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想着玩,不想好好学习?家长要注意“注意力残留效应”
[教育] 想让孩子更聪明,家长要注意这几点 #生活知识# #教育子女#
专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又到了一年开学季,家长们在欢呼孩子终于回到学校的同时,也为又要天天督促孩子学习而烦恼。
前一阵有一条朋友圈的截图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家长共鸣,这条朋友圈是一位五年级孩子的家长发出的,大概内容是:小学陪儿子写了五年作业,之后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现在想想还是命重要。
无论截图中的内容是否真实,但是它都在很大一部分程度反映出了陪学家长们的现状,每天追着孩子屁股后面耳提面命,但是
最让他们崩溃的不是每天都要写到半夜的作业,而是孩子日渐下降的学习成绩,和越来越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对此家长们的心中也充满了疑惑,我这天天因为孩子的学习急秃了头、累咽了气,孩子咋就一点长进都没有呢?究竟是我们方式不对还是孩子智商不行?别着急,现在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孩子学习提不上来,很可能是“注意力残留”惹的祸。
在2009年,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勒鲁瓦发表了一篇有趣的论文,当中提到一种“注意力残留效应”。
·什么是注意力残留效应呢?
打个比方,比如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催促孩子去写作业,此时孩子虽然不情不愿的放下了手机,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注意力是放在手机游戏上的,那么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手上在写作业,但是心里想的可能还是玩游戏的事情,这样写出的作业自然也是完全“没有灵魂”,根本达不到课后复习的效果。
·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注意力残留效应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但是残留时间和记忆的深刻程度是有区别的。
多项研究表明,
电子设备对孩子的注意力损害十分严重
,尤其是对于一些从小就接触电子设备多的孩子,幼儿的注意力会被色彩鲜艳,频率速度快的事物吸引,当孩子的注意力长期受电子设备刺激之后,孩子对于其他事物的关注和耐性就会降低。
二、“注意力残留效应”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长期的教学生涯让我发现,注意力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
孩子80%的知识都是在上课当中吸收的,剩余的20%中,5%是通过课前预习获取,15%是通过复习
(课后巩固、知识拔高、举一反三)来获得。
但是
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吸收的知识也就百分之60左右甚至更低
,那么剩余的40%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从课外补充,时间一长,家长和孩子都吃不消,不光牺牲了预习时间去写作业,还因为孩子课上学不会,作业写得也慢,这样恶性循环,孩子的成绩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注意力残留和注意力缺失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具体的影响:
·注意力残留让孩子学习效率变低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相对比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课堂知识吸收要降低20%,可不要小看这百分之20%,课堂上老师讲的都是最基础的内容。
对于有教学技巧的老师来说可能几句话就能让孩子醍醐灌顶,但是换成家长辅导的时候,孩子有惰性,家长有情绪,课上5分钟学完的知识点,课下50分钟也不见得能讲通
·手在学习,心在玩
什么是走神?走神就是心里想着别的事情,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自己写作业的时候,只要你一推门,孩子十有八九是玩着笔愣神呢。
其实被我们连打带骂强行催促过来写作业的孩子,虽然人来了,但是注意力还在上一件令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所以表面看着孩子是坐在屋子里拿着笔,但是半个小时可能也就写了十个字,但是脑子里的游戏说不定都打完好几局了。
·依赖家长,不催促就不学习
催促这种事,再一再二就有再三再四,尤其是很多孩子已经被家长催习惯了,甚至催出了“拖延症”,我的小表妹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只要学习,家长必须得在旁边坐着,无论干什么事家长都得在背后追着赶着,就连上厕所都是只要拿着手机就不出来。
其实这样的孩子就是从小被催习惯了,因为注意力残留效应的影响,导致从小就常常走神,孩子爱走神家长就不得不一直陪着,长大以后孩子也习惯家长事事都催促,不催就不干。
三、注意力能培养吗?
注意力能培养吗?我家孩子注意力已经这样了还有救吗?
各位家长不必着急,孩子当然是有救的,就看我们怎样去教育他们。
·改变孩子的方法:把外在驱动力转为内在驱动力。
其实各位家长有所不知,比注意力不集中更可怕的,其实就是家长没完没了的催促,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你越催促我越不做”这种想法慢慢会在他们心里扎根,那么如果你是一个只会催促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打他们吗?很明显这是不可取的,孩子在长大我们在变老,你总有打不动他们的那天,所以
教育的根本是让孩子学会学习,而不是通过你的约束和管教把孩子变成学习的奴隶。
学习的组成分为三部分:预习、听课、复习,三者缺一不可。
你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与阶段目标,这一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要用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手段。
比如目标达到了可以获得礼物,没达到就假期不能看喜欢的动画之类的,那对于大孩子,你要跟他们商量好措施,并把这种契约写在纸上,让家长和孩子双方签字,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平等与尊重,把为家长学的思想也逐渐改变为为自己学习。
·训练注意力的方法:从小开始培养。
从感觉统合的角度来说,孩子过了6岁,再想训练注意力就没有之前容易了,而过了12岁更是基本定型了,所以12岁以上的孩子,我们要用上一种方法,从心里的角度让孩子接受学习这件事,同时也减少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让孩子变得更独立。
但是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可以从行为的方向去进行干预,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几个小游戏。
1、口令游戏。
可以用红绿卡片做成红绿灯的样子,在训练孩子走爬跑跳这一类大动作时,家长反复切换“红绿灯”并让孩子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每次游戏可进行10-15分钟,6岁前可每天进行。
2、倒背数字
家长给出一段数字,并让孩子倒背出来,随着年龄增长可以增加难度,孩子上学后也可以用文字或者英语单词代替。
3、复述故事
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跟语言训练一起做,家长讲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孩子复述出大概意思,对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很有帮助。
当然除了游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孩子玩电子用品的时间,家长可以对这个时间加以控制,比如每天早晚各半个小时,或者写在日程表里,让孩子严格遵守。
你有为孩子写作业的事情操心过吗?你的孩子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吗?面对这些问题你又想到哪些办法解决呢?快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网址:孩子总想着玩,不想好好学习?家长要注意“注意力残留效应”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1587
相关内容
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十大注意要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集中注意力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长意见怎样写?
孩子早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孩子学习不好该如何?家长的辅导秘籍
澳洲留学生活六大注意事项
家居消毒用什么好 家居消毒需要注意什么
亲子教育最容易忽略的6个细节,家长们要注意了!
97.1%受访家长关注孩子居家学习的心理状况
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