲料时,主要选用豆粕,但豆粕价格高,从而导致饲料企业与养猪场效益差。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和玉米等本地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这类饼粕与玉米加工成配合饲料后,饲喂前进行生物发酵,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脱毒问题。生物脱毒方法方便、科学,可大幅度减少豆粕用量,降低饲料成本。
3. 防治仔猪腹泻。仔猪腹泻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果防治不当,有可能由腹泻转为细菌性的仔猪黄痢、白痢,甚至发生水肿病导致成批死亡。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治黄痢、白痢,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而加重腹泻。应用生物技术防治仔猪腹泻是最佳选择,这种生物饲料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仔猪腹泻的目的。
4. 增强免疫功能。生物饲料是采用了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种,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配合饲料全部发酵而成。这种生物饲料在体内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抗病力的作用。2007年6月至8月,建始县10个乡镇受到蓝耳病危害,大小猪场受到疫情影响,而红岩寺镇朱的猪场由于长期利用生物饲料,增强了猪的免疫功能,无1头发病。近几年,全县有2166户以生物饲料喂养的生猪均未受到重大疫病危害。
生物饲料显示了多种优势,是生产无公害畜禽蛋绿色食品的最佳选择。饲料企业可以利用生物预混料生产生物浓缩饲料、生物配合饲料,养殖者可以利用生物预混料或生物浓缩料加工生物配合饲料。
二、生物技术应用于种植业
粮食是人们极为重要的食品,这类食品的安全与使用化肥息息相关。长期施用化肥,化肥在土壤中转化为硝态氮,引起蔬菜、粮食等食物硝酸盐含量过高;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会引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致人死亡,同时也是致癌因子。土壤中长期过量施用氮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过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是会使作物凋谢枯萎,二是会引起人畜中毒。为了食品安全,研制生物有机肥是人类健康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需要。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避免亚硝酸盐中毒,确保食品安全,而且能实现粮食增产。
笔者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含粮油作物、花卉等所需要的铜、铁、锌、锰、硼等微量元素与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并含生物菌种。这种生物有机肥既可以代替复合肥,又可以代替尿素等氮肥,因此,既可以做底肥,又可以做追肥,2012年已有部分农户利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花卉。其优势是:
1. 促进植物吸收利用。肥料中氮、磷、钾及其他成分,一般情况下植物吸收利用率不高,如氯化钾是粮食作物较理想的钾肥,经实际观察,2012年3月直接施用到土壤里的氯化钾,9月份翻动土壤,发现氯化钾仍然是红色的颗粒,这说明有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的现象;而在另一田块采取氯化钾配入到生物有机肥料中,经粉碎混合后再施的方法,这些氯化钾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被全部吸收利用,土壤中无残留。
2. 肥效长,抗病力强。生物有机肥料的各种成分经微生物分解后,利用率高,且肥效长,植物抗病力强。如业州镇石桥湾村代明祥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0.5亩,在收获前15天茎叶仍然青绿粗壮,生长旺盛,无根腐病;而相邻种同一品种玉米的地块,却因施用化肥,在收获前15天已凋谢枯萎。巫山县官渡镇黄仕荣同样反映,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玉米收获前几天仍然生长旺盛,茎叶青绿粗壮,而施用化肥种植的玉米早已凋谢枯萎。
3. 肥力高,增产增收。县农业局技术干部协助指导使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粮食作物,秋收时经测产验收,证明使用生物有机肥的效益高。景阳镇大树垭村黄英杰种植的玉米,施用生物有机肥,平均亩产量669.9千克,亩收入1607.76元;而施用化肥平均亩产量586千克,亩收入1406.40元。业州镇猫儿坪村孙邦益种植的水稻,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平均亩产量546千克,而施用化肥平均亩产量只有452千克,使用生物有机肥比使用化肥增产20.8%,增收282元。
4. 有利于减少病虫为害,减少农药污染。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的作物长势旺盛,抗病害能力明显增强。据孙邦益介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水稻直到收割前一直没有“蜢子”(稻飞虱)为害,而他施用化肥的另一块水稻田与邻近农户施用化肥的水稻田,连片受到“蜢子”为害。
5. 改良土壤。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更为严重的是长期超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影响人畜健康。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与有益微生物,又避免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为害,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三、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绿色食品
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发展瘦肉型商品猪、肉鸡、蛋鸡等畜禽生产,并建立养殖—种植—养殖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同时分别以养殖业、种植业不同品种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链,是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1. 建立生物技术综合养殖种植小区。即以一个村或片区,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示范户100户,每户每年可为市场提供瘦肉型商品猪1万头,肉鸡1万只,鲜蛋140吨;每户每年可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10~20亩或水稻10~20亩。在此基础上,成立专业合作社,将畜禽产品、粮食产品统一回收,并分别加工包装投放市场,形成生物技术绿色食品产业链。
2. 以养殖业、种植业不同品种,分别建立生物技术示范小区,统一供种、供生物饲料或肥料,以生物有机肥种植万亩优质玉米或优质水稻,并统一回收产品,加工包装投放市场。
