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生活的痛苦?

发布时间:2024-11-21 20:47

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吃苦瓜?因为它的味道太独特,尝起来像苦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冷笑话精选#

痛苦是人生的基调

如果说大多数红学家是通过考证、索隐等手法去探明《红楼梦》的文本构造的话,那么他们只是在外观的骨架上转圈子而已。真正进入到《红楼梦》灵魂里去的红学家少之又少,红学家们只是在从事解剖学的工作,而唯有哲学水平很高的人才能进入到《红楼梦》的生理学里,探明《红楼梦》的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人生论、美学和伦理学之上。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是欲望而已。欲望构成了生活的基础,并且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石。欲望驱使人去饮食、住宿、穿衣、出行,构成生活的基本框架;在框架建立后,又继续催生人的新欲望,即“图永远之生活”,因而产生婚姻、家庭、子女,进而扩大成一个广泛的社会关系。为了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避免人与人之间互相侵害,进而出现了国家、君主、法律、学校和警察、军队等等。欲望对于生活之作用,不可谓不大。

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生活的痛苦?

欲望既是生活的根基,同时又是生活痛苦之源。所谓的痛苦就是“不足之状态”,欲望的永不满足造成生活的痛苦感。欲望满足,便是厌倦,欲望不足,又是痛苦,而厌倦亦不过是下一个痛苦的起点,因此厌倦可视痛苦的一种。唯有在钟摆的中端,那个相对静止的时刻才是对痛苦和厌倦的解脱,这个时刻就叫做“快乐”。由此可见,快乐在生活钟摆上的刻度是如此的细微,以至于我们需要努力才能求得快乐,而努力又是一种痛苦,因此快乐对于人生而言是极短暂的。

文化的进步丝毫不能减缓痛苦,相反,它只会加剧痛苦。因为文化进步,知识愈加广泛,欲望也增加得更多,痛苦感就更加剧烈。

生活既然与痛苦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对生活的认识——知识也就不可能摆脱欲望的束缚。我们的知识就不可能不与我的利益相关联。知识之要在于指导我们如何避免痛苦,如何去趋利避害,也就是要探明物我之间的关系,进而又要探明物物之间的关系,科学、理论便由此而生。科学与理论教予人们对物的利用,扩大利益,满足欲望,减缓生活的痛苦感,这是科学与理论的巨大功效,同时也说明了人的实践和理论都是欲望作用的结果。

由痛苦而产生的艺术

我们的生活实践与理论都与欲望相关,也就是与痛苦相关,因而在我们的眼中,一切的外物都被简单的化为“是否有利于减轻痛苦”了。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物能够超然于痛苦之外,漂浮于生活之上呢?设若有一物,它与我并无利害关系,我占有它丝毫不会减轻我的痛苦,失去它也不会令我的痛苦加剧,因而它能够摆脱我的占有欲,超然于欲望之外。

精神境界高深之人,在面对自然物、花果鸟草之时,能够忘记物与物之关系而观物,品味到一种摆脱了欲望的美感。但许多普通人难以达到这种境界,他们需要探寻一种超然于痛苦、利害关系之外的物。如果有这种物,那么它必然不是实物,不是自然界之物——它只能是美术或者说是艺术品

濠上之鱼,庄子与惠施能领悟到其中的美感,相视而乐,但渔夫却关照不到,只顾打渔;大树下,孔子和佛陀能在彼处静养,悟得妙道,但木匠却全无感觉,只想砍伐。对于人而言,唯有无形、无象之物才能够超然于所有人的利害关系之外,让所有人来关照它,体会到其中的美感,这种东西就是艺术品。渔夫不会对画中之鱼产生捕捞的欲望,木匠也对雕刻出来的树木不理不睬,是欲者不观;而具有审美趣味,欣赏画中之鱼和雕刻之木美感的人又不会带着占有欲去观看,因此画中之鱼和雕刻之木使观看者忘记了物我之间的利害关系,超然于欲望之外。

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生活的痛苦?

从这种超然于欲望之外的的物中,人会得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美感。美感又可分为两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正因为艺术品能够使人忘记了占有欲,超然于物我利害关系之外,因此人才得于就物观物,发现物自身的美,这种美感能使我们的内心回复到宁静的状态。如果有一艺术品大不利于我们,我们的生活意志为之而破裂,意志消隐了起来,使得认识能够纯粹的发生作用,能够自由的关照此物,那么这样产生出来的美感叫做“壮美之情”,而这种物就叫“壮美”。普通的美都是“优美”,唯有悲剧、音乐、诗歌等等具有悲观色彩,能够触动人心,使人为之流涕的艺术品才是壮美。

《红楼梦》之为艺术

在人生中,有许多东西我们并不愿意看到,但在艺术品中我们却愿意观照。比如自杀,这是每个人都避讳的事情,但当我们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时,我们对维特抑郁心理的书写,对自杀倾向的流露又读得如痴如醉,及至真正读到维特自杀之后,连屠夫都会潸然泪下,这就是壮美的魅力。《红楼梦》者,亦属于壮美也。

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生活的痛苦?

