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
鼓励孩子参与环保课题研究,培养环保意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环保生活实践# #环保教育活动#
《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微课题结题报告
海门市实验幼儿园
主持人:姜清清
协同研究者:黄凯玲
一、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成龙成凤夙愿地驱动下,很多家长都日趋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往往忽视了对幼儿劳动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里,家长们大包大揽使得孩子们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离开了家长便不知所措。进入幼儿园后,教师也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但目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教师无意识、长期的包办代替行为。我们听到的是“老师来吧”,而不是“你来试试吧”。我们主观意识上认为孩子不可以做,总是以孩子的名义剥夺他们劳动的机会。导致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据调查,由于长期忽视幼儿劳动养成教育,大多数幼儿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劳动意识薄弱,没有自我服务以及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其次、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第三、个人行为习惯混乱;第四、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等。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挑战。如何加强幼儿劳动教育才能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基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可以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为主要途径,家庭生活为辅,针对中班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幼儿园中班劳动养成教育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分为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能力、主动分类收拾整理能力、打扫技能技巧等方面。虽然劳动技能素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更注重幼儿劳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大胆放手,让小朋友在幼儿园中进行适当的劳动,同时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配合实施。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让孩子热爱劳动,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1.一日生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自然的生活中,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劳动养成教育
是指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3.实践研究
是指教师在实施这一课题时以支持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进行行动和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班级区域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的更新投放、多种教育活动、游戏的科学设计等方面促进幼儿主动劳动行为的产生,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2.提升班级成员对于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认识,创新研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师专业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生活活动中的值日生劳动对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生活活动中有许多细小的环节,如何将这些环节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并且有意识去为自己和他人服务,比如搬桌子、擦桌子、整理椅子……是否可以创设一个专门的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劳动。
2.不同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劳动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研讨,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对于劳动教育的不同意义和影响,活动之间有机融合,具体提升哪些劳动能力。
3.游戏活动中探索促进幼儿主动劳动的方式方法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创设有效的区域游戏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劳动,比如区域标志,支持幼儿主动分类,提升归类整理能力。
4.节日活动中幼儿多种劳动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挖掘具有明显劳动意义的节日,充分利用其特性,比如植树节、劳动节等。探索不同节日对于幼儿劳动的意义,利用节日特点鼓励幼儿自主布置、创意设计,比如元旦、春节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
(一)课题研究方法:
以一日活动为载体,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劳动能力的提升,劳动意识的增强,培养主动劳动习惯。主要方法有:
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借鉴国内外一些研究的成果,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针对性的观察并做好记录。本次研究的课题与幼儿一日活动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根据每阶段研究的重点,观察一日活动的中的某个环节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影响。
3.案例研究法:在观察基础上选择典型个案,掌握幼儿身体、个性、能力等变化,做好个案记载分析现象,然后进行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游戏指导。首先确定观察对象,最好是一个幼儿长期连续的观察,并且及时进行记录、分析,这样才能发现劳动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劳动技能和意识的不同变化过程,并且进行契合时机的教育。
4.行动研究法:坚持在研究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研究顺利进行。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思想观,所以任何研究成果的得出都需要不断的实践。
5.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研究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认真总结,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
(二)课题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7.11~2018.1):学习培训、拟订方案。
(1)确定课题,落实研究对象及研究人员,明确实施研究计划;
(2)撰写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围绕课题,进行资料、文献的收集、摘录和研究;
(3)进行专项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理论基础。观看视频,参考已开展过的与劳动有关的微型课题,借鉴已有经验。同时根据班级幼儿年龄和能力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2.实施与调整阶段(2018.2~2018.10):分解课题、分步实施。
