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开合结构及安装旋转开合结构的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旋转式垃圾桶: 省空间且方便丢弃垃圾。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收纳整理建议# #家居整理神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旋转开合结构及安装旋转开合结构的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智能垃圾桶是集机、光、电于一体的高科技新产品,具有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耗电低等优点,能够自动感应开盖。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垃圾桶的开盖形式有向上旋转开合、向侧方向旋转开合、螺旋开合、平移开合等开合形式。其中:螺旋开合方式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较高,未被广泛采用;向侧方旋转开合及平移开合方式开盖时,需要占用垃圾桶以外的横向空间,需要占用的较大使用面积,因此也为被广泛采用。而向上旋转开合方式仅占用垃圾桶高度方向空间,且由于垃圾桶一般朝上开口,开口上方一般都留有空间方便扔垃圾,因此垃圾桶盖向上旋转开合是最为普遍的开合方式。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向上旋转开合方式的开盖结构仍然存在占用体积较大,装配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如何简化现有的智能垃圾桶放入自动开盖结构,减小占用体积,降低成本,方便装配,同时延长桶盖的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开合结构,具有装配体积小、成本低,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旋转开合结构,包括大盖,安装在所述大盖内部的齿轮减速箱,与所述大盖旋转连接的顶盖,其中:
所述顶盖的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前端具有圆弧形的齿轮端,所述大盖的顶部开设贯通所述大盖的内部和外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耳上的齿轮端与所述齿轮减速箱的输出齿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相啮合;
所述第一连接耳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齿轮端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通孔同心,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内安装转轴,所述大盖的顶部在对应于所述转轴的位置处开设第一凹槽;所述大盖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末端设置转轴安装座,所述转轴的末端插入所述转轴安装座,使得所述转轴的末端不能朝向所述转轴安装座一侧轴向蹿动;
所述第一凹槽上固定设置压盖,所述压盖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转轴的位置开设第二凹槽,所述压盖固定安装后,所述转轴被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径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顶部”可以指大盖顶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即所述转轴、转轴安装座、压盖可以同时安装在所述大盖顶部的外表面,也可同时安装在所述大盖顶部的内表面。
优选为所述转轴、转轴安装座、压盖可以同时安装在所述大盖顶部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轴为分体式的两段,分别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插入对应一端的所述转轴安装座;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插入对应一端的所述转轴安装座,使得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末端不能朝向所述转轴安装座一侧轴向蹿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盖为一体式压盖,所述压盖的底部两端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位置处分别开设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相邻的端部内具有挡板;所述压盖安装好后,所述挡板分别抵住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邻的末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盖为分体式压盖,包括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所述第一压盖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位置处开设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压盖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位置处开设一个所述第二凹槽;
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相邻的端部内具有挡板;所述压盖安装好后,所述挡板分别抵住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邻的末端。
当所述转轴为分体式,所述压盖为分体式时,所述第一凹槽可以为与所述压盖对应的分体式,具体而言,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位置处开设两个第一凹槽。
同时,对于分体式的压盖和第一凹槽的结构,所述压盖并不限制于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之间。所述压盖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之间仅为优选的方案。
所述转轴固定座还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靠近的端部,所述第一压盖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远离所述转轴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盖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耳远离所述转轴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压盖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耳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压盖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耳的一端。
