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民应对疫情期间行为的三个变化
变化一,怕出行,居民交通出行的风险大大增加;
变化二,出行少,减少家外活动和出行以规避风险;
变化三,出行难,交通管控导致公共交通出行困难。
二、应对措施
1、针对居民怕出行的问题,通过比较确诊患者活动轨迹和非确诊居民出行轨迹的时空临近性,评估居民交通出行风险。
2、针对居民难出行的问题,完善社区生活圈中私人交通的基础设施,减少因公共交通停摆造成居民出行难问题。(停车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
三、疫情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交通的改变,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疫情前后休息日家庭成员在时间和空间范围的一个对比,家和社区的功能增加了
1、疫情期间,样本为了规避风险,减少了探望父母、陪小孩选公园等社区外的家庭联合活动。
2、复工复产阶段,由于害怕公共交通出行风险,改为私家车出行。
3、居家办公和线上购物是减少交通出行的重要途径,规避了交通出行风险。
四、构建社区生活圈
使得人民通过少量出行就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出对于构建以居民日常行为为核心的对策及突出削减交通量、构建绿色出行方案的建议和想法。并提出基于双井居民疫情下日常行为调研的社区生活圈(街道以下,社区以上,构建社区生活圈,平时可以公用,有自然灾害到来也不受太大影响)判定及发展策略。指出一个合理的生活圈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
5分钟生活圈(菜市场、小型商业、幼儿园、养老设施等)
10分钟生活圈(社区文化设施、室内体育场馆、小学等)
15分钟生活圈(大型超市、社区行政设施、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整理自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论坛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柴彦威教授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