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艺术中明亮的宝石:傣族壁画

发布时间:2024-11-21 07:30

体验民族风情:云南的傣族泼水节、藏族酥油茶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旅行生活攻略# #文化旅游线路#

1、傣族艺术中明亮的宝石:傣族壁画

傣族是一个很信奉佛教的民族,无论是傣族文化还是傣族的生活习俗,都与佛教离不开关系。今天小编带大家看傣族的壁画,不用质疑,傣族壁画也融入了大量的佛教色彩,但也是傣族人民生活情感的真实写照。栩栩如生的傣族壁画,不仅继承与发展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其他民族的优秀精华。

傣族壁画多见于佛寺壁画,是傣族佛寺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

傣族佛寺壁画是随着佛教活动的开展和佛寺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在西双版纳现存和近年修复或兴建的佛寺中,均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表现佛教故事的很多。傣族佛寺壁画中出现了许多佛的形象,其形象和神态与中原敦煌壁画中释迦牟尼的佛像也十分相似,它们具有相同的面部,如额部宽阔、眉眼细长、薄唇、大耳。

在构图上,打破了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把一个完整故事的来龙去脉集中明确地在一幅画面上表现出来。同时,构图疏密得当,主次分明。在人物的造型上,既保持了结构的准确性,又作了艺术的夸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中国画传统的线的表现技法,线条流畅,生动活泼。由于明亮的金色,饱和的石青、石绿、朱砂、黑色等各种矿物质原料填彩,并注意较好的应用了黑白对比、冷暖对比、大块色与小块色对比,使整个画面显得既鲜艳,又统一和谐,富于节奏感。在壁画的边框装饰以及佛寺里外的屋顶、天花板、门窗的装饰上,大量采用了傣族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纹样。

傣族壁画的图案上,大多是孔雀、大象、小鹿、马、粮食、水果、植物、花卉等,其中大部分是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在描绘方法上,先用硬纸板刻出模本,然后按照需要用金漆或银漆印在用红色或黑色作底色的墙壁、柱子、天花板以及门窗上,大多是采用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案造型,民族味浓厚。

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勤劳、勇敢、善良、人与人之间,家庭、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傣族能歌善舞,以及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大自然里,这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的优美动人的风俗图,再加之灿烂的文学艺术,为佛寺壁画提供了优秀的创作题材。

同时,西双版纳享有“线条造型美的世界”的盛名,傣族人民在佛寺壁画创作中,既见长于独创,又善于吸收和借鉴其它民族的优秀艺术,以情造线,以线传情,吸收别人的长处以充实自己,从而使佛寺壁画艺术更加绚丽多姿,成为傣族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您可能还会喜欢:

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

黎族酒文化:茅台山兰酒

黎族的饮食、饮酒禁忌

黎族传统、纯熟的捕捞技艺

2、傣族水腌菜的做法

1、主料油菜300克

2、调料食盐适量 花椒适量 干辣椒5个 独蒜1个 白糖适量

3、备料工作:上海青洗净切丝备用;干红椒去蒂去籽剪成圆圈状备用;独蒜去皮切茸状备用

4、菜碎放入盆中,撒上1小匙食盐,将菜碎搓揉均匀,用盘扣压紧实后腌制(夏天需搁置冰箱)

5、将菜碎腌制三、四个小时,盐水渗出后,将菜碎团置掌心挤去汁水备用

6、将锅烧热注油,下花椒粒中小火煸香,花椒变黑之前捞出扔掉,下红椒圈、蒜茸煸香

7、转旺火,将拧干的腌制菜碎入锅,快速炒散,下少许白糖调味,加1小勺自制混合豆豉酱,兜炒均匀起锅

3、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

傣族文化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因此傣族的戏剧也独具特色,它不仅融入民族传统习俗,也吸收了大量的佛经文化。傣族戏剧是傣族人民生活的写照,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并不断继承与发展这种文化。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吧。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

起初,傣剧中由男性扮演的女性角色穿傣族女装,男性角色的装扮及男女角色的动作套路与滇剧和京剧相仿。表演时,演员上前三步演唱或做动作,再退后三步听场边人提词,唱段之间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后来唱腔经逐步发展形成喊混(男腔)和喊朗(女腔)两个基本腔调,傣族民歌曲调被广泛吸收为唱腔及器乐曲。演出中着傣装,表演动作中融入傣族民间舞蹈的步态,伴奏方面增加了葫芦丝、二胡及象脚鼓等乐器,民族风格更加浓郁。

动作

傣剧的表演,传统剧目多以唱为主,喜、怒、哀、乐,有简单的表演动作,或进三步,退三步,马、打斗、行船等,也有一些表演程式。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有了专业剧团,加强了各方面的艺术人才的培养训练,无论剧本创作、导演、表演、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唱腔

唱腔以傣族民歌演变而成的“戏调”为主。可分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两大类。前者为男角专用,后者为女角专用,后又演变出小生腔、老生腔、草王腔(净腔)和女悲腔。羽调式主要流行盈江、梁河、陇川一带;徵调式主要流行于潞西。演唱为徒歌形式,只有打击乐伴奏舞蹈和烘托气氛。成立潞西县傣剧团之后,又进一步吸收芒市城子山歌和芒市坝子山歌、瑞丽山歌、孔雀歌、朗诵调等傣族民间曲调,使唱腔更加丰富。

题材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傣剧的剧目,内容较丰富,题材也较广泛。有直接反映傣族人民生活、风俗的歌舞小戏,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叙事诗改编的剧目,有上百出根据汉放章回小说改编或移植汉族戏曲的剧目,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上演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如《婚期》、《国境线上》、《金湖缘》等。

此外,傣剧音乐是傣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剧被誉为东南亚明珠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充满阴柔之美,典雅之美和人情之美,几乎完全不受其他剧种音乐的影响。

您可能还会喜欢:

黎族独具特色的茅草屋:船型屋

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黎族餐具

黎族古老文化标志:黎族独木舟

让人惊讶的朝鲜民间艺术:民间刀画

4、傣族视什么为吉祥物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

网址:傣族艺术中明亮的宝石:傣族壁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0252

相关内容

中华手工艺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个展览上
资环简讯
艺术实践活动总结怎么写5篇
揭秘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
藏传佛教文化的由来与西藏壁画色彩艺术的魅力
艺术实践活动总结(精选6篇)
艺术生实践总结8篇
[乡土]巧手妙生活(20151021)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的生态内涵及其当代继承
陇川=芒市、腾冲=陇川,2月23日开航!每天一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