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人的“慢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21 00:56

爱好旅行,慢慢走,细细看,体验各地风土人情的慢生活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慢生活理念# #品质慢生活#

商铺幌子、年节习俗、人物服饰、瓷器制运、造纸艺术、港口风情……一卷《古代生活图卷》在手,时光逆流,梦回古代,于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外销画中,同古人一道流连于市井街角、窑口作坊、港口水道等,重温古人生活技艺,品味地道风物之美,走进古人的“慢生活”。

《古代生活图卷》一书是在众多的外销画中,摘取街巷、民俗、贸易、服饰、制瓷、造纸、风景等七个方面的图画,捕捉清代民间生活、城市生活的残片,以细碎而生动的生活场景再现,展示17-18世纪中国百姓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按图索骥追忆“古人如何过日子”提供了绝好的线索。

写实是书中图画的一大特点。与清代的宫廷绘画、人文山水画不同的是,从事外销画创作的民间画匠率先将毛笔蘸上西方的水彩、水粉、油彩,将中国的传统工笔和西方写实绘画的透视法、明暗调等技法融合,立体呈现了古人的“慢生活”场景。在《贸易》《制瓷》《造纸》等章节中,选取呈现中国古代贸易状况的水粉画。水粉画是西洋绘画的方式,但内容却是一口通商时代的外贸贸易场景。如以色彩丰富、或浅或浓的粉彩,曲直有序、粗细不一的线条来立体复原淘练泥土、练灰配釉、圆器拉坯、圆器修模、烧坯开窑、描纹上色、打包运输等制瓷和运输场景,人物形象气韵生动,纤毫毕现,工作场景感染立强,色彩丰富,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又有西方绘画厚重的形体感,活灵活现地重现了畅销“一带一路”的中国陶瓷从工坊制瓷到产品外销的全流程。

流连于两百余幅图画里,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街巷》章节中,作为古代店铺形象的幌子,他的图形、色彩、文字都是传递信息的方式,微微摇动中,各色形态各异、别具风情的幌子汇成如今街道上难得一见的风景线;人来人往的街市是城市的灵魂,坐轿子的亲王、乘坐马车的公主、放爆竹的孩童、打冰的工人、说鼓儿词的艺人、看相算命和卖菜卖肉的货郎,街道上三六九等、三教九流,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演奏着自己独特的音符,汇聚成历史的最美乐章。《民俗》章节则呈现了古人过元日、清明、端午、中秋、小年等重要节日的场景和习俗。书卷半掩,不禁感叹不少节日的习俗到今日已有所简化,但充满浓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依旧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而透过《服饰》章节,不仅能读到等级森严的清朝官位制度,更能品味到民族融合衍生出的服饰之美。

最令人瞩目和感叹的,无疑《风景》章节收录的港口风景和广州至澳门水途即景,两岸景色怡人、村庄秀美明亮、生活安静祥和,可画卷虽美、生活虽“慢”却难掩随后而来的悲怆而厚重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偌大的清帝国闭关锁国只剩下广州一处口岸延续对外贸易来往,画卷中所记录的便是当时贸易往来的场景,“一口通商”形成的局部繁荣,带来的是其他港口的凋敝和整个国家的步步落后。鸦片战争后,这些展现中国美好风景的外销画,将与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成为鲜明对照,折射出腐朽清王朝的封闭、沉寂和羸弱。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无数人想要“逃离”,过上古人般的“慢生活”。随《古代生活画卷》穿越历史的烟云,与古人一起过日子,是一件极其惬意舒适的事情。可也不能忘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李钊

网址:走进古人的“慢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4502

相关内容

从前的古人生活慢
人工智能机器人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
“慢生活” 慢慢走进大家的生活
走进“活”着的千年古城,体验苏州的典范生活
我国3座最适合慢生活的城市,住下就不想走,人人抢着来
走进《半盏复古行》,开启古董修复师的另类生活
最闲八首古诗词,体味诗人笔下的“慢生活”!
健身指导超市走进内蒙古党校
宋朝人的慢生活
中国七大慢节奏生活城市,跟着当地人,过最惬意的慢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