当所述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安装好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挡住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远离的末端,使得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不能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蹿动,从而进一步确保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向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出齿轮位于所述齿轮减速箱的内部,所述齿轮减速箱在所述输出齿轮的位置开设开口,所述输出齿轮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开口外,并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与所述齿轮端相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齿轮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盖上开设台阶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开设安装孔,固定件穿过所述台阶通孔和安装孔,将所述压盖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耳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相对应的半圆形。所述转轴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顶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被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径向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盖的顶部的内表面在对应于所述转轴的位置处开设的安装所述转轴的第一凹槽。
所述转轴、转轴安装座、压盖都安装在所述大盖的顶部的内表面,此时,所述大盖的顶部开设贯通所述大盖的外部和内部的第四通孔,安装时,所述第二连接耳穿过所述第四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安装有上述的旋转开合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垃圾桶,包括上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桶体上安装大盖,所述大盖与所述顶盖旋转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合结构,顶盖底部的第一连接耳前端的齿轮端与齿轮减速箱的输出齿轮直接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转动,带动所述齿轮端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耳沿着所述第二通孔中心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顶盖旋转开合。不仅减少了传动执行结构,减少了传动执行结构的体积、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且能延长顶盖的使用寿命。
2)、顶盖在大盖上的安装为外部安装方式,仅需两个螺钉即可实现顶盖与大盖的旋转连接,便于安装和维修更换。
3)、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合结构,转轴为分体式的两段,不仅节省材料,减轻重量,而且使装配结构的体积更小,对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更低,更容易控制;配合电气制动措施及控制方法,可保证旋转开合结构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其顶盖的旋转开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化,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安装和维修且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大盖内部安装齿轮减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齿轮减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合结构的侧剖视图示意图(从第一连接耳的中心剖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转轴为分体式的两段。
图8为第二个实施例中,压盖为分体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合结构的正剖视图示意图(从第一凹槽的中心剖开)。
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个实施例中,压盖为分体式,第一凹槽为分体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大盖的内部安装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侧剖视图示意图(从第一连接耳的中心剖开)。
图中:
1-大盖、2-齿轮减速箱、3-顶盖、4-压盖、5-转轴、6-桶体、7-电机、11-第一通孔、12-第一凹槽、13-转轴安装座、14-第四通孔、121-安装柱、122-安装孔、21-输出齿轮、22-开口、31-第一连接耳、32-第二连接耳、311-齿轮端、312-第二通孔、321- 第三通孔、41-第二凹槽、42-台阶通孔、43-第一压盖、44-第二压盖、45-第一挡板、 46-第二挡板、51-第一转轴、52-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包括大盖1,安装在所述大盖1内部的齿轮减速箱2,及与所述大盖1旋转连接的顶盖3,其中:
所述顶盖3的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所述第一连接耳31的前端具有圆弧形的齿轮端311,所述大盖1的顶面开设贯通所述大盖1的内部和外部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连接耳31上的齿轮端311与所述齿轮减速箱2 的输出齿轮21(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通孔11处相啮合。
所述第一连接耳31上开设第二通孔312,所述齿轮端311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通孔312同心,所述第二连接耳32上开设第三通孔321,所述第二通孔312和所述第三通孔321内安装一根一体式的转轴5,所述大盖1的顶部的外表面在对应于所述转轴5的位置处开设一个一体式的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从所述第一连接耳31 的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外侧。
所述大盖1在所述第一凹槽12的末端分别设置转轴安装座13,所述转轴5的末端插入所述转轴安装座13,使得所述转轴5的末端不能朝向所述转轴安装座13一侧轴向蹿动。
