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头村:一座小岛的底蕴与新生丨《奉贤报》“我与乡村有约”特刊
体验农家乐,与农民互动,了解农村生活,是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乡村旅游#
关注
当前,我国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展现出崭新面貌、丰富样态和多元功能,孕育着新时代的乡村文明和人文精神。近期,《奉贤报》协同区作家协会,遴选本区9个乡村,以作家的视角和笔触,采写乡村振兴故事,反映乡村发展历程,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以飨读者。
——《奉贤报》编辑部
乡村振兴,事关国运,也是作家们当仁不让的奔赴所在,更是心心念念的情感寄托。在这个点上,我们深入乡村,走向农家,近距离地看一看,聊一聊,写一写。这些汇集的采风作品,既是乡村振兴的成果展示,也是乡村发展的探询思考。
——奉贤区作家协会


经过一年多的清退复垦,原先低效闲置的乡村集体建设用地被整合,金汇镇墩头村引入了网红吊桥、乡村酒店、特色餐饮等复合业态,沉睡的乡村资源迸发“文化传承+商业爆燃”的双重活力。这次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飞云岛·雁南飞”也迎来了正式营业。依托老宅“瑰宝”,打造“飞云岛·雁南飞”项目,墩头村正在精心构筑乡村振兴的“金汇样板”。

墩头村的由来
四面环水、田林交错,依水而居、白墙黛瓦……作为金汇镇的东大门,于车内望向窗外,墩头村那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便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眼前。掌着方向盘的墩头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周斌,对每个转弯,每片宅基,每个上坡、下坡,都熟得像在自家场院。周斌,可是这土生土长的墩头村人。
车行至墩头港中段,隔着港,南面的平地现出一片独立的小岛,衬着背后不远处的农舍,以当地人称作的“泥墩”来形容,很是形象。三百年前,由陈姓人家率先居住于此,被人们称作“墩头陈”。墩头陈因此墩而远近闻名。
而墩头村名字的由来,要由解放后设立乡村时说起,当时的陆家场至富家宅交界处被组建成原来的墩头村。至人民公社年代时,墩头村与飞云村合并为中心大队。再经历二十多年后,在改革开放时更正地名,中心大队又改名为墩头村。2007年7月,村行政区域调整,将华星村、墩头村合并为新的墩头村。将村委会设于大叶公路南侧(金汇镇墩头村华星248号),设置墩头村标记牌,墩头村的名字沿用至今。

墩头村的地理位置处于奉贤区金汇镇东部,南连资福村,北连浦东新区,东与奉城镇蔡家桥村接壤,西接周家村。随车巡行于墩头村,直观感觉它的区域面积很是不小。周斌介绍,墩头村的区域总面积有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0亩。村里的主要种植作物即水稻,由种粮大户种植。
百年老宅重焕生机
“去飞云岛看看吧!”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背后,有着悠久的历史。百年老宅,就坐落于此。

前几年,随着村民们的生活重心转向城镇,岛上的老屋失了人气,草木也少了打理。为了让这份沉寂重新焕发生机,唤醒岛屿的独特肌理与人文记忆,2023年底,“飞云岛・雁南飞”项目应势而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可能。2024年,金汇镇通过宅基地流转机制全面推进飞云岛的保护开发工作,在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我看到位于最中央的一套民宅的木制大门上挂着“百年老宅”的字牌。重修后的老宅正面呈中式对称结构,在中间的正门两端对称地各有两道小门。推开中间的正门进院,见院落呈四方形,四面房屋相连。
进入正房间,周斌手指向上示意我看向房顶,我顺势抬头,枋上的雕刻令人惊叹。其中,前看枋的雕刻最为丰富,两面均雕有不同的戏曲人物故事,南侧正中雕有“福禄寿”三星图与“和合二仙”,上衬铜钱,下托花卉。前看枋背后,西侧刻有“旗开得胜”,东侧刻有“马到成功”,辅以树林山峦,其正中与两端之装饰木雕则与南侧相同。后看枋正中雕有“郭子仪拜寿”,两侧武戏人物则为《说岳传》之“岳飞战金弹子”与“岳飞战高宠”。后看枋上部辅以桃纹,正中刻有莲花一朵,背面刻着一段文字“民国乙丑年丑月金关顺起造”,记录了该宅起造年代及建造人。据此可知,该宅始建年月为1925年12月。
据金家后代所述,该宅主人金关顺出生于西南侧小镇附近。原有一定土地,算得上小康之家。由于该镇在民国初期开始败落,故举家迁徙,选址于小镇之东北角一风水较好之地,砌屋造宅一绞圈,东接包厢,后建拦脚屋。随着改革开放后居住条件改善,后代拆除原自有房屋,于旁边翻筑新房,老宅遂不再完整。
现今,老宅的重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团队担纲设计,在百年江南老宅的原有风貌上进行发挥,修旧如旧,保留了梁、枋等雕刻的同时,将客堂内装饰成现代文创风格。周斌说,此老宅作为“飞云岛·雁南飞”民宿接待中心迎接四方来客。