壮美和优美都是美感,能够使人忘记物我之间的利害关系,使我们能够摆脱欲望的束缚,得以进入纯粹的知识境界中,纯粹的观照外物。而与美感相反对的东西叫做“眩惑”,美感使人摆脱欲望进入纯粹知识中,而眩惑却使人复出于纯粹知识,重新回到欲望里。在外物中,存在使人眩惑的东西,如情色小说、春宫画卷、奢靡浮华的散文、低俗演艺乃至岛国小电影皆属于此类。人们如果不能从艺术品中找到美感,从而摆脱欲望的痛苦,很容易就会坠入眩惑之中。抵制低俗产品,消除精神污染,方能去除眩惑,减轻痛苦感。

至此,我们便由欲望的生活推导出超脱于欲望之外的艺术、美学观点。艺术品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能描写人生,它能够通过摆脱欲望的束缚,通过对人生的纯粹认识,给人一种强烈的壮美感,在中国的艺术品中,《红楼梦》尤其难能可贵。

艺术之于生活的价值

眩惑是美学的对立面,艺术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超的思想水准,公众也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趣味,那么眩惑就很容易借助奢靡、逐利的社会风气而大行其道,形成一种物欲横流的现象。

眩惑作为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息息相关。我国辞赋之艳丽要首推六朝,六朝时期五胡乱华、南北分立,生活之欲空前助长。社会风气败坏,玄风与佛风畅行,名教几乎被推翻,遂使六朝骈文盛行,是眩惑之一时期也;及至残唐五代,眩惑之风又盛,前后两蜀及南唐皆是眩惑诗词的发源地,直到李后主横空出世,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到了南宋,宋词也开始向眩惑的方向演进,最终走向衰落。明清小说发轫于元末明初,早期尚有朴素话本之味,到了明朝中后期,越发转向艳丽和情色,至清朝乾隆时候已经极盛行。

对此,《红楼梦》作为反对者而出现。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提出抵制眩惑的美学主张,他说“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健,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五十余回贾母评戏文的时候又重新批判了一番。故知眩惑在艺术中的危害极大,它把人从纯粹知识中拉回生活之欲里,在眩惑出现的地方,一切艺术品都被败坏了。

在我们的时代,由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艺术也开始向眩惑的弯道拐进。各种影视、音乐和美术都出现了低俗、浓艳的现象。人们从艺术的欣赏中不再体会到优美感和壮美感,而是寻求精神的刺激,在文化快餐中填饱肚囊,从而滋长自己的生活之欲,温饱之后又思淫欲,造成痛苦感的加剧。

《红楼梦》本着反对眩惑的精神,强调优美及壮美的美学,而且壮美部份尤其多。所谓壮美,就是艺术品通过使人的生活之欲消退,让人进入到纯粹知识中,触动心灵,从而促使人对生活做出的感悟。壮美感是文学艺术的可贵之处,在此我们仅举一例,表明文学艺术所具有壮美感从而与其他科学的区别开来:

作为文学的《三国演义》和作为史学的《三国志》之间就存在这种差别。如写关公败走麦城的历史事件。《三国志》只说:“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文字平白叙述,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也没有任何美感。而《三国演义》则将此情节扩展开来,写关公如何在麦城清点人马,如何与诸将决别,如此文字是何等之悲壮,又是何等之壮美。令读者读后不禁心生怜悯;又如写孔明出师未捷,病入膏肓,临死之迹,壮志未酬,含怨非常,其文字曰: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三国志》则云:“(魏蜀)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读者读后全无任何美感。

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生活的痛苦?

再如《三国志》写甘宁之死为“宁卒,权痛惜之”,仅数字而已。而《三国演义》则写:

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拨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宁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吴王闻之,哀痛不已,具礼厚葬,立庙祭祀。

把甘宁负伤上阵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坐于大树下死去的悲剧色彩渲染得十分浓烈,极具壮美感。这些都可以表现出文学著作在美学趣味上与史学著作的区别。

如果读者只是阅读史籍上的事件叙述的话,他们很难进入到纯粹知识之中,顶多是增加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但如果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获取知识,那么往往还会产生一种对历史事件的感触。因此,文学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添加作品的美感,会经常采用夸张、渲染甚至改写等手法来写作,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一些不懂美学的腐朽史学家却喜欢通过贬低《三国演义》的历史叙述真实性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比如易中天之流,在讲述三国历史时总喜欢批判一番《三国演义》的叙述,这种做法其实只是表明他们在美学方面的无知而已。因为把小说当成历史书来读,较真的进行批驳的正是这一类人。

网址: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生活的痛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9762

相关内容

艺术—源于生活,止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通用15篇)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1914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谁说的?
为什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看了这些风格各异的设计作品我明白了!
“想要摆脱痛苦,要么灭除欲望,要么沉浸在艺术中” | 艺术如何治愈身心?
艺术是什么??生活是艺术吗我个人认为生活就 – 手机爱问
不同意“艺术高于生活”的说法,因艺术也是生活,真切说是”艺术有别于生活“
艺术中的生活 生活中的艺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