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识别研究——以武汉市南京路与尚隆路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城市步行道设计:行人友好型道路的规划,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绿化艺术#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本文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儿童住进高楼的比重也逐步增加,居住区、生活性街道、公园和广场成为其主要的活动空间,然而上述类型空间对满足儿童需求的针对性设计甚少。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在城市形态和空间组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集中了公共活动属性的生活性街道,往往与居民有着更为直接有效的自发性接触。
通过对我国大城市儿童的户外活动研究发现,由于家长对儿童活动场地的限制导致儿童主要集中在小区绿地、锻炼场地和家附近公园活动,但高频率和长耗时的活动仍主要发生在街道两侧和街头空地这样一些“非正式”活动空间。因此,建设儿童友好的生活性街道,特别是提升街道的安全性、舒适性等儿童友好的空间品质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
1
儿童友好型街道相关概念界定
1.1儿童友好型城市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起源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其致力于塑造改善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来满足儿童在城市中各类行为活动的需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并不需要以儿童为主导,只是要求在城市规划和改造设计中,对公共空间、城市街道、街区社区及活动设施等进行适当的微更新和再设计,以此照顾到儿童利益和特殊使用需求。
1.2 生活性街道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所进行的一项可持续性环境满意度研究首次较为正式地提出了“生活性街道”的概念,该研究以邻里关系定义生活性街道,认为生活性街道应该具备“熟悉性、易读性、独特性、可达性、舒适性与安全性”等6大方面性质。
1.3 空间品质
“空间品质”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满足空间使用者需求的标准,该标准通过使用者体验来衡量,是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和情感体验与物质空间环境之间反复作用所形成的。
2
从儿童需求出发的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素
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影响因子量表
3
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构建
3.1 研究样本的选取
根据武汉市自古以来三镇鼎立的格局,本文选取南京路与尚隆路分别作为汉口和武昌生活性街道的典范进行空间品质实证比对研究。本文选取街道及其周边辐射范围50 m以内的区域作为研究范围。
两街道研究范围示意图
3.2 评价维度
3.2.1 主体维度——儿童行为需求
对于0—14岁儿童,可分为两个阶段:学龄前期(0—6岁)和学龄期(7—14岁)。由于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自身活动受到家长严格的限制,所以本文对儿童的研究对象限定范围为7—14岁学龄期的儿童。
(1)行为活动因子
儿童在生活性街道上的行为活动可结合快照法、GPS追踪法和行为注记法来计算儿童在街道上的步行活动量。考虑到不同时段和地点的人流量差异,分别选取3个工作日和3个周末时间,从8: 30到21: 30,在合适的地点每隔30 min定时定点连续拍照,以此来统计儿童步行活动量。同时,通过手持GPS追踪儿童的活动轨迹,获取儿童的行为状态、活动种类和空间分布等特征作为补充记录。
两街道儿童活动量统计图
两条街道的儿童活动都集中在交通条件良好或靠近教育设施的街段。尚隆路的儿童平均活动量虽大于南京路,但在时间空间分布上,与南京路相比,出现了不均衡分布的特征。尚隆路两侧基本都为较完整的大型居住区,且积玉桥中小学位于其第一街段,对于教育培训类的需求较多,因此街道的儿童活动以学习出行活动为主,类型单一,而南京路的儿童活动由学习出行活动和交往游憩活动共同主导,活动类型丰富。
(2)空间感知因子
儿童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感知可分为安全感与舒适感两部分。安全感层面包括街道的人行道宽度、路面平整度、道路转弯半径、毗邻构筑物安全性和景观植物安全性,这些空间因素都会影响儿童在街道上的安全感知和行为活动;舒适感层面则包括道路路面、视觉色彩、噪声强度、空气质量和街道宽高比5个因素。由于街道路面舒适感和视觉色彩舒适感两因素的主观性较强,且儿童与成年人的感受有较大差别,因此采用主观评分的方法进行获取比较,具体方法是直接询问儿童及陪伴家长并发放调研问卷,其中道路路面和视觉色彩各选取一对反义形容词来表达儿童的直观感受,对应设置1、2、3、4、5分,最终取平均分值为结果如下表。
南京路与尚隆路儿童空间感知因子量化表
3.2.2 客体维度——街道周边环境与街道内部空间
(1)街道周边环境
从区位条件来看,南京路距离大型商业综合体或超市更近,这源于南京路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同时也促进了南京路生活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共同发展,这种街道的功能混合状态对儿童出行活动产生着积极影响。交通方式方面,尚隆路的儿童步行可达性优于南京路,出行便捷性则因街段不同而差异较大,南京路相对更高且平稳,这反映了尚隆路更偏向于承担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而南京路由于自身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商业氛围,更适合儿童来此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南京路与尚隆路街道环境要素测度值比对图
(2)街道内部空间
