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属、农业、生活
家庭农场体验,接触农业生活 #生活知识# #家庭生活# #家庭旅行建议# #家庭旅行亲子活动#
前两章讲了江村的基本情况和调查背景,第三章展开论述了“家”,作为农村社会的基础单元,首先家是以父母子女关系为主轴的,家肩负着生育和保障的职能,在家庭中,夫妻生与养孩子,同时给予老一代人生活保障,家庭关系中的人们是相互依存的,它确保了社会的存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对于家庭的存续,即“延续香火”,通过婚姻与选聘媳妇完成,香火观念既来源于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愿望,又跟宗教和伦理观念结合起来。在婚姻进入新的家庭后,媳妇通过生育孩子特别是儿子来确立自己的家庭地位,也通过发挥蚕丝作业的经济作用来确立地位,子女一方面可以稳定家庭关系,一方面也可以在家庭手工业与农业中发挥经济作用。其次,由于婚姻制度中女性婚后会离家到丈夫家生活,因此子女中的男性则肩负着维护家庭稳定与赡养父母的责任,在继承家庭财富时,男性因其的责任,所以拥有继承财富的权利,而女性只能得到彩礼等少量的资助,女性对原有家庭和父母也不存在过多的责任,因为她们需要操持丈夫的家庭。这就形成了家庭财富继承的性别不平等。
由于土地与其他资源的有限,村庄的人口数量受到限制,但是对于较为富庶的家庭,这样的限制比较少。出于前述原因,抚育女性对于原有家庭的经济贡献很小,所以江村存在着溺杀女性的现象,男女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在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下,男性和女性都依存于家庭经济,女性更是只能通过“找一个好人家”来实现前途;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婚后的女性便与原有家庭不再发生密切的关系,原生父母也无力援助女儿,因而只能通过婚姻实现安定的生活。婚姻制度存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说媒,富贵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第三方来达成孩子间的结亲,除了算命先生对生辰八字的测算,女方父母对于男方家庭财务状况无疑是重要的考虑因素,男方家庭往往接到很多分女方的红贴,最终由男方的父母来从中做出挑选;男女双方的家长会在第三方媒人的主持下,对聘礼进行长时间的协商,女方会提出极高的聘礼,男方表示要求过高难以接受,媒人再从中讲和,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婚约。对于聘礼的协商不应当简单看成是一种经济交易,需要考虑背后的因素包括:1.女方出嫁后即与原家庭失去亲密联系,这对于原家庭是经济与情感双方面的损失;2.聘礼往往会作为女方的嫁妆,赠送给新家庭作为组建新家的物质基础;3.这种尖锐的协商代表着“我们可不是随便把女儿嫁给人家的”心理,是“母爱与父系继嗣是斗争的心理反应”;第二种是小媳妇即童养媳,这种制度可以节省婚嫁的成本,也可以让女性家庭得到一笔资金,是在农村经济萧条时期的一种手段,但是随着经济的恢复,正规的婚姻制度又会盛行。
最后是媳妇和婆婆的相处中,婆婆往往掌握着家庭权威,媳妇必须要听婆婆的命令和指挥,家庭权力的分配是由习俗决定的,在生育孩子或者从事蚕桑养殖之后,媳妇的家庭地位会提高,孩子无疑是能够增加家庭稳定的,特别是男孩,“对家的关怀是家中的一种结合力量”。家庭的婆婆-丈夫-媳妇的三角关系,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结构矛盾,丈夫选择站在妻子一边反对母亲是会受到谴责,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因为家庭矛盾可能会导致媳妇的反抗,媳妇没有提出解除婚约的权力,可能偷跑到城里去,或者以自杀为威胁,但是这种矛盾和家庭的不和睦也会有因为媳妇的经济贡献和生育而抵消。
