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家庭,與時俱進的底色是公平
处理家庭冲突时,尊重和公平是首要的家庭责任 #生活知识# #生活规划# #家庭责任#
近日,有報道稱,已經陪伴全國人民半個多世紀的“五好家庭”,在首都北京已更名為“和諧家庭”,“會上網”、“藏書量300冊以上”、“常旅遊聚餐”等成了新的評選指標。(2月3日《新京報》)
上世紀50年代,全國婦聯倡導併發起了“爭創五好家庭”活動,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特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和睦、溫馨、和諧,僅看“五好”,難免有刻舟求劍之嫌,有失客觀。從這個層面上説,“五好家庭”變身“和諧家庭”乃與時俱進之舉,有其積極意義。
從“五好家庭”評選標準的嬗變中,我們也能看到與時俱進的痕跡。例如,上世紀80年代,“五好”的標準強調政治思想、生産工作,強調計劃生育、移風易俗等等。到了上世紀90年代,“五好”的標準強調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強調學習進取、愛崗敬業等等。而到了新世紀,“五好”又有了新的時代特色,強調起明禮誠信、友愛互助、低碳生活等時代精神。這樣的標準變遷,值得肯定。
可是,增加“會上網”、“藏書量300冊以上”、“常旅遊聚餐”等評價指標,這又是為哪般?難道也是與時俱進的需要?風馬牛不相及!原因很簡單,會不會上網、藏書多不多、經不經常旅遊聚餐,這些更多的是體現了一個家庭的生活水準和經濟水平,與“五好”、“和諧”卻相去甚遠。生活水準的提高的確能助推家庭與社會的和諧之風,然而,這充其量只是一個充分條件,而不是沒它不可的必要條件。君不見,富人有富人的快樂,窮人有窮人的幸福。若因為上不起網、買不起書、旅不起遊而被趕出“和諧家庭”的大門,這就是典型的嫌貧愛富、社會不公。
與時俱進,是一種精神、一種魄力、一種進步。可偏偏有那麼一些“與時俱進”走偏了,不顧客觀需要,為形式而“俱進”,不顧社會公平,甚至扭曲為“與富俱進”,而廣大的“窮人”卻被遠遠地落在了後面。其實,若稍作盤點,類似“和諧家庭”不和諧的現象並不鮮見。例如,為提升教育水平,有些地方“與時俱進”,入學考試除了考學生,還要考家長,並美其名曰“家校聯合”,而其實質就是“拼爹”,這公平嗎?比如,前段時間備受詬病的“火車票網購”,看上去是技術創新、“與時俱進”,可偏偏卻成了不能上網、不會上網的“窮人”們的一道坎,這公平嗎?再如,一個多月前,在民政部第七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中,“慈善獎”規定,最具愛心捐贈的個人及企業,年度捐贈資金均需要達到100萬元以上,如此“以金錢論英雄”,這又公平嗎?
時代在變遷,與時俱進是個永恒的主題。步子慢了,則會“落後挨打”;步子快了,則易陷入“形式主義”、“大躍進”。然而,步子不快不慢,若缺了公平,同樣不行,因為公平是與時俱進的底色。
网址:和諧家庭,與時俱進的底色是公平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4177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何時走進家庭綠色生活 我們的選擇(新時代新步伐)
建設公園城市 創造美好生活(新時代畫卷)
給忙碌於生活和家庭的你:幸福,是學會留給自己獨處的時光
身心融合共美:智慧休閑之道
人民城市 上海實踐︱打造“三口一視界”,提升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
不應忽視黨員干部生活教育
以數字技術促進新型文化業態發展(人民時評)
走路時感受,登山時自我突破
藝術療愈在中國悄然興起:用藝術點亮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