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类生活,将与AI助理共度一生?
AI助手将更加智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私人助理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未来科技猜想#
未来几十年,人类的很多工作都会落入人工智能(AI)之手,比如驾驶卡车,或者分析X光片。但人工智能也将和我们合作,代为处理杂务,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
随着AI的持续改进,数字助理——目前还主要是以语音形式存在——将成为我们的助手和协作者,它将熟悉我们的好恶,帮我们管理日程,协助我们做出决策,使我们能够更专注于自己最擅长或最喜欢的事情。
以下是我们对AI助理融入人类未来生活的一些展望:
1、脑袋里的声音
用过Siri(苹果产品家族)或Alexa(亚马逊产品家族)的人都和数字助理对话过。百度数字助理“度秘”的项目负责人景鲲说,未来,这种“对话型平台”将成为我们与AI交互的主要手段。
大型科技企业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产品,个个都想一统天下:除了上面提到的Siri、Alexa、度秘,还有微软的柯塔娜(Cortana)、Facebook的M,以及Google Assistant。最近,就连玩具厂商美泰(Mattel)都发布了一款名为“Aristotle”的语音控制AI设备,可安抚婴儿,朗读睡前故事,并为儿童提供辅导。
日后,这些语音系统可能从设备之中转移到头脑之内。包括索尼和苹果在内,无数公司都开发出了带有话筒的无线耳机。将来,虚拟助手也许能在你约会或面试时,暗暗帮你支招,或者提醒你按时吃药。
而且,你可能一句话都不用说,就能与AI助手交流。美国宇航局(NASA)开发了一个系统,把传感器贴在喉咙和颈部皮肤上,就可以读取神经活动。你只要动动舌头,哪怕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嘴唇也纹丝不动,系统也能识别你想要说的话。
2、会说话的批萨盒
除了一个主要的AI助理,你的生活中还会有其他的语音助手。电器和服务都将纷纷拥有发声的能力,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专有系统。
微软语音助理柯塔娜的项目主管莱恩·加文(Ryan Gavin)说,十年之后,你在商场选购家具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你说:“柯塔娜,你能否跟家具厂商Pottery Barn对接,安排付款和送货?”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牛气哄哄的话:“让你助手联系我的助手。”只不过在这里,助手换成了机器人。
作为一名未来主义者兼创业者,诺瓦·斯皮瓦克(Nova Spivack)专门与AI打交道。他举了个例子:可穿戴设备(像谷歌眼镜)也许能识别出一本书,然后帮你接通该书的语音助理,这样,你就能向书提问了。任何东西都可能跟你聊天。(“你好,披萨盒子。这里头的配料会让我过敏吗?”)
你的AI助理也许还能通过视觉叠加,为你提供增强现实服务——在你买东西时显示购物清单,或碰到陌生人时显示对方信息。这些听上去都有侵犯隐私之嫌。
不过,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席苏巴拉奥·康姆汉姆巴提(Subbarao Kambhampati)说: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未来的AI助理就像值得信赖的好友,看得出你的心思,知道何时介入、何时闭嘴。
3、在一起,更智能
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
1997年,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输给了超级计算机“深蓝”。后来他发现,如果一名业余棋手和一台普通计算机联手,就能打败最优秀的棋手,或是最强大的计算机。从此以后,艺术和科学领域就开始探索人机合作之路。
人工智能有一个子领域名为计算机创作(computational creativity),即用电脑算法来谱曲、绘画和讲笑话。
到目前为止,这些系统还无法威胁到艺术家的饭碗,但的确可以增强的人类的想像力。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作曲家大卫·考普(David Cope)创建了一个程序,取名艾米莉·豪威尔(Emily Howell),用来交流和分享音乐创意。“这位作曲家朋友很健谈,”他说,“它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助理。”艾米莉播放一段曲子,大卫加以评论,然后双方一起创作音乐。
(传送门 | )