(1)确定研究重点,分步实施策略,稳步推进。
(2)围绕课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中期汇报。
(3)总结研究经验、反思研究困惑。
3.整理和总结阶段:(2018.10~2018.11)整理成果、推出成果。
(1)班本课程“劳动养成教育”的全园汇报,总结如何有效利用一日活动中的不同环节,提升幼儿劳动技能和主动劳动意;不同活动对于劳动能力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整理相关的策略与方法。
(2)对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总结与提炼,为结题报告撰写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组织课题成果鉴定会,推广、发布课题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成果
微型课题《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于2017年12月开题论证。开题以来,我们在区域环境创设、游戏化教育活动开展、家园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措施、研究成果和研究反思作简单汇报:
(一)理论成果:
1.创设有效的区域环境支持生活活动中的值日生劳动。
为了让孩子的劳动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班级通过“今天我值日”区域板块配合实施。这是一开始的区域,上面什么都没有,通过幼儿的自主讨论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搬桌子、擦桌子、数碗筷等8个幼儿可以实施的劳动项目。小朋友把劳动内容画在纸盘上,并且粘贴在区域里。
每天幼儿来园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项目,把夹子夹在相应纸盘上,但是每个事情都会规定名额,这样保证每样事情都会有人做。孩子们每天的劳动项目或许都不相同,这样既有新鲜感,同时又能体会不同劳动的感觉。一开始孩子们经常会忘记选择,或者选择了也不主动去做,教师和同伴之间有意的提醒是必要的,一天的劳动不能证明什么,但是日积月累的劳动让我们的孩子变得不一样,他们各司其职,自觉主动,乐在其中。
当然我们的劳动项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班级环境的不断丰富,孩子们自己就会发现更多的劳动内容,主动提出,不断丰富。
2.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劳动养成教育。
除了生活中的劳动,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领域的集体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劳动是快乐和自豪的。
认知活动《我会做,我能干》,能大方地说出自己在家会做的事情,同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谈话活动《我是能干的小主人》,乐意为班级服务,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擦桌子、椅子等),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谈话讨论、调查记录帮助 “今天我值日”区域确定劳动内容。
儿歌欣赏《妈妈你别说我小》,朗朗上口的童谣,生动有趣的表演,让孩子体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
歌曲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相信在分角色表演的韵律游戏中,孩子们能体会到家人的辛苦,逐步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3.游戏活动中探索促进幼儿主动劳动的方式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时,从材料的拿取、布置、到最后幼儿归类整理玩具等都是需要孩子的劳动,我们通过教师示范、同伴学习、环境暗示等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劳动。
在教室利用边角开辟种植区,按季节带领幼儿种植菜苗、种子等,指导幼儿给植物松土、浇水、施肥、除草等,种植区的创设给“今天我值日”区域增加了许多新的劳动项目,区域之间紧密联系。
4.节日活动中幼儿多种劳动能力的提升。
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孩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期待,而节日活动中蕴含的丰富劳动教育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
在敬老月系列活动中,我们组织小朋友和家长志愿者进社区慰问老人,小朋友来到爷爷奶奶的家里,为他们敲敲背、捶捶腿、剥桔子、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人送去节日的温暖!
当然幼儿园中还有很多的节日活动,孩子和老师一起策划、共同布置、尽情参与,通过自己的劳动经历的节日才会是难忘的。
(二)观察记录: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同环节中劳动教育养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适时指导。每月至少上传两篇观察故事至博客,形成了个案观察集。
(三)论文发表:论文《中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发表于江苏省学术刊物《科普童话》。
五、研后反思与评价。
其一是对微课题目标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丰富活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工作摄影展等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劳动情感进一步提升。
其二是对微课题实施过程的评价;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同时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让值日生劳动变得有趣可行持续。我们始终把劳动养成教育渗透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不是为了劳动而去劳动,而是以身作则,把劳动当成一种乐趣,和幼儿一起把其变成生活的一种习惯和态度。
最后是对微课题效果的评价。这个是最重要的,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而我们的效果当然体现在幼儿身上,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氛围的熏陶下,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在家长半日活动开放和平时的展示课活动中均有所体现。
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班的孩子自主、独立、主动、有序,在班级三位老师的配合下,我们的劳动养成教育效果明显,孩子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劳动项目,不断丰富班级劳动区角,主动性和独立性明显增强。我会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劳动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注重实践活动中的案例分析与研究,让每个孩子都能热爱劳动!
网址:《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4178
相关内容
立足生活化课程视角,提高中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立项报告以幼儿发展为本 扎实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幼儿园生成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市级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幼儿营养膳食与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幼儿园有效实施“家园共育”的策略研究
特色创意 美化生活——中班幼儿旧物改造创意手工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快乐营养餐点的实践研究 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集锦15篇)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实验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