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给孩子一把犯罪的武器,谋杀了孩子的尊严和人生
涉及家庭暴力的犯罪,法律将给予严厉的惩罚。 #生活常识# #家庭常识# #家庭法律#
“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家长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基本上都需要通过语言为媒介,因此家长的语言是否恰当、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效果是否理想。
有人这样说: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那么
究竟什么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一些带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心理上遭到侵害,虽然比起打架,它显得文明得多,但是它的影响力可不比一般暴力小。一个鲜为人知的研究表明,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联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表示:"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少年犯罪
真实案例
小王才15岁,小时候成绩一般,
母亲老是数落他,“一天就知道吃”。
中学和人争执,
对方因他体型肥胖骂他,
“就知道吃”
狠劲儿上来打瞎了别人的眼睛。
袁琳(化名)的父母离异,
母亲一身戾气,“你怎么不去死”,
这句话像是魔咒缠绕着他,
中学辍学给人洗头,
不小心将顾客烫伤,
老板的那句“你怎么不去死”,
彻底激起他心中的恨意,
失手将老板杀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语言可以分为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
鼓励、表扬、认可等是积极语言;
批评、讽刺、威吓等是消极语言。
家长的积极语言有利于引发孩子的积极行为,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而家长的消极语言可能引发孩子的消极行为,产生消极的教育效果。
可是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不够,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心态急切,许多家长常常会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可是家长自己往往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刀片似的话语把孩子的心灵切成了豆腐渣。
家长忌语之一: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
一、
你太笨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家长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瞧你现在的德性,长大能有什么出息,扫大街吗?”
“你能考上大学,太阳都要从西边出来了。”
家长动怒的时候往往口无遮拦。因为觉得有资格骂自己的孩子,所以多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有时觉得说得越难听,越能提醒孩子注意,更能解一时之气。
但是家长们可否想到,这些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其实,每个人都不能忍受别人对其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的轻视与诋毁,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弱,更是如此。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比较强,家长的贬低和否定会强烈地刺激他们,使他们觉得受到了伤害。
孩子会自然地进行自我保护,或者认同家长的责骂,认为自己的确非常笨,从此放弃努力,放弃对自己的要求;或者在态度和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与家长处于对立面。
二、
“看看别的同学,你不觉得丢人吗?”
许多家长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追求上进,常常拿其他的同龄人与孩子做比较。碰上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时,会不由自主地说诸如“看看别的同学,你不觉得丢人吗?”一类的话。
还有的家长对于有过错的孩子,喜欢当着同学、亲友的面没完没了地数落。这样的比较和数落,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被揭丑的感觉,好像就自己最差,其他任何人都比自己强。
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拿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同龄人的优点进行比较,对孩子的刺激和伤害是相当大的。时间长了会使孩子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感,最终直接影响孩子成才。
语言暴力像一把消音枪,
谋杀了孩子的尊严和人生,
除了当时的痛,
竟听不到任何枪响。
(谢勇作品)
类似这些语言,把孩子看扁了,并且因为这种话十分刻薄,会使孩子长期不会忘记,孩子产生的抗拒心理会长期存在,难以消失。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语言不文明、刻薄,这就使得批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产生反作用。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 自尊心 。
家长忌语之二: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
人的一生要充实,必须具备四种不可缺少的基本精神,这就是:自信、自尊、自强、自爱。其中,自信又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很多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早日实现愿望和理想;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自信心,常常无意中说一些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语。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不少家长总是不能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一遇到孩子失败的情况,就认为孩子不争气,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孩子失去信心。其实孩子身上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他们总是通过成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就能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向上努力。
此外,家长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当,充分考虑孩子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臆断。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便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容易使孩子丧失信心;急于求成,渴望一步到位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孩子的发展是渐进、曲折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做得不好到做得很好,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样,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的失败而说出不该说的话。
