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聚焦文化强国建设”。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工业文明标识的主要载体,也是高质量城市更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对象。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强调“推进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与工业遗产,坚持以用促保,依托历史地段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使其融入城乡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亦不能独善其身,而应当充分融入城市更新与地区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绿色转型等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从而实现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型。当前,我国围绕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已具有一定深度,内容覆盖田野调查、历史回溯、价值评定、技术转移、改造利用、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勾勒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基本轮廓。
本期专题将进一步聚焦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包含但不限于“工业建筑遗产活化与城市更新策略、工业建筑遗产绿色改造技术、工业建筑遗产适应性改造利用、工业城市(生活区)持续转型发展等”。
《工业建筑》拟于 2025年第7期出版“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题(正刊)。现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提供研究工作中的新见解与新思路。
展开剩余81%
专题主编
刘伯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工业建筑》编委,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建筑师,前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理事、国家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业遗产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更新、工业遗产、历史街区。曾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12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论文集11本,出版著作5本,承担规划设计项目1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
专题副主编
孟璠磊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博士,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研究生学位中心主题案例“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首都模式”首席专家,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先进教研工作室主持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更新、工业遗产/遗存保护与再利用、建筑适应性改造利用等。累计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7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1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一般项目(面上项目)等,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累计被引280余次,代表性学术专著《中国工业遗产史录(北京卷)》、译著《多生态、少利己》等。
征稿范围
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原创学术性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工业遗产理论创新或改造利用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如“工业建筑遗产活化与城市更新策略、工业建筑遗产绿色改造技术、工业建筑遗产适应性改造利用、工业城市(生活区)持续转型发展等”。
征稿要求
1)论文涉及的内容真实可靠,学术水平高,报道内容有鲜明论点和创新性、亦或对既有研究有深刻体会或反思。
2)不得以工程项目设计说明等其他形式代替。
3)论文以8000字为宜,插图原则上不多于10张。具体投稿要求、论文模板等可在《工业建筑》期刊官网(gyjz.ic-mag.com)下载或通过“工业建筑”微信公众号获取。
4) 截稿日期:2025年2月5日
投稿方式
在以下网址进行投稿:
https://www.scicloudcenter.com/IC
投稿中文题目命名为“ 工业遗产专题+论文题目”。
联系方式
联系人:慕婷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工业建筑杂志社
关于《工业建筑》期刊
- END-
融媒体中心
您可以通过微店购买我们的期刊:
你 “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