绿色技术应用范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中水系统,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日本经堂杜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是21世纪国际建筑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探索,其理念可以概括为“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十六个字。它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1.绿色住宅的产生及含义
1.1绿色住宅的产生
当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吁全球关心环境、关注未来。世界各国亦纷纷加大环境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概念应运而生,绿色产品随之面世。绿色住宅是自然主义的兴起与环保运动高涨的产物。住宅被赋予了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充满想象空间的绿色概念。
1.2绿色住宅的内涵
绿色住宅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预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这种住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亲自然性,即在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维护管理、拆除改建等一切活动中都尽可能地把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实现住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2.绿色住宅的适用技术
2.1中水技术
现代住宅区要求向节水型、雨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型的方向发展。不少国家已着手建筑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各国根据自己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的中水回用技术。
2.1.1中水的含义
中水是指水质介于(上水)自来水与(下水)污水之间的水。一般是城市污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或其它用途的相应回用水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园林浇灌、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及设备冷却等。
2.1.2中水系统形式
中水处理及回用按市政条件分三种情况考虑:
(1)有市政中水管网,小区污废水合流
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这种系统形式是最为推荐的。
(2)无市政中水管网,小区污废水分流
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分流。污水经化粪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经小区废水管网收集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中水系统水源为小区回收的杂排水。
(3)无市政中水管网,小区污废水合流
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至小区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中水系统水源为小区内回收的排水。
2.1.3中水处理的技术特点
中水处理系统建成后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严重缺水而又日益扩大城市规模的各个地区意义重大。
(1)建中水处理系统简便易行。只需要普通电源和相应的建筑面积,对土地地形没有特别要求,可在山坡、平地、地下、屋顶建造。
(2)中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时应防止中水污染上水。中水管道与上、下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应大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上、下水管道的中间。为了防止中水处理系统故障,应设上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切换装置。
2.2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方便易得的可再生建筑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在住宅中的应用,技术上除了有光热和光电两个主要方面,还有太阳能与混合通风的结合;布局上主要在屋顶、阳台、外墙等有充足阳光的部位设置。
2.2.1光热方面
光热主要体现在住宅的供应生活热水、供热制冷上。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住宅的一体化除在设计时要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布置外,太阳能热水系统自身的体系和形式也将作进一步改进,传统的真空管太阳能热水系统从质量和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性更大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建筑一体化设计: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能比较好地与建筑实现完美结合。以分体式双循环承压运行为主,将储热水箱设在地下室、阁楼或楼梯间、阳台等部位隐藏放置,不占室内空间,避免屋顶、阳台和外墙承重;集热器与住宅屋顶、南立面的阳台护栏、飘窗、墙面等相结合,使住宅外观整体统一,层次丰富,效果突出。
2.2.2光电方面
光电主要体现在住宅的光电转换、照明上。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
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形式的不同,BIPV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将光伏方阵依附于建筑物上,建筑物作为光伏方阵载体,起支承作用。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光伏组件以一种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现,光伏方阵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
2.2.3太阳能与混合通风复合能量系统
太阳能与混合通风复合能量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能量系统,他主要包括3层内涵:
(1)太阳能作为动力来强化自然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房间排风,提高排风温度,增加热压,从而强化自然通风。这种系统通常是在屋面设置太阳能烟囱或将屋面做成太阳能集热屋面的结构
(2)太阳能作为热源来加热室内外空气,空气输运由混合通风系统完成。直接利用太阳能加热流经空气集热器的空气,或利用太阳能加热温室中的空气,然后由混合通风系统送入房间,这种系统通常用于太阳能采暖。
(3)利用太阳能为混合通风系统进行蓄热。在混合通风系统中,太阳能蓄热是通过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加热的空气流经卵石床或PCM储能设备来实现的。
3.应用实例