而左邻右舍在建的民宿建筑,即未来的乡村酒店,将为四方来客提供高品质住宿条件。飞云岛四面环水,在与其隔水相望的南侧,一排在建房屋今后将进驻特色餐饮企业。由小岛出外的唯一路径,则由设计师设计成了一座网红吊桥,白天放架于河上,供人往来出入;夜晚时可吊起,使在岛休憩的游客尽享乡村的静谧。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佳节期间,以百年老宅为中心的特色餐饮和乡村酒店服务地块正式营业,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尝试、体验。
打造南上海首个郊野运动中心
今年,墩头村重新布局乡村产业,通过规划调整,在整个“飞云岛·雁南飞”项目内调整32亩建设用地,打造南上海首个郊野运动中心。
水上高尔夫是一种创新的运动形式,系将碧波荡漾的湖面当作草地。练习位设在面向宽阔水面的岸边,使用的高尔夫球是浮水球,能浮在水面上。水面上漂浮着一个个大圆圈作为“水上果岭”,并按不同距离作出标志,作为挥杆击球的目标。球击出后,会有工作人员乘坐快艇等工具进行打捞回收,洗球后再次使用。这种新型运动集娱乐、健身和社交于一体,能够为参与者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和乐趣。
这片水上高尔夫练习场,现已投入试运营月余,颇受运动爱好者的欢迎。在这里,既能享受高尔夫运动的优雅,又能亲近自然,感受水乡特有的宁静,宛如一幅灵动的水乡运动画卷。周斌说,今后,这片水上高尔夫练习场还将融入垂钓休闲等娱乐项目,为整个“飞云岛·雁南飞”项目吸引人流。除水上高尔夫练习场之外,还有乡村网球、乡村羽毛球、攀岩等运动产业,供游客在森林、稻田、小河间享受新式乡村生活。
从古桥之名到小岛新篇
我好奇,这飞云岛项目名称因何而来。
又是在蜿蜒小路上几曲几折,车在一座古桥前停了下来,桥旁有碑,标示该桥为“飞云桥”。古人为什么称其为飞云桥呢?这要从“云”字来分析,奉贤县曾由松江府华亭县分离出来,松江为古称的“云间”。后人由此猜测,起此名的意图是希望后代子孙飞出云间代代做官。不得不说,这“飞云”二字起得恰如其名,桥虽古,但因石材厚重,造型精致,而既透出岁月的积淀,又轻灵似跨过河两岸的一片飞云。
桥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墩头村就有五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其中一座被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座被评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古桥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聪明,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飞云桥为明代宋贤的嫡系子孙宋登銮在清代中期所建造。明代宋贤官拜监察御史,其子孙在其死后,按其生前选中的地方,厚葬在墩头村六组西侧。但到了清代时,他的子孙们选在墩头村的文武港河面上建造一座石拱桥,以冀锁住墩头港、文武港、宋家河流散之气,形成风水大局,增加灵气,保子孙代代富贵。
传说总归是传说,桥能保留至今才是墩头村的财富之一。现今面前的桥已经过几次修建,气派非凡。站在桥中央的定心石上向东望墩头港,波光粼粼;向南看文武港,流水蜿蜒,碧波荡漾;向西望宋家港,绿树苍翠,流水清柔。
飞云桥之名成就了飞云岛之称。飞云岛项目是墩头村的新希望。
在墩头村,可供游客欣赏、体验的乡村风物还有:墩头村大片的稻田,每至秋季时,成群的白鹭来做客。金黄的稻田,翩飞的白鹭,令游客尽情拍照,流连忘返。墩头村有大片的树林,将来亦可开发作为户外露营休闲之地,或开发为宠物养护基地。墩头村已有的草莓园,每至春季生长旺季,可为游客提供休闲采摘、亲近自然的乡村体验。
飞云岛,等您来!金汇镇墩头村,欢迎您!
作者简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墩头村:一座小岛的底蕴与新生丨《奉贤报》“我与乡村有约”特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4904
相关内容
多元业态汇聚,特色文旅融合 奉贤六墩村聚力打造乡村慢生活奉贤区庄行镇吕桥村、东风村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
海岛乡村增“颜”又升“值”
庵埠镇乔林村:乡村“微更新” 生活“小确幸”
走,一起去“村”游——从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看中国乡村之美
“向‘网’的生活——网络安全进数字乡村”,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奉贤地区特色活动启动
聚民意、惠民生、共参与,奉贤区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浙江安吉探索乡村美丽庭院建设——扮靓乡村小院 创造幸福生活》
乡村观察丨“购物车”里的乡村消费新风
“下乡青年”小店:与村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