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之间的所述第一凹槽12上固定设置压盖4,所述压盖4为与所述第一凹槽12相匹配的一体式,所述压盖4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转轴5的位置开设第二凹槽41,所述压盖4固定安装后,所述转轴5被所述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41径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合结构,所述齿轮端311与所述齿轮减速箱2的输出齿轮 21直接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21转动,带动所述齿轮端31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耳31沿着所述第二通孔312中心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顶盖3旋转开合。不仅减少了传动执行结构,减少了传动执行结构的体积、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且能延长所述顶盖的使用寿命。
所述转轴安装座13限制一个方向的轴向窜动,还限制部分径向运动。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出齿轮21位于所述齿轮减速箱1 的内部,所述齿轮减速箱2在所述输出齿轮21的位置开设开口22,所述输出齿轮21 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开口22外,并在所述第一通孔11处与所述齿轮端311相啮合。
所述输出齿轮21仅有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开口22外,确保了所述齿轮减速箱1 的密封性,确保了防水和防尘性能,从而延长所述旋转开合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齿轮端311与所述第一连接耳3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耳31提高了结构强度,能够保障使用寿命,且所述齿轮端31 与所述第二通孔312的同心度更高,安装精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盖4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延长折边(图中未示出),所述延长折边与所述大盖1的顶部接触,可通过固定件(例如螺钉)将所述延长折边与所述大盖1的顶面固定。
当然,所述压盖4还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12 以外的所述大盖1上。
所述顶盖3在所述大盖1上的安装为外部安装方式,仅需两个螺钉即可实现所述顶盖与所述大盖的旋转连接,便于安装和维修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槽12的底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41 的横截面为与所述第一凹槽12的底部相对应的半圆形,被所述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41共同径向限位。
如图7-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基本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
如图7所示,所述转轴5为分体式的两段,分别为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所述第一转轴5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12,并插入对应一端的所述转轴安装座 13;所述第二转轴5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21,并插入对应一端的所述转轴安装座13;使得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末端不能朝向所述转轴安装座13一侧轴向蹿动。
第二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转轴为分体式的两段,不仅节省材料,减轻重量,而且使装配结构的体积更小,对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更低,更容易控制;配合电气制动措施及控制方法,可保证旋转开合结构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此时,所述压盖4及所述第一凹槽12均可以为分体式或一体式。
如图8-图11所示,当所述第一凹槽12为一体式,所述压盖4为分体式压盖时,包括第一压盖43和第二压盖44,所述第一压盖43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轴51 的位置处开设一个所述第二凹槽41;所述第二压盖41的底部在对应于所述第二转轴52的位置处开设一个所述第二凹槽41。所述第一压盖43和第二压盖44在两个所述第二凹槽41相邻的端部处分别具有第一挡板45和第二挡板46;所述压盖4安装好后,所述第一挡板45和第二挡板46分别向下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2内,并分别抵住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相邻的末端,使得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 不能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轴向蹿动,所述第一挡板45和第二挡板46与所述转轴安装座 13配合,进一步确保了对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轴向限位。
如图9-1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45远离所述第一转轴51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盖43上开设台阶通孔42,所述台阶通孔42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12内具有固定柱121,所述固定柱121上开设固定孔122,螺钉的尾部穿过所述台阶通42孔,并打入所述固定孔122内,从而将所述第一压盖43固定在所述大盖1上,并实现对所述第一转轴51的径向限位。
所述第二挡板46远离所述第二转轴52一侧的所述第二压盖44上开设台阶通孔, 42所述台阶通孔42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12内具有固定柱121,所述固定柱121 上开设固定孔122,螺钉的尾部穿过所述台阶通孔42,并打入所述固定孔122内,从而将所述第二压盖43固定在所述大盖1上,并实现对所述第二转轴52的径向限位。
如图10和图1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5为分体式,所述压盖1为一体式压盖,所述第一凹槽12为与所述压盖4对应的一体式。
此时,所述压盖4的底部的两端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位置处分别开设两个所述第二凹槽41,两个所述第二凹槽41相邻的端部处分别具有第一挡板45和第二挡板46;所述第一凹槽12从所述第一连接耳31的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外侧。所述压盖4安装好后,所述第一挡板45和第二挡板46分别向下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2内,并分别抵住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相邻的末端,使得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不能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轴向蹿动。所述第一挡板 45和第二挡板46与所述转轴安装座13配合,进一步确保了对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轴向限位。