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由一幢代表联排小住宅之一个单元的“零能耗”独立住宅和一幢代表多层公寓的低能耗生态公寓组成,独立住宅建筑面积238,为二层砖混结构,在该建筑中集成了大量一二年内即可在住宅建设中推广应用的绿色住宅实用技术,力求达到“零建筑能耗”的目标。采用3kW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并网技术,光伏电池每块200W,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块光伏电池,并与屋面结构浑然一体。
生态住宅示范楼注重实现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生态公寓的二三层阳台分别安装2.7和4.2的阳台护栏悬挂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独立住宅上方安装了4.6的遮阳屋檐悬挂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为规模化利用太阳能提供了工程示范和应用可行性。
4.总结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必将促进住宅建设数量和质量继续提升,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住宅,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绿色住宅时时体现着“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让人居环境更加舒适、优美、洁净。我们还要更多的借鉴国外的成果经验,引进国外的绿色新技术。从而我国的绿色住宅发展的水平,为我国绿色住宅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绿色住宅技术集成与示范――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 [J].住宅科技,2006(03):16
2.住宅小区建筑中水系统问题探讨 [J].住宅产业,2006(02):31
3.住宅小区中水技术 [J].住宅科技,1992(11):11
绿色技术应用范文4
【关键词】机电设备;绿色维修技术;应用;对策
1前言
伴随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各个产业领域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在全球能源危机格局下,于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应用绿色维修技术开展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势必转变为机电设备维修的发展趋势。强化机电设备维修中绿色维修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能够为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有效的贡献[1]。
2机电设备维修中的绿色维修技术
2.1绿色诊断技术
绿色诊断技术指的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设备、方法即过程均应当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采集机电设备运行期间实时数据、预估故障灯,再结合机电设备实际情况制定针对的维护对策,作用于防止受计划维修影响而引发的维修盲目、过剩及不足等问题,降低维修费用,全面挖掘机电设备潜能,从而获取良好的运行效率、经济的运行成本[2]。
2.2绿色维修材料技术
绿色维修材料指的是在对机电设备常规功能要求予以满足的基础上,有着良好环境兼容性的维修材料。采用绿色维修材料属于机电设备维修中应用绿色维修技术的重要前提。以往机电设备维修期间,大部分材料的各种性能是按照可符合机电设备经济维修需求与否来选取的,鲜有权衡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绿色维修材料技术要求在维修材料选择过程中,要全面分析选取材料可能对环境构成的影响,尽量选取绿色、环保、易回收的维修材料。
2.3绿色维修工艺技术
绿色维修工艺技术分别有自修复技术、模块化拆卸技术及虚拟维修技术等。以自修复技术为例,其将油或者脂用作载体,加入由各式各样矿物质构成的混合物,经摩擦、催化作用,不断朝金属表层及内部侵入,并与其形成全新的晶体结构,转变晶格常数,显著改善摩擦表层粗糙度,从而达到降低摩擦损耗、自我修复的目的。
2.4绿色清洗技术
绿色清洗技术分别有水基洗涤剂技术、电子设备快速清洗技术等。水基清洗剂包括表层活性剂、些许添加剂,存在液态、膏状及粉状三种形态,其可以水带油,有着成本低、使用可靠、节约能源、环保等特征。水基清洗剂作用于除油的发生机制为:通过将水基清洗剂与水调配成水溶液,机电设备表层污染物可与水溶液表面活性剂分析发生乳化、分解反应,促使污染物得到溶解,从而达到表层除油清洗的目的。电子设备快速清洗技术能够于不停机情形下对机电设备展开原位清洗,具备操作便捷、高效、迅速等特征,可很大程度上提升维修效率,清洗效率可达到人工清洗效率的10倍以上[3]。
2.5再制造技术
再制造技术指的是基于机电设备整体寿命周期设计、管理理念,将高效、优质、环保作为标准,将先进技术、新型材料及产业化生产作为方式,将修复、改造及提升性能作为目的的一系列维修技术的统称。再制造技术有别于常规的维修技术,其同时还涵盖了产品性能的换代、改善,并且不会导致过多的资源损耗。
3强化机电设备绿色维修实施对策
在全球能源危机格局下,于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应用绿色维修技术开展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势必转变为机电设备维修的发展趋势。全面机电设备行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强化机电设备绿色维修应用。如何进一步强化机电设备绿色维修实施可以从以下相关对策着手:
3.1在机电设备设计中贯穿绿色维修
在机电设备材料选择方面,设计材料选取一方面要权衡机电设备使用条件及使用性能,一方面要权衡环保因素,明确维修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选取绿色、环保、易回收的材料。尽可能实现结构设计简单,采取新型链接方法开展结构设计,就流程工业中的管线结构,选取快拆性设计;就非流程工业设备结构,选取互换性设计、模块化设计。同时还可对维修机电设备全面使用寿命周期中实施无维修设计,对关键、停车会出现重大损失的流程工业设备、产值较高的非流程工业设备,实施无维修设计。
3.2在机电设备制造中贯穿绿色维修
在机电设备制造方面,制造手段应当结合修旧利废的对应再制造工程。就以发动机制造而言,倘若把废旧发动机进行回炉,那么此再利用价值仅仅只有原机的三个百分点,而如果对该发动机予以再制造,便能够使原本发动机80%的价值得以再循环利用,进而能够有效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周期,节约能源,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3.3在机电设备维修中推行绿色维修
(1)机电设备维修前期。于机电设备维修前期,应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予以监测、诊断,开展状态维修,以达到有效延长机电设备开展大修的时间相互间隔。现阶段部分大规模化工企业施行状态维修后,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已从过去的每年一次转变为两年一次亦或是更长时间的维修,促进机电设备获取有效的绿色维修。(2)机电设备维修阶段。于机电设备维修阶段,可采取绿色维修技术、绿色维修工艺来开展维修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机电设备维修效率。选取绿色维修方式能够在开展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降低维修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好比对汽车设备展开维修过程中,应用绿色维修技术代替传统维修工艺,能够有效减轻有害粉尘对生态环境构成的破坏。(3)机电设备维修后期。于机电设备维修后期,应当开展好维修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汲取过往机电设备维修实践中的维修经验,将工具、零件配件逐一摆放好,维修完毕对维修材料、场地予以清理。
