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习惯,积极调理,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

发布时间:2025-10-13 18:38

控制盐糖摄入,降低慢性疾病风险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习惯改善# #饮食习惯调整建议#

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据慢性胃炎发病率的10%~30%。其症状多样,多包括中、上腹部胀满不适,呃逆,食欲不佳等症状。发现这类疾病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风险,还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同时不要忽视用中医的方法积极调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中最需引起重视的一项。因其具有传染性,与感染者长期共餐,可能会导致患病。幽门螺杆菌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蛋白酶、过氧化物酶等,引起胃黏膜损伤。同时,它也是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经常性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胆汁或十二指肠反流。反流液刺激胃黏膜,会使其受损。若病因未解决,继续不规律饮食或暴饮暴食,长此以往,不间断的刺激会加重病情,最终导致胃黏膜萎缩,引发胃炎。频繁进食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嗜好烟酒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均会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胃黏膜萎缩,重者出现肠化生。研究发现,长期高盐饮食并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也是该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药物不良反应:很多药物也会导致本病。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能力。

其他因素:胃黏膜的功能与患者年龄也密切相关。老年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中年人。免疫、遗传、放射等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如接触铅等相关重金属的工作者也是本病的高发群体。

建议本病患者保持日常规律饮食,戒烟忌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且饮食以低盐、清淡为主;避免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如腌制、熏烤和油炸类食物。

中医调治,内外兼施

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于“胃痞”的范畴。脾胃虚弱为本病起病之本。脾胃乃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湿浊中阻,则见胃脘胀满、食欲不佳、呃逆、眩晕、头重如裹、大便稀溏等症状。

临床上,常用炒白术、白茯苓、党参等中药健脾补虚,用藿香、佩兰、石菖蒲、砂仁、白豆蔻等中药化湿祛浊。

对于胃脘胀满、嗳气、胃纳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人群,推荐以下药食同源粥和穴位按摩法。

【健脾和胃粥】

原料:山药20克、芡实10克、神曲10克、谷芽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以上食材同煮为粥。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功效。

【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是日常调理脾胃最常用的穴位。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为除痰湿的要穴。

二者均采用点按或点揉的手法,1日2~3次,每次以3~5分钟为宜,按揉时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度。

对于气滞血瘀为本病演变之机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胀满或不适,两侧胁肋部胀满不适,胃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动,面色暗滞,或伴解黑便,舌质紫暗。此类患者多患病时间较长,经络多阻滞不通,用药应以“疏”“活”为原则,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临床上多选用香附、佛手、木香、枳壳等中药疏肝理气,用党参、白术、茯苓等中药健脾补虚,用当归、莪术等中药活血通络。

推荐以下中药代茶饮和穴位保健法。

【疏肝和胃饮】

原料: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

做法:将以上药物清洗干净,用沸水冲泡数分钟,待温度适口后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疏肝和胃的功效。

【穴位按摩】

期门穴:位于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本穴为肝经募穴,是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重要穴位。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连接的部位。本穴为肝经原穴,是调节气血的重要穴位。

网址:改善生活习惯,积极调理,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4674

相关内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自我护理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别慌,这可不一定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别慌,这可不一定!
肠胃专家杨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管理大师”
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日常改变哪些行为,能够大大降低胃癌风险
【萎缩性胃炎要吃什么药日常生活怎么保养】慢性浅表性胃炎该怎么保养
慢性萎缩性胃炎C2型怎么治疗比较好
萎缩性胃炎饮食调理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怎么治疗好
慢性胃炎的科学调理与康复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