家长忌语之三:不恰当的奖与罚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中普遍采用的强化和控制方法,家庭教育中家长也经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孩子,但是不恰当的奖励或惩罚也会带来教育的负面效果。
一、
“成绩这么差,罚你一个月不许……”
很多情况下,当孩子学习成绩退步或不理想时,家长常常采用剥夺孩子某些爱好的方法作为惩罚手段,例如,“成绩这么差,罚你一个月不许……”。
家长原本的想法是通过剥夺孩子喜欢的事物来激发学习的动力;但是,这种惩罚方法忽视了对孩子的尊重,是一种强权式的剥夺,很容易被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所反感。
其实,惩罚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家长在惩罚孩子时又要发现孩子的潜力和优点,帮助他们不断自我反思,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自觉迁移,提高品性和学识,这样的“惩罚”,才是最有效的。
二、
“只要你考得好,要什么给什么”
有的家长滥用奖励,“只要你考得好,要什么给什么”等等。
这种方法其实是在用奖励的方法贿赂孩子,把原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变成了家长的事情,打消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奖励,易使孩子产生“读书是为了家长,读书能给家长带来好处”等错误的想法。
澳大利亚心理学博士博森曾指出,物质奖励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1.孩子逐渐学会,不论父母要求自己做什么,都必须提供奖励,即使是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奖励就没有动力;
2.奖励还会让孩子泄气,“今天要是乖,妈妈就给你买巧克力”,潜台词就是“你本来是个不乖的孩子,如果今天破例表现好了,就给你一点甜头”;
3.无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当一个孩子自律、负责地行动时,这是他应该做的,不应该给他奖励。在教育中,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不应该给他过多的奖励。
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但如果教育者对学习者的成功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样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对学习者给予奖励。在家庭教育中,奖励主要应以精神鼓励为主,即表扬,这样能使孩子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家长忌语之四:无形的压力
“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啊!”
“你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
经常唠叨这些,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孩子需要用优秀的成绩和行动来报恩,否则就是对不起父母的付出。
不可否认,有些家长使用上述话语从原本的出发点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刺激孩子好好学习(当然不排除有的父母说这些话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是为了让孩子追求上进。
很多家长都表示:说这些话完全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孩子不懂事,就应该多管教,多“提醒”。
但是,这些话语中带有居高临下的责难,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伤害很大,所谓的“提醒”不过是对孩子现状的否定性评价。这无形中会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孩子在心理上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并进而否定自己。
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
语言是门艺术
1
引导而不是强制——相互尊重的方法
正因为有了尊重的前提,北大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的方法是引导而不是强制。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说,引导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开始,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应该依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定,不能人云亦云。父母引导孩子制订学习目标,就涉及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尊重孩子的做法,应该是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水平出发,寄予孩子期望,提出家长的意见。
2
鼓励而不是批评——有效的激励方法
采用鼓励而不是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从积极的方面来对待孩子的不足,鼓励和提醒孩子朝好的方面改进。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也会对孩子进行惩罚,但决不会使用否定性的责骂作为惩罚,而多是让孩子闭门思过,等冷静下来后再与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3
客观评价与具体化建议——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自信心的培养从个体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家庭教育在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外人,最差的脾气给了孩子。
沟通是桥梁,也是找到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道路的钥匙。
父母语言中蕴藏着的肯定与支持,是孩子最好的养分,只要“施肥”得当,孩子定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
网址:语言暴力=给孩子一把犯罪的武器,谋杀了孩子的尊严和人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71867
相关内容
育儿知识有哪些呢如何教育孩子的学习呢如何样教育孩子独立呢怎么尊重孩子【亲子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10条常识!家长做错了,就耽误孩子了!
孩子成长的秘密武器:亲子教育的情绪管理
如何教育孩子的建议
【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10条常识!家长做错了,就耽误孩子了!
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模板范本
现身说法:学心理学的人养孩子有什么不同?
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优质9篇)
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孩子?
教育的现实与碰撞!透过案例,看见孩子对尊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