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当以责任为其限度
幸福是适度的自由与责任的平衡。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幸福哲学#
Wanderinglion 评论 生活艺术 42024-06-23 02:25:36 已编辑 江苏
初识鲍曼,还是源于本校老师的一门后现代哲学前沿课上。老师预告了要讲鲍曼,但最后由于在拉康停留太久,便没有讲。此后尽管断断续续读了一点他的书,却也从未深入,因而对鲍曼的理解并不深刻。此次看到鉴书团邀请写书评,便又读了他的这一本。
初读下来,可以见得,这本书依然可以看作是鲍曼对其心仪的列维纳斯责任伦理观点的重申,里面包含了他之前著作的颇多内容。当代高产的哲学家总是喜欢“自我重复”,不断地重申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哈贝马斯、霍布斯,还是齐泽克,还有麦金太尔、泰勒、纳斯鲍姆,皆是如此。
鲍曼以幸福为开端,向读者展示当代消费主义向我们承诺的无代价的幸福并非毫无代价。正如“诗意的栖居”的可以被当作卖房广告,“超人”的生活在我们这个流动的现代性的时代也在层层包装下受到追捧。在“超人”的诱惑下,我们尽可以追求无代价、无责任的幸福,在各种商品所提供的欲望的不断满足和层层标签的加持下,使得我们的生活看起来多姿多彩、富有个性。“超人”所代表的那个绝对自主的、能动的光环,诱惑我们努力想要在方方面面做自己的主人。代价看起来是有损完满性的。责任则看起来是有损自主的,承担责任总会令我们感到不快。即便是责任最著名的宣传者康德也不曾认为承担义务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在康德那里,道德义务的践行本身即是自主性的体现。自主于自律是同义的。而这种理解在现代却遭到翻转。那个理性的主体性不再被等于“我”。后现代主义已经声称彻底解构这种主体性,而宣称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定义我们的“自我”。这种“自我”并不先天就是这样或者那样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书写、塑造、生成的艺术品。如此说来,我们人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被视作是自己的作品。而这个名为生活的不断生成的艺术品所朝向的目标便是幸福。
追求幸福有错么?鲍曼认为这并没有错,错误在于认为这种对于幸福的追求可以是无代价的。幸福作为快乐的集合与我们的快乐、我们的情感一般,是流动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快感上刺激的满足总是伴随着我们感知的钝化而不断加码,而攀比更是永无止境。这种对幸福的追求也总是会在外力的干扰下变得不尽如人意。承诺当下的幸福往往伴随的是对未来幸福的预支。这种借贷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我们的健康。在“超人”的允诺下,“无痛道德”是现代人所偏爱的。责任仅仅意味着对自我的责任,这促使我们专注于自身、专注于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包装、自我刻画,成为鲍曼口中的“新型自恋人”。而这种对自我的彰显却往往依赖于他者的认可,建立在他者的“嘉许和欣赏”之上,因而是脆弱的。我们积极的发朋友圈和短视频,展示我们的内心所思所想、展示我们的经过包装的生活,需要点赞、收藏、关注才能切实的感受到“自我感”。“吸引关注的冲动永远都不会停止”。这种自我感总是与焦虑相伴随,构成了我们现代人的共同症候。总而言之,在鲍曼看来,对追求幸福的艺术般的生活总是与风险相伴。并且,可以见得,这种“超人”的诱惑下所掩盖的实际上是我们人人都过着“末人”般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与幸福相伴。而这种对幸福的追求,往往与对快乐的高效率猎取相伴。所谓”无痛道德"实际上是道德虚无主义的产物。打发了责任、义务,也就无所谓什么道德了。“上帝已死”之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选择道德呢?康德理性自律的主体在后现代的解构力量下,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什么先验啊、超验啊,统统都和信仰一般被扫入我们个人选择的众多选项之中。所谓道德看起来更像是私人的事情,遵不遵守全凭自愿,只需要法律给我们提供基本的规范性的秩序便已足够。我们完全可以满足于法律自身自足的“空转”,安心做我们的道德愚人即可。然而,鲍曼却质问我们为何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在“大屠杀”面前,我们又该如何自处?这种糟糕的现代性所带来的糟糕局面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背上了对“大屠杀”的“原罪”。过艺术般的生活当然没错,关注自我也无可指摘。但是,鲍曼提醒我们其中当有责任,我们的幸福当是以责任为限度的幸福。那么为此我们或许不禁发问:“我为何要遵从道德?”,鲍曼援引列维纳斯的该隐之问”我岂是我兄弟的守护者?”表明道德之问与“值不值得”无干,它并非利益的考量,反而在利益的考量中丧失其自身的道德性。他援引列维纳斯,声称对他人的责任是我主体性的“本质、首要、基础的解构”,它对我们而言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恰恰相反,“主体之结被编入伦理之网,伦理即责任”“我存在,是因为我为他人存在”,“因为他人看着我,我便对他负有责任。但他无须对我负有任何责任”“面孔命令我,主宰我”等等。鲍曼试图借用列维纳斯向我们推荐这种包含责任的生活,作为一个伦理学研究者,我当然持双手赞同。但是,列维纳斯的理论是否能够说服我或者读者,我持保留意见。
最后谈下译本本身,因为没有比对过外文原著,因此并不确定翻译是否精准。但目之所及,术语都还算与学界惯常译法相一致。翻译的流畅度尚可,阅读起来没有障碍。此外,鲍曼的著作本身大多偏向于大众阅读,并无太大深度。对大量思想家观点的旁征博引似有掉书袋之嫌,或对外行读者带来不少阅读障碍。基于该理由,此书评扣除一星,仅为”推荐”。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幸福生活当以责任为其限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4440
相关内容
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实践培养责任担当“活在当下”提升幸福感
【心理驿站】排解压力、注重当下、幸福生活
“安”字当头 责任在肩
简单生活为何能带来最大的幸福感?
【幸福生活·粤工企望16】多维度建“家”,解锁员工的幸福“密码”
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以家为重,开启幸福生活,注意6个方面
幸福其实很简单:科学揭秘内心的幸福感
以“绿”为底,绘幸福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