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二手书循环利用 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发布时间:2024-11-20 03:50

购买二手书籍,支持循环利用。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 #绿色消费#

眼下正值开学季,不少学生和家长开始选购各种学习参考书和辅导资料,市民刘明莉正是其中一员。不过,和大部分人不同的是,刘明莉的参考书大多是在二手货市场淘来的。

“其实和新的没什么差别。”6日,刘明莉展示了自己刚从网上购买的二手教参资料。

如其所言,虽然书的扉页上写了原主人的名字,还有不少笔记,但是书没有缺页,整体看上去也比较新。

刘明莉说,自己曾有一次因为找不到某本自己需要的书而不得不到二手市场淘。淘到书后,她发现二手书完全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破旧。“学习资料中不少还记有笔记,有时候笔记还很有用。要是买小说之类的书,很多时候和新书差不多。”

刘明莉觉得,购买二手书不但价格便宜,而且书籍的循环使用还可以帮助到真正需要的人。

“参考书是学习必备的,可是课程结束后,这些书就没太大用处了。但对于刚要学习这门课程的人来说,一本记着前辈笔记的参考书远比一本崭新的书有用。”在那次淘书之后,刘明莉便开始在二手市场购买自己需要的参考书,也将自己不再需要的参考书挂在二手市场出售。

时间长了刘明莉发现,有一些不再出版的书籍在二手市场里可以找到。

不过对于刘明莉来说,购买二手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能够减少纸张的生产,以此为减少对树木的砍伐贡献微薄之力。

原来,从高中开始,刘明莉就是一位环保践行者。出门购物时会随身带上环保袋,平时用餐也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选择购买有环保标识的产品等都是她生活的常态。刘明莉将自己的这些做法称为“绿色消费”。

“积少成多,循环利用总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那么将会为保护森林贡献巨大力量。”

家长们花大心思大价钱买来的童书,在孩子读过一次就难免被束之高阁,有的书甚至从来都没有翻看过,就被无情的堆放在角落,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现象。其实,这些书籍本身的残值还很高,充分具备循环使用的价值。

据有效数据统计,1本250克重的图书(参考一本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11版)=15瓶500ml水资源+550克木材资源+125克煤炭资源。

所以每循环一本二手童书,间接相当于种了1颗2岁的树,节省了15瓶500ml的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以循环使用二手书,具有重大的意义。

有时换要换新书了,纵使于心不忍,也只能选择捐了扔了扎成捆卖了,花了几十、上百块买的书,当成废品按斤卖时,连十块钱都卖不到,真的接受不了。

二手书交易这件事并不新鲜,但最近,一个叫作“渔书”的二手书交易平台,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爱书人群的注意。

自创立以来,渔书已拥有二手书籍700万册,线上用户已有超 300万人,线下旗舰店、共享图书室近200家,成为了全国领先的知识共享平台。

任何产品的走红,都需要合适的时间节点。渔书为什么能走红?平台背后的运转方式是什么?

分享经济与纸质书市场回暖。

渔书被资本看好,踩在了两个节点上。一方面,二手、租赁等循环商业模式,顺应了中国社会所处的经济增长放缓期。经历了 GDP 快速发展后,近几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表现在消费行为的现象就是,消费者会选择将家里的闲置物品,通过市场循环再次流通。同时,新一代消费者不同于父辈,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闲置物品与他人分享。

另一方面,中国纸质书市场正在回温,国人正在重新走进书店。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03.2亿元,同比增长14.55%,延续了近年来的增长势头。目前中国的出版业和整体书面价格都在上涨,纸质书的增长率甚至高过了电子书,二手书交易流通有了更大空间。

告别二手书刻板印象。

二手书长久以来给人的都是破旧、泛黄、带着污渍的刻板印象,而渔书重新定义了二手书。渔书平台将用户捐赠的闲置书籍,统一消毒翻新处理,保证书籍的质量和品质,书籍的价格定价为原价的3.8折,重新流向用户。

同时渔书在不断提高平台循环效率,优化用户买书和捐书体验。买书的用户能低价买到好书、找到冷门书,捐书的用户可以获得平台超低的二折购书折扣。

接下来,渔书也有更多选择。比如纵向深入发展,与出版行业合作……开辟新的版图必然会迎来新的挑战,而这是渔书在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旧书当废纸卖太可惜,【渔书】免费上门收取!

网址:购买二手书循环利用 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7728

相关内容

如何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doc全文
闲置物品再利用!“二手经济”引领绿色消费
让“绿色消费”成为生活习惯
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消费也得绿色环保
二手也“香”,闲置交易引领绿色消费
二手交易持续走俏 低碳循环“绿意”满满
绿色消费正成为生活新风尚
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作用
什么是绿色消费?如何持续培育壮大绿色消费—阿甘伴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