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互换值得一试

发布时间:2024-11-24 16:47

开展‘一书换一物’的图书交换活动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邻里互动趣闻#

图书互换值得一试

2019年02月20日 08:10   来源:广州日报   

  据报道,图书互换这种方式,正在社区、书店和网上“满血复活”,成为不少人选择的时尚生活方式。

  有的社区组织图书“集市”,引导小朋友们相互换书、互通有无;在一些书店,读者可以以旧换新,旧书也能重新上架;此外,在一些网络平台,读者能以旧书换积分,以积分换自己想看的书……方式不同,形式各异,但说到底都一样,都是将手上的书,共享、交换,实现循环。

  图书交换,好处不少。首先,绿色环保,减少浪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本书看完后就开始慢慢“蒙尘”,无人阅读,书的价值也就无法发挥,“流转”出去属于盘活资源,意义不小。其次,有社交功能。社区也好,线上也罢,都是一种渠道,能为阅读爱好者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交流心得、相互探讨,也就水到渠成。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提供动力。“人不读书,其犹夜行。”当前,越来越多人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获取图书的门槛更低,渠道越来越多,但不少人仍未形成阅读的习惯。比如,办公室书架上摆满书,却一本比一本新。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其实,换书和借书相似,也有可能为人带来更多乐趣,带来一些动力。跟不同人了解他们看到的好书,跟兴趣相近的人共享、互换——当前,阅读的载体越来越多,阅读形式、活动等其实也可以更丰富。    (夏凡)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图书互换值得一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39131

相关内容

互阅书香丨图书交换:分享书籍·交换快乐
呈明书店举办旧书互换活动
换书活动提升书的价值
旧书换新友,小学生们互换书籍让图书动起来
旧书互换2.0 | 我们交换书籍犹如交换生活
“一书一友” 图书交换——2021年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捐赠 交换图书须知
换书,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让“换书”成为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书换书,宝图捐赠换书中心,快拿你的闲置书来换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