第四章讲财产与继承的问题,个人所有权总是饱含在家的所有权名义下面,家的成员对于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权利关系,一件物品可能是属于这个家但不特别属于某个成员,但是每个成员都对家产有保护的义务。家是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所以它是群体所有权的基础,处理土地的权利往往存在于家长手中,但是家长也并非独断专行而是需要听取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技术熟练的人的意见。家庭生活的基本区域房屋,既是生产的场所,又是生产的场所如蚕丝业、打谷等等,在家长掌握家庭所有财产的基础上家庭成员往往通过自己的方式保留一部分“私产”。父母对孩子使用物品的控制随着孩子的成长(技术知识的增长与生产劳动的参与)而逐渐放松。财产的继承并不仅是遗产继承,也包括如结婚和分家。继承权于赡养义务是紧密结合的,一方面是财产的传递,另一方面是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去世后,下一代的义务也并未结束,照看坟墓、祭祀祖先便是这相互关系的一部分,同时,对继承下来的财产的维护和保留,也是与崇敬祖先的宗教和伦理信仰相结合的,出售土地和祖产往往被看作是一种背弃祖先的行为。
在家中,家长掌握的权力并非永久性的,随着父母年纪增大和劳动能力的下降与子辈劳动贡献的增加,家长的支配性权力会逐渐退却,从物品的使用到物品的分配最后到物品的处理的逐步让权,子辈权力的增长与义务的增长是相伴而生的,义务是长期性的甚至超过生命的周期,宗教信仰与公共舆论会对此形成约束。服丧与传嗣相关较小,与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相关较大;戴孝是表情,祭祀是赡养。保持土地是子女孝心的表现,相反则会遭到舆论的批评,这样的伦理观念和社会氛围会稳定土地的流转。
第五章讲亲属关系的拓展,分家后经济上的独立与社会义务的联系同时存在,五代以内同祖宗的父系后代构成族,族是一个较大范围内多礼仪群体,相互帮助则会存在于族内内部的更小的群体内。族的成员单位不是个体,而是家。第六章讲户与村,若干家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地域群体,一定的共同利益是他们形成的基础,他们必须采取协同行动以保护自己,他们的生产需要合作,他们共同进行休息和娱乐活动。对神道的敬畏是一种对日常行为的重要控制,模糊的恐惧(宗教信仰)和精确的恐惧(法律)。
规则执行的曲折:任何违反禁忌的行为并不因触怒上苍而直接受到惩罚,如果能防止上天派来的监察者向上报告,犯了禁忌也不会受罚。人们认为天上的使者并不是全能的,而是拥有跟人一样的情感和愿望,欺骗、谎言、贿赂、情理甚至是威胁等等用在对付人间警察上的手段也可以用在对付监察使者身上。对祖先的祭拜并不是社会强加的规则,而是代表和反应了对已故祖先的依恋感情。我想到自己每年都会参与新年前的祭祖活动,以及中元节的祭祖,这应该也潜移默化地使我更多的是成为一个“传统”的人。 第七章讲到礼仪性开支,如红白喜事等仪式性活动,社会群体互动产生的情感被大众普遍接受以后,人们如果不付出这笔开销,他就无法“通过人生的这些关口”。结婚时的宴请为亲戚们提供了一个相聚的机会,这样的聚会是群体以及个体间对新建关系的承认,同时也是旧有关系的巩固。礼仪性的事物在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
第八章到第十五章讲江村的职业、农业、蚕丝业等等经济活动,我粗看了一遍。江村经济的第一次阅读就到这里为止啦。2022年12月1日。
网址:家庭、亲属、农业、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3594
相关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归属感研究亲历!田园生活新风尚:主题乐园×网红游乐×亲子农庄
亲子+教育+研学=基地(农场)
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实施一年 我省涌现一大批农业行家里手
家庭亲子活动方案(专业22篇)
下列业务属于“生活服务”的是()
一年学费=5个农民家庭年收入 贫困生学费造?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探寻田园生活的乐趣: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
一米菜园:和孩子打造家庭农场