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策略研究
定期自我评估研究进展,调整策略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研究方法#
年第期
《宏观经济管理》
○袁开福高阳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策略研究当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时节能就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排就是减少系统对生态环境的输出。节能减排互为因果如果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必然减少反之如果对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必将减少能源资源的开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人类各种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必须限制在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之内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必须严格限制在它的界阈内否则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是以粗放型为主的表现为资源的高开采、低利用、污染物的高排放沿用的是“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忽略了生态环境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平衡极大地破坏了系统的稳定引发资源衰竭、水体污染和臭氧层耗减等恶果导致环境自我恢复能力丧失经济增长快环境恶化也快。因此必须实现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即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方向改变获取资源的方式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替代材料和可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开发走“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污染物的低排放”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一、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在年的基础上年我国单位能耗降低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下相当工夫因为制约节能减排的因素并不完全是短期所能消除的。外部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节能意识淡薄。我国能源产品价格偏低企业对其成本重视不够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不重视能源效率评估常把能源等成本看成是固定的缺乏专门能源管理员。错误的节能减排观念。一方面只关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忽视商业领域、民用领域和交通领域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另一方面因资金、技术缺乏以及对合同能源管理等社会化节能服务缺乏认识常常错误地认为节能减排需耗费大量资金积极性不高。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在《节约能源法》中有关执法主体、监督主体、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法律地位等规定不明确缺乏配套法律和标准体系也缺少针对企业和普通百姓的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已有的政策更多局限于工业领域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监督难、执行难。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把增长作为硬任务节能减排成为软指标。内部制约因素具体表现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客观上需要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提供支撑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增长过快第二产业整体增幅快于第三产业将加大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风险。技术、资金不足。无论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还是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然而由于企业在这方面储备不足使得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在资源利用效率上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探讨与研究
网址: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策略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54088
相关内容
浅析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策略节能减排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研究
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推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力促进节能减排
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pptx
2021年电力节能减排行业分析研究报告.docx
我国节能减排取得哪些新成效?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分析.doc
节能减排论文
我国将采取十大措施落实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