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食=健康?吃素没那么简单!

桃胶珍菌卤味饭、蜂蜡柿饼、烧汁金菇卷、孜然猴菇串……这些琳琅满目的素食菜品,正成为大家的盘中新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随着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呈现高发之势,“素食”越来越被一些人群推崇,“素食餐厅”也经常出现在某些生活类App的热门榜单上。
然而,生活中盲目推崇和极端食素所导致的身体患病案例也屡见不鲜,最典型的是营养不良引发的各种问题。
究竟如何看待素食?
只吃素对身体有哪些不良影响?
如何才能营养均衡?
什么是素食?
“荤素”不是科学家的划分,而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分类。
所谓“素食”,指的是由植物性食物组成的膳食,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坚果等。
相对应的,“荤食”,指动物性食物,例如鸡鸭鱼肉。
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素食”在实践中逐渐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分类名词,如“全素”“半素”“鱼素”“蛋奶素”等。
“全素”指鸡鸭肉蛋奶鱼任何动物性食物都不沾,而“半素”不是铁板一块,吃“半素”的人可以选择性吃某一类或者两类的动物性食物,例如有的人吃蛋类、奶类制品,但不吃除这些以外的动物性食物;有的人吃鱼,但不吃除鱼以外的动物性食物。
无论吃‘全素’还是‘半素’,都不包括猪牛羊等红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素可以和健康画等号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项针对上海市素食流行状况的调查显示,上海居民中素食者占0.77%,平均年龄65岁,女性占75%。
可以看出,我国素食人群比例相对不高,但是绝对数量不算少。
的确,新鲜蔬菜、水果含有很多有利的化学物质,它们大多有抗氧化作用,对健康很有好处。
但是,长期以来部分公众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素”就等于健康。
食素只是一种膳食的选择方式,很多人把它和健康饮食画上了等号。
在著名的美国护士健康研究中,导致体重增加的食物前两位是薯片和炸土豆,饮料则是含糖饮料和100%果汁。
居民选择素食时,也要区分健康素食和不健康素食,素食并不等于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吃素 你的身体会缺乏多少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可分为五大类,即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等。
膳食组合或结构的不同,或某些食物长期过多过少,将造成所供给的能量或营养素与机体需要之间不平衡的状态。
那么,全素食者在膳食中缺少了一大类食物,会导致哪些营养缺失?
素食本身以谷类、蔬菜、水果、种子为主,膳食纤维含量高,相应的蛋白质来源和数量会不足。
如果素食者勉强满足了蛋白质需求,一旦他生病,对蛋白质需求会变高,那么吃素则难以满足人体需求。
全素食者容易缺乏铁、钙、锌、维生素D、维生素B1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胆碱等营养素。
对此,应警惕全素食可能造成的健康问题。比如,长期缺乏维生素B12会出现手脚麻木、易疲乏等表现;锌的缺乏会导致食欲减退、味觉障碍、异食癖,使人生长发育迟缓;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骨骼牙齿不太正常,婴儿会有佝偻病,使肿瘤风险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食者更容易出现关键营养素缺乏,特别是铁、锌、钙、维生素D、维生素B12。”专家提醒,素食者膳食中的铁总量并不低,但植物来源的铁吸收率较低,仅有10%,相比之下动物来源的铁吸收率一般在20%。
情况允许的话,不建议尝试全素食。专家指出,如果要吃半素食,建议多食用全豆类食品和全谷物食品,并且多吃植物基发酵食品,如豆豉、发酵豆奶等。
全素食似乎对健康没有明显的改善,反倒是食素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对身体的益处更大,比如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戒除
建议吃素的群体,找到专业的营养医生,帮忙设立营养安排。因为素食对营养的要求、搭配组合,有科学的原则。
如果没有找专业的医生,希望大家不要偏听偏信,不要盲目采取全素食,不合理不科学的素食反而加重身体负担,严重的时候会威胁生命。
来源:陕西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