4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设备中应用绿色维修技术可极大地降低原材料、能源的损耗,节约成本,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机电设备的绿色维修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问题,“在机电设备设计中贯穿绿色维修”、“在机电设备制造中贯穿绿色维修”、“在机电设备维修中推行绿色维修”等,积极促进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源.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策略选择与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2(10):91~91.
绿色技术应用范文5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其在资源利用和生产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污染,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绝不用生态赤字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成为当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机械制造;绿色制造技术;特点;应用
绿色制造技术是以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为基础,以绿色制造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制造手段在设计、工艺、包装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化的资源投入来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果,这实际上是一种实现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协调的现代化技术手段。那么绿色制造技术有何特点呢?我们应该如何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呢?这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内容。
1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
绿色制造技术是一项优化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技术,在整个产品制作过程中,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并保证环境污染最小。“绿色”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最大特征,从“绿色”和生产入手,绿色制造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绿色设计
在进行生产之前,整体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在绿色制造技术下,其设计应该归纳为绿色设计。即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到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材料、所生产产品的寿命、功能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都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将环境问题贯穿设计始终。因此,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并行性、继承性和绿色性的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思路,完善设计方法。
1.2绿色材料
材料是一切生产制造都必须具备的基础,在绿色制造技术应用中所选取的材料也应该是“绿色的”。这里的“绿色”主要是指对环境污染小甚至是没有污染的具有可再生性和循环利用性的材料。机械制造业对材料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构建一个“绿色材料”充足的资源库,以此为制造业的生产、制造提供原料,保证制造业的有效发展。
1.3绿色工艺
在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计划和材料之后,需要着手进行实践。绿色工艺主要是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句话来说,绿色工艺就是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对技术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先进的技术减少制作材料的投入,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减少材料浪费,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从目前的绿色工艺应用情况来看,极具代表性的技术手段有干式切削、生产废物的再利用等。
1.4绿色处理
在生产制作工作结束之后,会有许多剩余材料或者边角料,此时就需要利用绿色处理手段来将这些生产“废料”进行再加工,以此应用到下一轮的生产制作过程中,避免材料浪费,做到物尽其用。若想绿色处理顺利进行,需要在绿色设计环节对其进行充分地考虑,在原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做出准确判断,以此为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能性。
2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2.1进行绿色设计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进行机械制造之前,要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整体把握,结合绿色设计的特点,从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功用、寿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综合考虑,站在整体高度上设计出绿色的机械产品生产流程。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仍需要将环境问题考虑进去,在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理念的指导下,考虑产品的使用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所设计生产的产品在以最少资源使用的情况下我发挥最大的功效,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时时维修,避免“一次性”产品的出现,在可循环使用的情况下节约资源和制造投入。除此之外,在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绿色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尽最大可能缩短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以此在有限的时间里生产更多的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产品数量,实现利益最大化。
2.2使用绿色材料
