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环境和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的健康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让健康改变生活!“世界领先、独享尊贵”即健康理念是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生活并有着“激励、创新、包容”的精神。
02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卫生部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平衡膳食提出了权威性的指导意见。适量运动(每天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格,还能降低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适量运动有调节心理平衡、消除压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运动过程中人体通过流汗排出体内的毒素。
文明生活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杜绝黄赌毒。健康生活方式五要素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个公民长期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那绝非易事,每个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交际应酬,礼尚往来,民间风俗,工作竞争等等,每个公民从小起,就可能面临生活压力、家庭不和。
03 健康认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健康的认知,对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比如感冒、发烧、身体出现不舒服了等等身体产生症状了,身体生病了,这就是不健康的表现。但是仅此而已吗?当然不是的,身体没有感到不舒服就是健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也会随着错误的生活、运动习惯和方式而慢慢发芽变大。因此:
1.能否拥有快乐健康的生活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改变的,那我们就去改变;对于那些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不要死盯不放,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就可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要知道只有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态度。积极的态度能够帮我们减少生活中的压力,至少能让压力变得更健康。
2.运动也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快乐健康。如果我们的生活是停滞的,终日懒散在家中,那么生活是不会回报给我们积极的一面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晨跑,稳定的步伐会加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同时增加心脏的动力。但要记住,这并不是一场比赛,穿上合适的鞋子和衣服,以自己的速度走,每天多走一点点,就会感觉到原来运动时如此的简单。
3.相信大家对这种方式并不陌生—喝水。当运动时,我们需要喝水,而不是喝其他像果汁或咖啡类的饮品。我们身体大部分都是由水构成的。研究表明,当身体正常工作时,是要不断补充身体所需的液体的。如果饮用任何其他种类的饮品,身体会将其感知为食物,不能起到水的作用。同时水还可以加速体内毒素的排泄。
04 健康生活需要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
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遗传因素 + 10%社会因素 + 8%医疗因素 + 7%气候因素
由此可见生活方式管理是新兴起的个人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健康生活方式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主动性在人们自己。生活方式管理的观念就是强调个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生活方式管理是通过如下措施达成的:
1. 教育 传递知识,确立态度,改变行为。
2. 激励 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进行行为矫正。
3. 训练 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
4. 营销 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
健康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到第二天6点.然后就是饮食要有规律,多吃水果青菜,坚持体育锻炼 。一天三餐要按时吃,可以减少胃病的,少抽烟喝酒,多吃水果,不要节食减肥,很伤身体的,还要适当吃肉,多吃时节青菜,最好每个星期抽一天吃素,清清肠胃,有益身心。
05 如何开启健康生活
1、懒劳作,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诱发疾病。
人体之“动”,包括劳作和运动。整天24小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8小时睡眠必不可少,因为这是恢复身心疲惫的最佳方式;8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饮食、休闲、社交等等,这一时间段比较灵活;还有8小时,是工作时间,也就是劳动时间,这是生活的常态和健康的必需,不仅可以维持生活质量,也潜在地活动了身心。所以,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早就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如果一个人的一天长期缺乏这一时段,或者懒于正确使用这一时段,那么从养生角度来看,其身心得不到活动,气血郁滞,健康就会面临危险,甚至,“百病不愈,安得长生”!
2、懒运动,使人的身体素质下降。
现代都市人的劳作方式,多使身体长久保持某一姿势,如久坐、久站、久行等,造成疲劳性损伤。《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懒劳作”会生疾病,劳作过度也会伤害健康,此二者即是“现代文明病”的发病根源。因而现代社会非常强调人在闲暇时主动锻炼身体以活动气血,所谓“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在当前的工作学习方式下,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已经是劳作的必要补充,能提高人体肌肉力量、身体反应性及机体免疫力,对健康作用不可估量,更是养生的必须手段。《吕氏春秋·尽数》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养生箴言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所以,懒于运动、缺乏锻炼的人,其健康难以得到良好的维护,甚至早弱、早衰、早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从“三高”症的低龄化到缺乏运动而快速衰老的老年人,遍及各个年龄段,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实在令人扼腕!
3、懒思考,使大脑退化,促使“神衰”。
懒于用脑、懒于思考、懒于接受新知,是懒惰的又一大表现。人“神”是生命的主宰,主导着人体的精神活动,也主宰着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调节适应、卫外抗邪等为特征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以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为结构根基的“神”,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史学家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明确指出:“精神不用则废,用之则振,振则生,生则足。”长期懒于用脑,懒于运转精神思维,会逐渐导致大脑的衰老或加速退化,神机运转迟慢。生命失去正确的神机主宰,健康自然无从谈起,甚至有夭亡的危险,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尤其对于老年人,若不能经常锻炼思维活动,会加速脑细胞的衰老,产生健忘甚至痴呆的可怕表现,严重影响生命质量。更可怕的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中也出现了健忘的症状,养生者当深自警惕啊!
4、建立好的心态或者信仰
好的心态一定对健康有利,这无论是中国的经典《黄帝内经》,还是印度的经典佛学,还是西方现代科技所证明的,都在说明好的心态能带来好的健康,甚至可以化大病为小病,化小病为无病。有时候你要一直开心,保持微笑,其实也不容易,有些人可以,通常是有信仰的人,无论是信仰佛教、基督教、回教,都可以对烦恼放下,从而建立好的心态:开心、无忧。
5、每日5蔬果
这是1991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和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推动的全民营养运动。根据调查,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减轻癌症与心脏病的风险。建议你,把蔬果放在最容易看到、随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多吃蔬果,也可以把蔬果切丁,当做点心,代替那些会令你发胖的饼干、零食。
6、每日运动30分钟
许多研究都指出,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得到运动的好处,包括: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忧郁症等,甚至有研究指出,运动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增强自信心。如果你很久没有运动,建议你循序渐进,慢慢增加长度与强度,可以从最简单的Walking运动开始,每天快走20~30分钟,持续走下去,一定能感受到许多好处。
大家要想健康,需要注意避免懒散,一定要注意勤运动,而且要注意心理的调理,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善于思考,而且,也要注意多休息,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锻炼,避免导致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带来更多的疾病,大家需注意早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