从用地规模因子和用地功能因子来看,南京路的商铺占地面积、商铺界面比例、用地混合度及功能密度整体高于尚隆路,这些小型商业为生活性街道提供了日常基础的、多样化的生活服务,商业店铺中的文具店、玩具店、超市等对儿童有较大的吸引力,可以增加儿童步行活动的时间,同时也提升了交往的偶遇率;从配套设施因子来看,南京路的儿童服务设施多于尚隆路,但两条街道的公共绿地可达性都较低,说明两街道1 000 m辐射范围内的绿地公园数量非常少,不利于儿童的户外玩耍活动。南京路的监控设施覆盖率略低,这是因为老城区的街道情况更加复杂,难以全面掌控覆盖,同时部分街段照明系统老化、路灯数量不足,多数光源来自街道两旁的店铺、高层的居民家和马路上的车灯,导致儿童夜晚出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且南京路与尚隆路的引导标识多针对机动车,很少考虑到儿童。而生动有趣的儿童友好标识设施不仅可以丰富街段空间,还可以在无意中锻炼儿童的独立性活动,有助于其身心健康,需在街道空间设计中考虑这一点。
南京路与尚隆路街道物质空间要素测度值对比图
3.3 权重拟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在预构建层级量表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将影响因子整合在一起,建立更为完善可行的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取对武汉市25位30—40岁的来自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学者(基于该年龄段专家的子女在儿童期的估计)及25位武汉市小学老师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征集意见建议,并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整合,在yaahp软件中进行层次分析,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目标层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3项。
两街道指标体系权重分析表
4
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对比
4.1 街道品质评价比对
根据街道品质评价体系的内容设计评价问卷,在研究范围内以现场填写、现场访问的方式对街道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让街道使用者对两条街道的品质分别进行整体和分项的评分,并针对评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将被调研者对不同街段的直观感受量化成数值并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Y=W 1×X 1+W 2×X 2+W 3×X 3+…+W n×X n(1)
式中, Y 为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得分; W 为各项指标权重; X 为问卷评分; n 为指标数目。
由下表可以看出,南京路的街道品质总评分略高于尚隆路,其优势主要凸显在便捷性和多样性评分中,尚隆路则是安全性和舒适性评分较高。
南京路与尚隆路品质评分表
4.2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街道品质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两条街道品质需要优化提升的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微小差别。首先,南京路与尚隆路的共性要素是安全性,尤其是安全性中的路面平整度与景观植物。其次,南京路街道品质总评分略高于尚隆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样性评分上,因此多样性也是尚隆路街道品质优化提升的关键因素。
5
基于品质评价结果的街道空间优化设计思考
5.1 提高街道空间环境的安全性
安全性在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建设中仍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结合对上述两条街道的分析,可从路面平整度和景观植物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一是在步行空间中,地面是使用者最直接的感知面,当儿童在街道上行走玩耍时,不平整的路面会增加儿童跌碰的风险。
二是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有毒有害、有刺激性、飞絮花粉较多和形状锋利类的植物。
5.2 增加街道空间环境的多样性
儿童天性充满好奇,儿童友好的街道必然也应具有空间多样性。结合对上述两条街道的分析,可从街道周边用地功能和基础设施这两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适度提升生活性街道的功能混合度,有助于提高儿童对街道的好奇心。
二是在街道两侧停留空间的更新设计上,不仅需要考虑儿童在街道基础设施上的多样性需求,也要考虑陪护的父母及长辈的休息等候需求。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20年第3期《儿童友好型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识别研究——以武汉市南京路与尚隆路为例》,作者:贺慧、戴梦缘、李婷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杜涛(通信作者),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责任编辑:
网址:【儿童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识别研究——以武汉市南京路与尚隆路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1824
相关内容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消费视窗·完善社区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共筑全龄友好城市未来,这场城市管理精细化研讨会在沪召开
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评价研究
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思路及路径研究——以北京某新城区为例
打造市民休憩娱乐公共新空间,申城首座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乐汇小游园”开放巧用城市“边角料”,营造生活“小美好”
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规划的中期报告
儿童友好,大厂不仅有……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