根据上文对绿色制造技术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制造技术的实施是以绿色材料为依托的。这同样适用于机械制造业。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践行绿色制造技术,首先要选择绿色材料。在选择绿色材料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①所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可循环使用性,其产生与生产使用过程中是否附环境的污染比较小,其购买成本是否比较低;②所选择材料是否具有可适用性,即能否做到一物多用,其生产来源是否广阔,能源源不断保证材料供应;③所选择材料嫩否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
2.3实行绿色工艺
机械制造过程中所选择的生产工艺是在传统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工艺而形成的资源节约型工艺。从对当前机械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所使用的具有“绿色性”的工艺主要有三种:①能源节约型工艺,即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采用节约能源的制造工艺;②资源节约型工艺,即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来简化生产工艺系统,在系统运作中降低生产材料的使用数量,使用环保型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来取代传统材料,以此实现材料供应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材料损耗;③环保型生产工艺,这一机械制作技术的关键,即在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利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这一工艺也可以作用于绿色处理环节。
2.4开展绿色处理
在机械制造结束之后,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对剩余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在循环使用中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减少生产浪费。或者对剩余材料进行分解,将零部件应用到其他生产过程中,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对于那些完全不能再次进行使用的部件,需要分类回收,将其“还原”为材料,再次应用到生产中。总之,在机械制作过程中应用绿色制造技术主要是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为中心,以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和绿色处理为主要环节来进行绿色制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詹建军.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4.
绿色技术应用范文6
关键词:绿色技术;建筑设计;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更是科学之道。这就需要各行各业遵照此原则正确做好发展问题, 建筑业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绿色技术的应用, 只有绿色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尽可能的应用才可以谈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技术包含很多方面, 同时涉及建筑的许多方面, 如果能在建筑设计、 施工、 装修等阶段融入绿色技术,可以说这样的建筑将是未来人们所希望的绿色建筑。本文通过对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设计方法及绿色技术要点进行阐析, 为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绿色技术应用原则
绿色技术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任何阶段, 在建筑设计时针对具体目标元素进行应用, 并将这些目标元素有机结合, 最终完成建筑的整体设计,具体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应用绿色技术。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是保证建筑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
1.2 重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问题,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包括: 初阶段的规划设计、 施工阶段、 后期运营管理以及拆除。
对全寿命周期进行关注和重视, 不仅可以在规划设计阶段将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和利用,而且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可以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 低耗、 舒适的无害空间, 拆除后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并视拆除的材料尽可能的做大二次使用, 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1.3 对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化利用, 保护周围的环境,对现有的适合的地貌、地形、 植被和自然水系等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 在对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和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建筑的选址、布局、形态和朝向; 在建筑的设计上, 保证建筑的规模和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有害气体和废弃物排放时, 应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4 适用与健康的环境是居住者的目标,绿色建筑应对使用者的适度需求进行充分考虑, 不断改进设计和施工方法, 努力建造和谐优美的环境;确保居住者有一个质量安全、 环境清新的空间; 在满足居住条件的情况下, 更能够带来居住上的快乐和工作上的高效率。
1.5 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降低对环境的高度污染, 通过对设计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 优化生产工艺, 合理化选择适用的技术、 材料和产品,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优化, 改变旧的消费思想和方式,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过度的浪费; 因地制宜, 将本地材料和资源加以扩大化的利用; 重视对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 从根本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将可再生、 清洁的资源尽可能的应用在绿色建筑之中。
2、 绿色技术的设计方法
2.1 绿色思维创新设计
