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为老人幸福再“加码”
科技改变老龄化:智能化养老设施和服务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与健康生活#
■记者 彭旭卉 肖鸣亮
静安区地处中心城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半径集中在家庭和社区,如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家门口”养老服务需求?区民政局给出的答案是——按照“均衡、共享”的理念,充分挖潜各类资源,持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均衡、梯次合理的为老服务设施网络和“15分钟乐龄生活圈”。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载体。记者了解到,静安目前共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3个,长者照护之家16个,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8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6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27个,并且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街镇全覆盖。
推进“均衡+共享”
养老设施布局
“针对静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有的区域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半径相对较小、各街镇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布局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等情况,静安区从顶层设计上制定出台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扶持政策。”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扶持政策聚焦重点区域,注重各类社会服务资源的复合利用,着力打造功能丰富、服务高效的“一站式”综合型服务点位,进一步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布局。
一方面,街镇层面深挖潜力,重点推进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居委层面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和社区老年活动室建设,通过分层分类、有序推进,确保养老设施布局均衡,实现静安区以“中心+站点/活动室”为模式的“15分钟乐龄生活圈”网络基本覆盖到位。
打造“嵌入式”
养老服务综合体
专业照护、医养结合、家庭支持等“一站式”综合为老服务一应俱全,位于新闸路上的石门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被周边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社区养老服务“旗舰店”。
记者了解到,这个总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由一、二楼的长者照护之家,三楼的社区康护服务站,以及一墙之隔的日间照护中心构成。综合为老服务平台由街道主导,日间照护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社区康护服务站则是委托上海福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一体化管理,主要为石二社区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有梯度、可选择、可衔接的机构、社区、居家“一站式”综合照护服务。将服务空间、服务内容、运作方式、工作资源等不断“嵌”入社区,逐步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资源打通,让老人不离开熟悉的家人和环境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这正是近年来在中心城区特别受欢迎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机构、社区、家庭间的联动和转接。石门二路街道居民叶阿婆一年多前摔了一跤,腿骨折,家属把她送到长者照护之家,接受中短期的照护、康复服务。康复回归家庭后,家属发现她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明显下降,已影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便又把她送到日间照护中心接受干预和照护。平时,护理站人员也会每周上门一次,为老人提供代配药、健康监测、认知训练等服务。这样,老人的医疗、康复、托养等需求,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能得到“一站式”解决。
体验家门口
养老的便捷与舒适
如果说,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可享受“一站式”服务,那么社区老年活动室、“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等建在家门口的活动场所,则让静安老年人的幸福再“加码”,零距离满足对晚年生活的美好追求。
一楼是阅读空间,二楼有个绘画室,平时还兼用来合唱训练……地处市中心的曹家渡街道达安花园居委老年活动室,虽然面积不大,但通过合理布局、一室多用,成了不少老年居民闲暇时“最爱遛弯”的地方。记者了解到,活动室里还有个“乐绘油画”团队特别有名,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作为曹家渡街道‘一站一特’之一的特色团队,‘乐绘油画’团队内8名油画达人开展了社区主题画展、户外采风等19场活动,约300人次参与。团队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发挥余热,为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添砖加瓦。”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作为社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载体,老年活动室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养老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等实实在在的服务,让老年人又多了一个家门口的活动场所。
“患难见真情,重华乐龄的三位老师把我们当作家人、亲人给予关心照顾,把党的阳光洒向我们,为此特向他们表示感谢……”这是南京西路街道70岁孤老杨阿婆写给重华“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的一封表扬信。记者了解到,杨阿婆去年肋骨骨折,只能卧床静养,在其生活无法自理的这段时间,家附近重华“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的三位工作人员“扛”下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工作人员每天送餐上门,并帮着处理垃圾、取快递、拿报纸。“站点一共就三名工作人员,但他们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个老人,尽可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难题。”杨阿婆告诉记者,除了病中给予关怀外,工作人员在平时也十分关心她,还帮她挑选手机、解决一些手机操作问题。“有一次我外出了,天气突然转阴,眼看要下雨,家里还晾着衣服,我怕赶不及回家,工作人员就骑电动车去我家,帮我把衣服收下来。在家门口有这样一群人关心、照顾着我,特别温暖。”
“南京西路街道共有8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基本每2个居委就有一个,实现了就近服务。”南京西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宋锴灵表示,目前每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集聚了“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十助”基本助老服务,同时不断拓展健康宣教、辅具租赁、微菜场等各类健康管理活动和生活服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服务可及,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址: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为老人幸福再“加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1899
相关内容
优化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服务有“温度” 保障有“力度” 探访西安国际港务区养老服务“幸福样本”
促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为幸福生活“加码”
智慧科技为幸福生活加码
优化适老政务服务让老年人办事更便利,来看看湖州这些地方的做
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养老助餐服务“暖胃”又“暖心”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备清单,快速了解老人居家照顾需要什么设备
【满意龙泉】龙泉街道:打造“5分钟为老服务圈” 构建居家养老“幸福圈”
居家养老服务是什么?探索为老年人提供的优质生活服务
优化适老设施 守护银发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