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凭借在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夺冠而威名远扬,但它也参与过艺术创作过程。比如,在科幻惊悚片《摩根》(Morgan)的预告片制作过程中,沃森就参与了电影片段的推荐,使编辑在一天内完成预告片制作,否则,这要花上数周时间。
到最后,数字助理有望参与到任何创作活动中去,可以是完美无缺的企业备忘录,甚至是畅销小说。杰米·布鲁(Jamie Brew)是ClickHole网站的一名喜剧写手。他开发了一种预测型文本界面,参照某种文学形式,就接下去该写什么,给用户提供词汇提示,从而辅助用户编写出新作。布鲁已经和该界面一道,写出了一个电视剧剧本。
4、相互理解
机器学习系统可以作出决策,但大多无法用人类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其决策过程,或叙述采取某一步骤的原因。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美国军方下属的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宣布了一个计划,称将大力投资“可解释AI”(简称XAI),使机器学习系统变得可纠正、可预测、可信赖。
在XAI的武装下,数字助理也许能告诉你,之所以选择这条驾驶路线,是因为知道你爱走小路;或者,之所以建议你更改邮件中的某个用词,是因为这样语气更加友好。
另外,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机器人将知道何时应该求助。”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主任曼努埃拉·维罗索(Manuela Veloso)说道,她称这种技能为“共生自主”。
(传送门 | )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人工情感智能,亦称情感AI,使AI助理也能更好地理解人类。Affectiva和Emotient(已被苹果公司收购)都创建了人脸情绪识别系统。
IBM沃森首席技术官罗伯·海伊(Rob High)说,沃森可以从文本中解读出来的不止情绪,还有语气,日后,还可以归纳个性。最终,所有的AI系统都能够分析用户的话音、表情、姿态、用词、语境和使用历史,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感受,知道该如何响应。Affectiva联合创始人兼CEO拉纳·卡里欧比(Rana Kaliouby)说,下一步,手机和电视中将植入情感芯片,实现实时响应。“未来,所有设备都能看懂你的情绪,这将成为常态。”她说。
5、产生情感依赖
Roomba扫地机器人
我们已经知道,人们可以跟Roomba扫地机器人等相对简单的机器人形成情感联系。那么,对于用人类嗓音说话、对我们了如指掌的AI助理,我们又将产生怎样的情感呢?
在未来主义者斯皮瓦克的想象中,人们会与虚拟伙伴相伴一生。婴儿出生时,父母就会给宝宝一个智能玩具,这个玩具不断地了解他、教导他、伴他成长。
“刚开始,它只是个可爱的毛绒玩具。”他说,“后来不断演化,进入云端,可通过手机访问。到2050年那会儿,它也许就成了某种大脑植入物。”这一场景令人遐想万千,斯皮瓦克提出的疑问是:“我们的AI助理归谁所有?它们是谷歌的财产吗?”作为与我们最老的老朋友,它们能否被随意唤醒或重新编程?一旦没有了这位可信赖的助理,我们会不会感到无助?
在人类自主问题上,Affectiva的埃尔·卡里欧比(El Kaliouby)看到了很多潜在问题:AI助理能代为行哪些事项?它能否代我们选购商品?若我们要求它进行违法行为,它会推翻我们的命令吗?
除此之外,隐私问题也是她担心的。如果AI助理认为,它服务的青少年进入了抑郁状态,它能否通知少年的父母?斯皮瓦克说,我们需要确定,AI助理们能否拥有医生对病人、律师对客户的特权,这些都有待决定。它们能否向执法机关举报用户?它们能否被传唤?出现安全漏洞又该怎么办?
还有人担心,某种超级AI将统治全世界,但美国人工智能协会的康姆汉姆巴提说,相比起来,黑客发动的恶意攻击其实要危险得多。
考虑到这位助理将时时刻刻伴随我们,与我们发展出极为亲密的关系,一旦有黑客入侵,原本最得力的助手,就有可能变成最大的负担。
翻译:雁行
来源:The Atlantic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
网址:未来的人类生活,将与AI助理共度一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8874
相关内容
语音助手的未来:如何将AI与人类互动融合与AI共舞,体验未来智能生活
百度AI助手,智能生活从这一刻开始,未来已来!
AI助手,改变生活的未来科技
未来AI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揭示三大趋势
未来生活智能到何种地步?AI能读懂人类想法?
智能未来:AI助手引领工作与生活的革新之路
AI全能助手:革新未来生活的智能伙伴
AI浪潮重塑生活:人机共生挑战与应用革新
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探索AI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