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老年人的“生活困境”,适老化照明设计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4-11-22 06:52

如何为老年人设计舒适的卧室环境 #生活技巧# #家居生活技巧# #老年生活照顾#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孝亲敬老的节日,故有“老人节”的说法。在我们的文化中,敬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他们的需求其实未被真正“看见”,适老化改造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所谓敬老,并不仅是一声短暂的问候,而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更好地生活。年龄的增长带来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群体所关注的生活需求与相对年轻的群体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那么,适老化的照明设计该怎么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老年群体的视觉和生理特性。

老年群体的视觉和生理特点

视觉感官方面

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曾听过家里老人抱怨灯光太暗,看不清报纸小字,或看不清手机屏幕上的字。一般大家都认为,是老花眼惹的祸。

当然,老花眼是老年人进行日常视觉任务的主要障碍之一,但是也不总是它的错。对于那些眼不花耳不聋的老人来说,他们似乎还会抱怨光线的不足。究其原因,是他们眼睛的生理结构改变了。

首先,由于瞳孔括约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因此在老年人的眼中,大部分光线场景都比年轻人眼中暗淡许多。这类的肌肉功能退化大约在 60 岁左右便会稳定下来。当家里的老人抱怨灯光暗看不清字的时候,有的时候灯并不暗,字并不小,眼睛并不老化,只是虹膜上的肌肉无力,瞳孔缩小,导致视网膜进光量急剧降低而已。

▲ 瞳孔括约肌工作原理

▲ 相对于青年人的视觉,老年群体中间的部分整个视野区域是昏暗的  

其次,与瞳孔唇齿相依的晶状体也会随年龄而恶化。没错,晶状体的弹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这影响了老年人的对焦能力,即老花眼,但是与照明无关。

有关的是晶状体的黄化:就像太阳下晒久了的有机玻璃一样,晶状体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变黄。其结果就是,红光和绿光还能比较顺利地通过晶状体到达视网膜,一部分蓝光就要被黄化的晶状体所吸收。因此在老年人的眼中,相同光线场景看起来比年轻人眼中不仅要暗,还要更黄。

▲ 从左至右为25岁,50岁,65岁及75岁人群的晶状体颜色

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睛对光的敏感度持续下降,但眼内光散射显著增加,会直接增大光源在视网膜的成像尺寸。所以年龄越大,失能眩光和不适眩光对人眼的视觉影响越强烈,即使同一光幕亮度,在老年人眼中的眩光感知程度明显高于年轻人。

健康节律方面

光对人体的生理及行为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够调节人的昼夜节律和内分泌循环。

而老年群体,特别是年纪比较大、活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白天可能长时间处在一个室内空间,进光量急剧减少,特别和节律相关的蓝光又急剧减少,因此老年人的健康节律问题可能比较严重。

功能使用方面

如今,智能家居设计越来越受欢迎,智能化的照明产品五花八门,大大提高人们生活的便利度和体验感。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产品使用操作各不相同,但他们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具有较高的接受度,能够熟练地使用智能产品。

科技对于日常生活的介入过程中,老年人却成为被遗落和忽视的边缘群体。存在生理性弱势,如思维、记忆力、创造性的匮乏以及视觉、听觉的退化是老年群体在使用智能技术时所面临的客观性障碍。

但这并不是说老年群体就不能使用智能家居产品,而是需要了解他们使用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针对老年群体的灯光设计要注意什么?

01

提高照度水平

一般的年轻使用者跟老年人之间的亮度标准是存在差异值的。年长者由于眼球角膜与黄斑功能衰退,以至于感官标准值为年轻眼球的1.5倍,而在夜晚的差异将更为显著。

那么照度要高到多少?对于年长者来说只要高到年轻人的两倍就可以,也就是说假如正常要100 lx的照度,而对于老龄人,理论上合格的照度要做到200-300lx照度。

但并不是所有空间都用同一个照度比例,具体提高多少根据实际的项目去考量。不同的区域,必须一个个做实验验证。

▲ 各个区域的不同照度比例

同时,在灯光色温的选择上也有讲究。

对于老年群体,由于眼球的退化,长期处于过白或者是过暖的色温环境下都会让他们的眼睛感到不适。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老人喜欢高色温/高照度?不是他们喜欢,而是因为有一部分光线感觉不到,所以色温选择上,你设置了5000K的色温,他们可能看到是3500K。

相对而言,中庸色温的灯光可能更适合用于他们的日常照明。

02

均衡柔和光照水平

均衡柔和光照水平,不要有太多的明暗对比,更不要在空间里有非常强的暗区。

为了表现出空间的层次感,很多设计师会把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照度差做得很大。在正常情况下,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反而很受大众喜欢。不过,在给老年群体设计的照明中,由于他们的眼睛调节能力不足,暗适应过程较慢,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过大的照度反差会加大老年人眼球的负担。

但出于安全性考虑,需要用适当的灯光将隐患对象强调出来,比如楼梯、阶梯,把阶梯边缘和背景突出来,这样就不容易踩空。

03

减少眩光、降低频闪

老年群体对眩光更加敏感,因此需要防眩光和降低频闪,而间接光的运用则可以避免直射光对老人视线带来伤害。

04

良好的光源显色性

眼睛老化后,对蓝色、绿色等短波的吸收率会极大地增加,造成老年人在看画面时整体色调偏黄。对蓝色和绿色等短波长的颜色不容易分辨,对明度相近的色彩辨别能力减弱。因此,在充分的光照下呈现明显对比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色彩辨识。

05

提高对比度,但避免繁杂图案

老年人在颜色辨别能力方面较低,如增强墙面和地面的色彩对比,有助于提升空间感,有助于视觉分辨,但不要过于繁杂,避免增加信息处理及视觉负担。

06

增加针对老年人的节律照明设计

因为老年人的瞳孔进光量减少、蓝光的刺激更少,昼夜节律紊乱,这使得他们更加需要强化节律照明设计。

07

人性化照明控制设计

如果老年人记忆减退,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难以记住复杂的事情和抽象的安排,那么在使用操作上可以删繁就简,比如功能简化、字体放大等适老化改造,尽量满足老年群体对于空间体验的需求。

网址:破解老年人的“生活困境”,适老化照明设计怎么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7375

相关内容

养老家具 I 适老化设计:为老年人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适老化改造“有爱” 老年人生活“无碍”
老年人卧室设施的适老性智能化设计研究
适老化改造三大难题怎样解?
老年人的困境
“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室内设计改造
照明设计焕发昆明老街新活力
针对独居老人6大生活困境的37条建议
周一见|青岛开启适老化改造,老年人享受更舒适的居家体验
老年人居住环境优化: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与实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