如8、9和图1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45与所述第二挡板46之间的所述压盖4上对称开设两个所述台阶通孔42,所述台阶通孔42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凹槽12内具有固定柱121,所述固定柱121上开设固定孔122,螺钉的尾部穿过所述台阶通孔42,并打入所述固定孔122内,从而将所述压盖4固定在所述大盖1上,并实现对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径向限位。
当然,所述压盖4也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12以外的所述大盖上。例如,所述压盖4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延长折边(图中未示出),所述延长折边与所述大盖1的顶面接触,可通过固定件(例如螺钉)将所述延长折边与所述大盖1的顶面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当所述转轴5为分体式,所述压盖4为一体式,所述压盖4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31与所述第二连接耳32之间的所述大盖1的顶部时,所述第一凹槽12也可以为分体式。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合结构,打开时,电机驱动所述齿轮减速箱2运行,所述齿轮减速箱2的最后一级齿轮,即输出齿轮21与所述齿轮端311啮合,使得所述转轴 5转动,带动所述顶盖3开合。
更优选地,如图13所示,当所述转轴5为分体式,所述压盖4为分体式时,所述第一凹槽12为与所述压盖4对应的分体式,具体而言,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位置处开设两个第一凹槽12。
当所述第一凹槽12为分体式时,与所述第一压盖43对应的第一凹槽12的端部超出所述第一挡板45,所述固定柱121设置在超出所述第一压盖43的第一凹槽12 内。与所述第二压盖44对应的第一凹槽12的端部超出所述第二挡板46,所述固定柱121设置在超出所述第二压盖44的第一凹槽12内。
当然,所述第一压盖43和第二压盖44也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12以外的所述大盖上。例如,所述第一压盖43或第二压盖44的两侧边分别具有延长折边 (图中未示出),所述延长折边与所述大盖1的顶面接触,可通过固定件(例如螺钉) 将所述延长折边与所述大盖1的顶面固定。
同时,对于分体式的压盖4和第一凹槽12的结构,所述压盖4并不限制于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之间。所述压盖4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31 和第二连接耳32之间仅为优选的方案。
所述转轴13固定座还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相互靠近的末端,所述第一压盖43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耳31 远离所述转轴固定座13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盖44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耳32远离所述转轴固定座13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45位于所述第一压盖43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耳31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46位于所述第二压盖44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耳32 的一端。当所述第一压盖43和第二压盖44安装好后,所述第一挡板45和第二挡板 46分别挡住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相远离的末端,使得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不能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蹿动,从而进一步确保所述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轴向限位。
如图14至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基本结构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大盖1的顶部的内表面在对应于所述转轴5的位置处开设的安装所述转轴5的第一凹槽12。
所述转轴5、转轴安装座13、压盖4都安装在所述大盖1的顶部的内表面,此时,所述大盖1的顶部开设贯通所述大盖的外部和内部的第四通孔14,安装时,所述第二连接耳32穿过所述第四通孔14。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安装有上述的旋转开合结构。
具体而言,所述智能垃圾桶,包括上端开口的桶体6,所述桶体6上安装大盖1,所述大盖1与所述顶盖3旋转连接。
所述大盖1的内部安装所述齿轮减速箱2,所述齿轮减速箱2的输出齿轮21由电机驱动,所述输出齿轮21与所述齿轮端311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盖1的中间开设大盖通孔14。所述大盖通孔14可供垃圾通过。所述顶盖3旋转打开后,垃圾可从所述大盖通孔14进入垃圾袋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盖1的内部还安装红外感应装置、垃圾袋打包机构、驱动装置和垃圾袋封口热熔装置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盖1与所述桶体6可以为分离式安装,所述大盖1需要打开时,人工将所述大盖1搬离所述桶体6。所述大盖1也可以为与所述桶体6旋转连接,例如,在所述桶体6内安装齿轮减速箱,所述大盖1与所述齿轮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大盖1与所述桶体6的旋转连接。
所述智能垃圾桶优选为垃圾桶的大盖设计为向上翻起以取出垃圾袋的结构,例如CN106927168A,所公开的智能垃圾桶。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的旋转开合结构并不局限于安装在上述的特定智能垃圾桶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网址:旋转开合结构及安装旋转开合结构的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0047
相关内容
一种垃圾桶盖的锁定结构的制作方法垃圾桶及其桶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智能垃圾桶盖的制作方法
一种感应式垃圾桶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开合盖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自动开合盖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干湿分离功能的厨房用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一种不锈钢垃圾桶盖的卷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带盖型垃圾桶压实装置的制作方法
不锈钢旋转餐具沥水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