绿色思维是指在建筑设计时将绿色思维融入其中, 在制定方案和创作时首先考虑设计的可持续性,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性, 让建筑业中有资源循环经济体现,绿色思维的两个基本原则包括: 创新和平衡意识。创新性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设计方案的创新, 二是对设计理念的创新。 这两种创新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对当地的建筑业无论是技术上、 材料应用上、 风格造型上起到一定的革命性变化, 但是目前我国的设计师在创新性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 所以设计成果没有明显表现出创新性这一特点, 这就需要设计师继续努力和钻研, 将绿色思维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找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要提高对建筑创新性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和建筑物完美的结合, 让建筑体系在创新性的观念下有新的发展。
另一方面, 设计师要想做好平衡意识必须要做到两点, 一是将建筑设计尽量做到精细化, 这样会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减小对资源的浪费; 另一点就是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与整体的建筑格局相匹配, 关键是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分析和选择环境和建筑物完美的结合, 以进行对风险的控制和化解。
2.2 以人为本创新设计
建筑设计以人的设计作为开始, 也以人的使用为结束, 所以建筑的设计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人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建筑设计并不是单纯的的外观和质量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对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 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思想当中, 不断将人文精神体现在设计当中。
2.3 运用科技创新设计
在人们的生活中, 数字技术不断被人们所熟悉和应用, 它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发展, 为建筑设计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数字技术, 使简单的设计变得多元化。 在造型上出现了非线性形体结构, 使风格各异的建筑形式相继产生, 这种创新方法,可以充分完成设计师的想象形体, 不单单是强几何形体和简单的现代主义单一形体。 数字技术使建筑设计领域进入到了多元化的领域,在电脑中建筑师对形体进行任意的扭曲变形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对绿色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使用性能优化的建筑表皮材料进行单体建筑的立面设计
高性能的建筑立面设计以全体建筑的整合设计作为设计理念, 以当地的气候、地域特点、 经济条件等整合各种技术策略进行建筑的初步设计, 结合建筑的造型设计达到建筑的独特和创新。
3.2 采用遮阳技术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遮阳技术是被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 建筑根据不同朝向采取不同的遮阳形式, 在北方的建筑设计中, 根据被北方的气候条件和温度, 在建筑立面的不同位置设置金属遮阳穿孔板,实现建筑的遮阳效果。
3.3 建筑立面整合种植技术
在绿化技术的发展下, 建筑绿化技术已从过去的护的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即种植墙面技术发展。除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外观效果, 种植墙面与屋面绿化技术也可以起到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净化周围空气、 对保温性能适当进行提高、 隔音降噪, 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3.4 建筑立面整合通风技术
通风系统根据其采取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混合通风、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三种。立面整合自然通风由传统门窗和双层幕墙自然通风系统。一方面将通风、 降噪、 净化空气等技术进行完美整合, 同时也实现了自然通风, 另一方面,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
绿色技术应用首先要不违反建筑设计理念,不会对资源及材料的浪费, 还会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原则, 还会考虑到绿色技术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实现的空间范围比较大, 还会节约成本。
4、结束语
对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已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 也是我国建筑业近几年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 特别是建筑设计者的加入。我们相信, 通过我国建筑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我国必然会走向一条环境和谐、 资源节约、 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韩继红, 范宏武, 孙桦.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绿色低碳之路―― ―思考与实践[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
[2]孙大明, 田慧峰, 周志仁.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A].城市发展研究―― ―第 7 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1
[3]范宏武, 韩继红, 孙桦.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适用性分析[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
[4]楼国山.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的旋转形体高层、 超高层建筑设计研究[A].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
网址:绿色技术应用范例6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644
相关内容
区块链技术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艺术实践论文范例6篇
低碳生活的技巧范例6篇
财务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例6篇
艺术与生活论文范例6篇
艺术鉴赏论文范例8篇
绿色房屋建筑中的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日常护理小知识范例6篇
办公室工作建议范例6篇
家庭护理范例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